分享

呼吸法门修持详解:止息以后做什么?(连载5)

 为什么73 2016-04-27

编者按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是修行最重要的法门之一在中国天台宗发展成为“六妙法门”。本平台将分8次连载南怀瑾老师所讲“六妙门的修持方法”。

系列连载:

1、数息的方法

2、随息的方法

3、把握“息”的真意

4、止息的境界




止息以后观,什么叫观呢?你知道自己呼吸宁静了,虽然没有完全定住,很久才呼吸一次,你也知道了,不管了,这个时候是观。你那个知道已经是在观察自己了,不要另外有个观嘛!

 

你知道自己这个样子,不是在观了吗?然后你观察到这个气,到了胸口怎么下不去呢?哎呀,背上这里痛得难过啊!这个就是观,你看到了。你看到自己背痛腰酸,好像肝这里很难过,是不是生了什么东西了?你的怀疑都来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要理它,你这时候最好故意提起来,不是鼻子,要点是在难过的地方,把它定住不动。这个你们要研究佛学了,讲个道理给你们听。

 

四谛法门有八忍、八智十六心。注意这个“忍”字,是定力,所以日本人专门用这个字,侠客叫忍者。进入菩萨道要得无生法忍,这个“忍”字很厉害。中文这个“忍”字是上面一把刃,不是刀是刃,刀是一面开口的,刃是两面都有口的。心里头一把刃切断就是忍。

 

当你静下来呼吸,感觉到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就晓得苦嘛。苦集灭道这个苦谛里有两个作用,第一个“苦法智忍”,你知道这里痛苦,这个方法已经知道了,用“智忍”停在那里,慢慢觉得很难过,觉得这里好像要出来,就给它放出来了,呼吸也放了,有方法、智慧的忍。进一步,然后慢慢这个病痛变轻松了,“忍”字没有了,叫“苦法智”,智慧打开了。

 

“集法智忍”也是同样的道理,集就更厉害了,你身体、生命集中在那里难过,经过“智忍”,慢慢集打通了以后就是“集法智”。工夫到了以后就是“灭法智忍”,再进一步,“灭法智”。工夫到了得道境界是“道法智忍”,最后到了叫“道法智”。

 

苦集灭道对我们欲界讲的是四种忍、四种智。到天人的境界高出一层,到了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另外星球的人,也有痛苦,比我们轻,那个叫“苦类智忍、苦类智,集类智忍、集类智,灭类智忍、灭类智,道类智忍、道类智”。同我们差不多,比我们轻,也要做这个工夫。

 

刚才讲到你病痛到哪里的时候,你只好把它忍住,把它呼出去,这些工夫不是讲理论哦。理论懂了,不用实际身心去体会,我认为是空话。你修证不到有什么用!世界上任何科学也好,宗教也好,哲学也好,对身心无益的,那个学问有什么用!所有的知识学问都是要对人类身心有利的,所以学佛要实验,是个科学的实验。这个忍跟定有差别吗?忍跟止跟定有差别的,逻辑上有差别,就是强度的差别。

 

刚才我们已经讲到数、随、止,下一个再讲到“观”,你就要观察清楚了。

 

“还”是要按前面这个路修行,然后工夫到了,好像鼻子呼吸一切都停止了,身体内部都完全变化了,“还”到哪里去啊?你看六妙门书上转向大乘般若空观啊、假观啊,把大家带向那一方面了。明明六妙门是小乘的修法,是工夫耶!回到哪里?回到不呼不吸,就是老子讲的“如婴儿乎”,回到在娘胎里,或刚出娘胎时那个婴儿的呼吸状态,应该回还到这里。

 

然后“净”,呼吸也清净了,杂念也清净了。杂念清净了以后就没有思想吗?错了,见闻觉知都在,能够知道一切,也能够明白一切。觉是感觉,知是知道。所以真正到达这个工夫,得定的时候,你的灵感,你的智慧,你的头脑,接触外界的力量完全不同了。也许你坐在这里,连上海的朋友讲话的声音你都能听到;你家里做什么事你也知道了,见闻觉知都在。

 

整理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我问你,什么是“观”?现在我讲了半天,这样形容把经验告诉你,听懂了没有?听懂了这个就叫做观,已经看到了嘛!观就是看到,对不对?这下明白了没有?所以,“即止即观,即观即止”,还另外有个什么观啊!

 

可是修密宗的不同,密宗修到这一步境界,之所以变成密宗,因为它在这个里头起“观想”了;在呼吸每次进来出去时,有意识地加上七彩光明观想在修,这个叫密宗修法。就是丙师讲的,白骨放光,第六意识故意加一个观想。看到这些观想方法,我就笑了,这些对不对?也对,不要轻易批评它不对,这些我都修过的,都会,在我看来“诸法皆如”,都对。何以对啊?讲教理给你们听,是观想的理论,“诸法无常,皆因假立,立假即真”。谎话说多了,说万遍也变成真话了,立假即真。

 

你真修到止,这个时候,你用观想的方法观成七彩光明在身中,或者你有病的时候,修到止的时候,如果观虚空中的太阳光,或头顶上一个月轮、日轮,这个光照到你里面的五脏六腑,什么都照空了,一样可以治病哦!比癌症病人进医院那个化疗的功能还要强。

 

我有个学生,四十年前在台湾基隆,他就听了我的话,用这个方法。他碰到冷天衣服不够,人在外面,没有办法回家拿,他就观想自己坐在六月天的大太阳下面晒,一开始冷得牙齿打哆嗦,后来给他一观成功了,嗨,一身大汗,穿一个短袖就过来了。我说:“你怎么那么有本事啊?”“老师,你教我观的,我这个时候在日轮观中啊!”这是给你们讲“观”字的要妙。

 

这是讲六妙门,是天台宗智者大师从《达摩禅经》《修行道地经》抽出来的,他没有讲到要点!这个观懂了没有?就那么轻松,那么现成,不要另外有观。你说:“哎,已经知道了!”这“知即是观,观即是知”,懂了吧?

 

到这个时候,杂念妄想没有了,心念呼吸寂止了,内外变化一切清楚,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心境是非常干净的。“还、净”,这是从修气息来讲的,可是智者大师把“观”同“还、净”讲到大乘的空、有,讲到“心”方面去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批评智者大师的原因。


但是回转来,我也很恭维他,他老人家太慈悲了,他修到“观”的时候,拼命向大乘里引,他为什么不照我这样引法呢?因为你光修“止”,容易发五神通,就妨碍了明心见性菩提大道,所以他老人家很慈悲,修到“止”这一方面,他就不多谈,不像我这样给你们讲,他就引到般若中观去了,他是这个道理。这样懂了吧?这个秘密懂了吧?所以诸佛菩萨,他有他的慈悲心,有他的秘密用法,也不能怪,我一方面批评他,一方面恭敬他,这样懂了吧?你如果修安那般那,修到“止观”这一步,已经很恭喜你了。

 

如果修行到这一步,要注意饮食调整。饮食欲望的痛苦,这个习气之难除,比男女关系还要难,所以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实,“男女”固然严重,还不及“饮食”的严重,因为男女大家还有个道德范围,有点害怕,就是现在那个电脑上黄色网站,有贼胆有贼心,没有贼(指功能)还做不了。可是饮食很方便啊,看到茶看到水,随便拿来喝一口,又不犯法,有时候这么一口水就妨碍了你,有时候不加这口水就不行。所以修行是非常细密非常精密,要一步一步的来。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观,即观察妄惑,达观真理。到了止,不修观,则与外道相同。佛法之异于外道者,在于般若慧。慧从何来?从起观与修观而得。如何起观与修观?必须研究慧学,如“唯识”学所讲述的,即属于最高智慧的观待道理和证成道理。

 

 

观之后为还,还,就是回转之意。回转到法身,般若,解脱。法身,乃心念清净的属体。般若,是圆满无瑕的属相。解脱,为千百亿化身的属用。“法身、般若、解脱”三样平等具足,即称之为还。例如对人、对事、对物的执着,则非解脱。如白痴虽然形似解脱,但却绝无慧知。如非白痴,于得失,是非,人我之际,了无挂碍,如人辱我,欺我,不因此而生气,反生悯慈之心.即渐接近般若解脱,清净法身的境地。

 

还之后为净。此是真正的净土。即如净土宗的唯心净土,清净法身。

 

一念之间即具备六妙法门

 

若已做到了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则可一念之间具足六妙法门。止为定之母,定为止之果。观为慧之母。慧为观之果。六妙门中前三步,一数、二随、三止属于定学。后三步,四观、五还、六净,则属于慧学领域。

 

一般以为数息做好之后才随息,随息而后才止息。其实不然。如一上座,一念之间即同时具备数、随、止、观、还、净程序。望善自参证之。

 

《定慧初修》


 

我常告诉各位,你们修行,有一本书叫作“小止观六妙门”,不晓得你们读过没有?修止观有六个步骤,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据我个人几十年看来,许许多多的人修了几十年,都还在那里数息,我坐了几个钟头了,数了多少息了,几百下了,几千下了,干什么呢?你在学会计?还是当出纳?而且,很多人在数呼吸的时候,还拼命想把呼吸的气留在丹田,留得住吗?你去解剖尸体看看丹田有气吗?

 

为什么要数息?你心静不下来,不能得止。一上座,先听自己的呼吸,一,二,三……,等到自己的呼吸由粗变细,再静下去,耳朵听不见自己的呼吸了,只有感觉来去,乃至感觉到鼻子都没有气了,胸部也不动了,只有小肚子轻轻地很久动一下,这样才叫“息”。到达了这个地步,不要数了,换第二步“随”,随着这个息定下去。第三步“止”,把呼吸都停掉,这时才没有杂念,内发的寂静轻安就来了。

 

得止以后要起“观”,不起观,那是外道定。观是用智慧观察,转入修慧的境界。观行成就了以后,第五步是“还”,还我本来面目,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最后达到“净”,心净则国土净,修持到此地步,所谓“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这才是真正唯心净土。

 

《圆觉经略说》


 

再拿天台宗标榜的六妙门来讲,由数息到随息,由止起观,由还到净,这六个步骤有几个人做到了?大家充其量坐起来自认为这一座坐得不错,啊!数息数了三千多了。你数了一万多也不过加上利息而已,呼吸是生灭,以生灭心计数字,我问你要数到哪里去?

 

数到得止就不用数了,赶快随息。随到气住脉停,就要赶快起观。一念之间很快就观起来了嘛!你尽在那儿数,做什么?是学会计,还是算利息?然后尽在那儿搞呼吸,真可怜啊!六妙门确实是妙门,依此修行必有成就的。这天台显教就是密教,可惜大家不珍惜,要另外去求个密法。佛法没有秘密的,这六妙法门就明明白白告诉你了,这个你不求,反而希望花钱求密法;我收你一千万然后传你个秘密好了,什么秘密?就是修止观嘛!

 

但是止观修成了还只是个助道,不算得道,纵然四禅八定成就了,还只是助道品罢了。佛在《楞严经》说,“现前纵得九次第定,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这里我插进来说,宋徽宗时代,四川嘉州龙渊寺内有一棵大树被吹倒了,树根中间有一空处,有个和尚在里面打坐。众人惊讶不已,有人敲引磬引和尚出定,他自称法号慧持,出定后问众人:他哥哥慧远法师何在?原来他是晋朝时在这里入定,几百年后到了宋朝,才因大树被风雷吹倒而出定。纵然能入定几百年,仍然不是内明之道,只是意识境界。

 

所以止观法门还是助道之法,这是站在大乘菩提道立场看小乘法门,只得了有余依涅槃,尚非般若解脱。纵然修得了止观助道之法,但不落于空的一边,才是菩萨道。若你耽着禅定,不肯起行愿,是犯大乘菩萨戒的。不过你不要拿这个话来当借口,叫你上禅堂打坐,就说不愿犯菩萨戒。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止的时候,你觉得这里的呼吸没有了,你有没有体会到,内在的各部份感觉都很清楚。你坐在这里如果没有静下来,老实讲不会感觉到内部的,在道家叫做“内观”。内视就是观自在。这个在佛法没有来以前中国就有了。就是《参同契》上面讲的“内照形躯”。

 

你在这个时候感觉到呼吸好像若有若无,好像停了,自然就会达到内照形躯。比方说这个气到这里堵住了,堵住了以后你把止的念,就止在堵住那个地方,其他身体内部还是清楚。等到堵塞的地方打通了,他就嗝气起来了,慢慢的全部都打通了。打通了才是真止的境界,内呼吸就起来了。内呼吸怎麽起来?你觉得鼻子没有呼吸了,身体没有呼吸了。但是男人在小腹这地方,女人在子宫部份,感觉到在动,鼻子好像完全没有呼吸。

 

内呼吸起来还没有得止,得止了以后有个现象会来,你会感觉到这个身体像一块硬化了的木头在这里,会害怕的,这就是刚才经典上所讲的“涩”。僵在这里一样。这个时候不能害怕,你把意念放鬆,呼吸不要放鬆。慢慢气走遍了以后就是真气在转,但是要做到这程度有一个条件,肠胃一定要空。肠胃不空,大部份都是功夫在替肠胃做消化。肠胃越干净,气脉越容易修成。修通了才真能得定,然后身心两面才能解脱、分开。

 

还有功夫到这里有一种情况,道家所讲的“脑后出声”,可以听到空中的声音。以前我在峨嵋山顶的时候,真的是听到天籁之声。从医学的道理上也可讲是脑部的气脉要通的时候所发出的现象,可以认定这个是我本身所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外来的,你可以这样认定,可是内外都有这种境界。

 

以你目前的功夫,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尤其是夜里坐的好的时候。有时候打嗝长气呼出来了。这个打嗝的气,有些从胃上起来,有些从肝脏起来,有些是从胸部起来的。如果你打嗝的气从丹田起来,譬如女性从子宫,从阴部起来的,男性从海底起来,那个就了不起了。那个气出去,止息;定在那个息上,切断,把它封住,那个才是出息的止息。这都是最高的密法。

 

到了这个时候才是止息。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这个意念怎麽那可怕,一切动都是意念动。这个时候身心轻灵,这个时候你怕睡觉了,因为睡了一觉以后气脉又堵住了。这个里头就要懂得医学。我们的左脑、右脑,一个管思想,一个管记忆。这个皮下神经,你睡眠或者这样,或者这个姿势。静止一下以后,它皮下神经缓和了,知道是在休息,但是不会堵气。头轮的脉打不通,我们脑下垂体的分泌就减少了,老化死亡都在那里。这个我很少讲,多送一点给你。

 

*****

 

六妙门你知道吗?第一个是数,第二个是随,第三个是止,再来是观、还、净。天台宗的小止观六妙门也是根据《达摩禅经》来的。

 

一开始是数,数到心定了,每一念都没有忘记,就不要数了,要随息了。进来跟着进来,出去跟着出去。不只鼻子,乃至身体每一个毛孔都在呼吸,心息配合为一了。然后止息不呼也不吸。如果止息定久了,得初禅、二禅、就可发神通了,如果神通发起来,般若智慧还没有通,还是外道,还是魔道。

 

如果真到止息境界,心也停止了,念不起了,呼吸也停止了,定久了以后要起观慧。要观察正思惟,这是观。观了以后,晓得一切功夫、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造,身心皆空,回到本来净土,这是还。然后身和心通通空了,我所在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我的身体就是阿弥陀佛,干干净净,一念不生全体现,这是净。

 

大概提一下,至于怎么止,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实际上我们每一念都可以有六妙门。比如你一上坐,数也好,不数也好,很清净没有杂念,已经到达随息皆段了,你就跟到第三步止了,然后起观。一念之间就可以俱足六妙门,到达清净的境界啊。

 

《达摩多罗禅经》




编辑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