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著】《张文茂与责任教育》选登——创新特色德育工作(2)

 蒙古汉子书斋 2016-04-28

一大主线:创新。

德育是一项充满着挑战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发展。德育需要创新,创新是德育的灵魂。而创新的德育,必定让学生终身难忘,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活力之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速,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德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怎样才能迎接和解决这一严峻的挑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要通过创新我们的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评价,变约束性德育为发展性德育,变单项式德育为互动式德育,变封闭式德育为开放式德育,变顺民德育、听话德育为多样化、个性化德育,才能真正使德育成为人的德育、体验的德育、生活的德育。由此,随着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高,以及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增强,必将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我曾在《德育报》撰文“德育是存在遗憾的事业”,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到,育人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复杂工程,甚至可以说是终身的工程,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德育工作不可能完美,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充满遗憾的事业,不管我们想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多到位,措施制定得多有力,总会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因如此,我们的工作才更富有意义,因为,尽管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之更完美。正因有了这样的认识,而且我们付诸了行动,经过不懈的永恒追求,才培植出了一些亮点,让我们的德育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四大亮点让德育更具活力




亮点一:让学生学会担当

我们认为,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具有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让青年学生学会担当,敢于担当,既是其生命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更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基础,它于己、于人、于家、于国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1

让学生学会为父母和家庭担当。


这是责任担当的应有之意,也是一种“必须担当”。但反观我们的学生,这些在“超市里长大的新一代”,物质的极大富足与周围人的极大呵护,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家庭责任意识淡漠,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更多考虑的是父母为自己做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父母,为家庭做点什么。为此,我校不仅把“感恩教育”写入学校工作要点,而且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八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举办一次主题团活动、筹办一期主题班级板报、办一张感恩手抄报、写一封给父母的感恩信、组织一次父母学生交流会、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期末给父母献一份礼物等,不管是班团会也好,还是家长学生交流会也罢,我们都力求别具一格,力求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由此,学生明白了对亲情的担当,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

让学生学会为国家和人类担当。


宏观上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与进步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为了增强学生为国家、为人类担当的意识,首先,我们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大讨论,由学生自己起草制定了《学生誓词》,《学生誓词》旗帜鲜明的指出,“学习是我的天职,报国是我的志向”。我们一直坚定的相信,人的成长离不开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而《学生誓词》,恰恰悄然引导着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把“担当”情怀内化为精神的擎天柱,自觉奉献社会,勇于担当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其次,我们组织开展了师生“青春与责任”论坛,时政主题团活动,国情教育报告会,到北京、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追求融入到民族振兴、人类进步的时代洪流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