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中有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变化,其秘诀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狠抓德育不放松的结果。换句话说,正因为衡中真正把德育放到了战略高度,才激发了学生成人成才的欲望,才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促进了学校科学和谐发展。我认为,抓德育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德育就是抓教学质量、就是抓升学率,抓德育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核心竞争力,就是抓可持续发展。只有抓好了德育,才能最终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因为,一个国家、社会、团体、个人的成功,不只在于知识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心态、道德品质的问题。而精神心态、道德品质问题只有靠德育才能解决。我校的发展历程说明,我们的德育观是正确的,我们的做法也是可行的。正是得益于德育之花的璀璨绽放,才推进了学校的大跨越和大发展。这些年,我校不断从新的角度赋予德育工作新的内涵,初步构建了具有衡中特色的大德育格局。 详情 ↓ (一)四大定位让德育回归本真 一大理念:以终身难忘的教育培养和谐的人。 这一理念,说明了“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指明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怎样培养人?我认为,好的教育,不是空洞无味的说教、灌输,而是要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结合起来,用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多元的教育意图。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活动即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那为什么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呢?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因素,作为育人场所的学校,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应该是一个专家,这是每个学校永远的目标。所以,简而言之,对于德育理念,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定位。 一大原则:重过程、抓细节、强体验。 所谓“以生为本”,决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或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应该在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上,都是目中有“人”的教育,都要重视德育对象——学生的存在,要关注学生的主体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思想自由、情感自由、创造自由,把德育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把德育视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唤醒自我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德育回归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可以说,这些年,时代在变,教育形势在变,学生也在变,两年前,我们有的做法与现在比,已经有了不同,甚至变化很大,但这一原则,却始终没有变。 一大目标:现代人 在九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德育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我们又将“现代人”进一步解读为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现代脑”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就使培养方向更明确,也更便于在实践中操作和落实。(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