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著】《张文茂与责任教育》选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蒙古汉子书斋 2016-04-28


营造教师专业发展和谐环境

学校只有切实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持之以恒做好人文关怀,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发展环境,才能让教师积极、主动、开心地工作,才能让教师获得成功感、幸福感、责任感,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共生共进。


强化人文关怀,滋养教师生命成长

我们认为,教育是做人的事业,管理者就要走入被管理者的心灵,探求到他们生命中最渴望的东西,并加以引导,以人性化管理促个性化发展。有关研究资料证明,广大教师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渴求,对于参与学校管理的欲望,较其它社会群体有着更加强烈的追求,更加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生命价值的实现。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致力于关注教师心灵需求,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1.放下位子观念,让教师做主人翁。其实,这也是“以教师发展为本”的重要体现。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工会和教代会制度,凡是关系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要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治校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积极意愿,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教代会定期听取并审议学校的重大决策及工作报告,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为了让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我们还成立了校务咨询委员会、年级事务咨询委员会,推行了教学副主任制度、德育副主任制度、学科副主任、科室调研员制度、义务监督员制度、财务监督员制度等,对学校的发展和各项工作予以监督、参与管理、提出建议。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立校长心桥信箱、网上留言箱、召开恳谈会、组织问卷调查等途径和形式,一方面接受教职工的监督,一方面收集他们对学校的建议,并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研究解决。正是由于学校创造了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与条件,广大教职工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尊重、关注、理解和信任,由此变得活跃、和谐起来。这样,学校内部“无疆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望,成为了自觉的创新主体。正如心理学家艾曼贝尔所说: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

2.满足生活需要,使教师专注工作。只有帮助老师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工作上来。为此,我校始终把老师们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老师们的需要当作第一追求,把老师们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办教师之所需。于是,无论是青年教师婚恋问题,还是老师们家里遇到红白大事,或是水电暖出了问题,学校总有专人在第一时间为老师们解决。只要是把工作干好了,无论房子、荣誉、职称等,学校都会替老师们做好。把教师从琐碎的生活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这一切,让广大教职工感到他们就是学校的一员、就是学校的主人。我们为老师提供的支持越多,老师们的工作就会越努力。实践告诉我们,满足教师需求、做好人文关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才能发掘教师的潜能潜质和鲜明个性,才能促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其事业的成功、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情感引导,用心灵赢得心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类个体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而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知识分子最重感情,最需要领导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班子成员始终做到“三个经常”:一是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学校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听评课节数不能低于四节,而且还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召开座谈会,及时掌握广大教师业务上的第一手素材,了解他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最需要什么,最缺少什么,并及时给予解决。如:目前,我校所有的一线任课教师,哪个教师担任什么课程,教哪个班的课,教学上有什么特点,性格如何,家庭情况怎样,几个校长都心中有数。二是经常与教师进行个别谈心,这也是我们所有管理人员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检查、记录和评比,像出勤、教研、期考、班级管理等,其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但基本上不与奖金挂钩,不牵涉其经济利益。对于表现欠佳的教师,学校不是对其一味责备训斥,总是照顾他的自尊和面子,找其谈心交流,从他们的前途和荣誉出发,帮其分析原因,老师们都很受感动。说实话,老师们非常在乎这种被关注、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和谐的情感交流,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广大教师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而且增进了干群之间的亲情。三是经常参加广大教师的文体活动。教工拔河比赛时,我们会去加油助威;元旦文艺联欢时,我们还要出个节目,等等,我们和老师感情上贴得很近,增强了教师的干劲和拼劲。

老师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得到了关爱,这一切都转化成了老师们专业成长中的动力。广大教师精神面貌无比振奋,人人都想干一番事业,个个都想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提升自身水平的需要自然而然就摆上了他们的生活日程。一位老师对我说,她在外地参加观摩课大赛的前夕,收到了我的一个问候与祝福的短信,令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可是,却没有忘记给她以鼓励。那一刻,她不但感动得流泪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心里充盈了一种无法言说的自豪感。同去参赛的外地教师,没有收到这样的短信,他们的羡慕,让她有了更大的自豪感。那一次,她得了一等奖。她说,她很自豪,很兴奋,学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感到更幸福。因为老师们想到的,学校想到了;老师们没有想到的,学校也想到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有的只是好好工作。


重视团队合作,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世纪,单打独斗与信息共享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范仲淹、普鲁斯特等,古今中外许多成大器者,都十分重视交流与合作,其道理就在于此。特别是对于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广大教师来说,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现代教师的一种优良品质。因为,交流与合作是教育灵感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有的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自留地”,不懂得沟通,不善于交流,不乐意分享,不要说带徒弟了,甚至同事听节课都不愿意,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固步自封的职业僵局。戏剧大师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因此,要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积极营造合作型校园文化,把共生共赢作为发展基础,把团结合作作为发展法则,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研讨、对话、分享,不断加强个体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科之间、校际之间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风格,才能走向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之道。

在我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交流与合作体现得尤为突出,老师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打造团队精神,逐步走上了合作共赢的道路。其间,学校特别提出了“三年一盘棋”的思想,并在教育管理、教学安排等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学校还想方设法挖掘中层干部协作体、年级协作体、学科协作体、班级管理协作体的潜力和活力,使之成为责任协作体、质量协作体、利益协作体,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提高认识,通盘考虑,顾全大局,全心全意服务于各协作体的整体发展。同时,我校还通过“捆绑”考核,把对个人的考核放到团队中去,如高考奖惩方案的制定、红旗备课组的评选等,都重点突出了对整个团队的考核评估。此外,学校还实现了学案、自助餐、作业、课件等教育资源的完全共享。如,任何教师通过教学观摩系统,在校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观摩学习任何一个教室内的教师授课情况。再如,每周的教研、青年教师听评课等,都是老师们互相学习的机会。有的老师外出赛课时,为准备一节课,全组老师一次次听评,一次次修正,每一次都是不遗余力,因为大家知道,这节课代表的将是全组的水平……在我们衡中,大家会感到,每天你都在为团队工作,团队也在为你工作,凝聚力由此而来。正如王小铭老师在文章《把备课组像自己的家一样经营》中写到的: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学科组,学科组就是我。大家真的如兄弟姐妹般在这个“家”里生活,其乐融融。所以,这个家里才有了如此温馨的故事:一位老师麦麦去江苏考察学习几天,从走后那天起,组里的同事就天天盼着她回来,到第三天时,一位同事说,我们亲爱的麦麦带着江苏的气息正在一步步靠近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