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网上奢侈洋酒,你敢吗! | 《中国葡萄酒》Wine in China

 老白教授 2016-04-28

1789年时值法国大革命的动乱期,酒商们纷纷隐藏起自己宝贵的白兰地。时间流逝,这些酒渐渐被世人遗忘;但是220年后它们重现天日,在网上以200~140000欧元的高价出售,并宣称“亲,全球包邮哦”;买家可通过 Paypal 或信用卡支付。

1789年的珍稀干邑(Cognac),1848年的雅文邑(Armagnac),还有1865年的卡尔瓦多斯(Calvados)白兰地……它们目前都被挂在网上。这样,拥有一瓶欧洲历史遗产看似很 easy,但真是这样吗?它们是真酒吗?你敢网购吗?

烈酒收藏的风险

你会不经试驾便在网上订一辆二手豪华车吗?一些珍稀的烈酒价格绝不输于豪车。任何打算网购昂贵烈酒的人都应万分小心,原因很简单:
首先,葡萄酒收藏虽然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但也有假酒欺诈现象。鉴赏家们因对葡萄酒有深厚的鉴赏功力,他们了解行情和价格,看一眼递给他们的报价单就判断出这是“意外收获”还是“飞来横祸”。而一般的新手就常吃暗亏,他们常在藏品交易中买到了来历不明的隐患酒。
其次,“烈酒收藏”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直接从收藏家手中购买烈酒并不常见。珍稀的干邑一直存在,但它们通常被酒商巨头轩尼诗、人头马、法拉宾等限量直销:有源可考才被人们认定是真货,这也是买酒的最安全方式。

珍稀烈酒同样会被拍卖掉:比如2009年,一瓶直接从巴黎“La Tour d’Argent”餐厅的酒窖中取出的 Clos de Griffier Vieux 1788干邑,以30500欧元的天价卖给伦敦 Playboy 俱乐部。(可惜此酒在2012年被用餐的客人失手打碎)

再者,不像葡萄酒,烈酒没有交易规则存在,目前尚无法检验稀有老年份烈酒的真假。但烈酒的瓶塞、酒瓶和酒标仍旧是其“护照”。如果它们看起来很新,但酒液陈旧,那你要小心了。岁月让橡木塞和封蜡的功效退化,酒标会被酒窖中的霉菌“蚕食”。

葡萄酒可以在酒庄中进行换塞和换标,这一过程将入档并标示在酒瓶上。但是烈酒却没有这种规定的限制,它可以被任何人更换酒标和瓶塞。

如何鉴定真伪

看它们是否与既定的史实相悖:
酒标:早期干邑商标的地位远没有如今这么重要。马爹利在1849年才开始贴上他们的酒标,轩尼诗是在1856年。网售的1789年份法拉宾干邑,要知道这一年该公司尚无商标。

酒瓶:在从前,酒瓶也不像今天这般坚固,它们很容易在运输途中破碎。圣马丁玻璃厂在1878年开始制瓶,3年后 Claude Boucher 公司改善工艺,避免酒瓶在途中破碎。一个案例是网售的1795年份鹰爵(Brugerolle)干邑,这是一支3L 装的 Jeroboam 瓶型(3~4.5L)。而鹰爵在19世纪初才成立,在整个18世纪 Jeroboam 瓶都很罕见。它太容易碎了,当时的玻璃煅造工艺还达不到耐挤压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蒸馏酒商把他们的白兰地放在一种被称作“珍妮夫人”的球形玻璃瓶中,这种酒瓶可以装5~50 L,虽然它外表看起来碜,但很耐用,便于运输。

时间:至于现在流通的1789年份墨高干邑(Meukow),这家酒厂成立于1862年。瓶身上看起来崭新的酒标是在1889年后印制的,而非1789年。早期的墨高干邑应该是“墨高兄弟珍稀典藏版”,而不是一个1789年份型。

分级:看这瓶印有“Réserve Napoléon”的1796干邑 。但在1796年,法国未来的皇帝拿破仑(1769~1821年)还只是“波拿巴将军”(1799年成为共和国的执政者,1804年加冕称帝),这一年拿破仑打了不少胜仗,这一年他也结婚了,但干邑被称作“Napoléon”还是在他死后的事情了。今天这个称谓是干邑品质卓越的一种标志。历史上首次使用“Napoléon”干邑名称是在1909年,由 Courvoisier 酒厂首创,这是他们的营销策略,因为拿破仑在1811年参观过他们酒厂。

年份:首先,声称他们的全部干邑都是年份型的卖家是不可信的。干邑是用不同年份的酒调配出来的;年份干邑相当稀有。

那些1842或1898年份威士忌呢? “年份威士忌”放在今天来讲也是个新概念,因为威士忌是用大麦、小麦等谷物发酵,年份对酒没影响。它在19世纪时还是个即时饮品,无需存储或收藏。

产区:“Saulnier 1789”干邑呢?它还有个副标明证其身。那时候它还不叫干邑,只是白兰地,干邑区还没人用“Cognac”这个字命酒名。
网上的烈酒中,最奇葩的是一支“Wetterwald 1893”干邑和一支“Wetterwald 1902”雅文邑。干邑和雅文邑是法国两个不同的产地,能叫干邑或雅文邑意味着你必须是在它们的产区内生产。更可笑的是,这两地根本没有“Wetterwald”酒厂,尽管“Wetterwald”这个名字在酒圈内鼎鼎有名—— 一家专为波尔多和干邑印刷酒标的印刷厂。收藏家能搞出这么个“合体”可谓自摆乌龙。

危机暗藏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线上烈酒”都有一个原版酒标,而其他的酒瓶上的标看起来像“抽印本”。

更稀奇的是,如果你阅读了网站上的销售声明:“每款酒都有照片,以确保您收到的商品实物与网上照片相符”,还不错,继续读下去,“若收到的商品与图片有一些小的差异(如酒标、酒塞、蜡封),属于正常范围,且卖家不承担责任。”换句话说:买方收到的酒可能与宣传图有异,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必须接受微小差异。那如果卖家的酒没问题,为什么会有“酒标、酒塞、蜡封”的差异?

最后,那些商家为何特意想把酒优先卖给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正常情况下,只要买家出价相同,谁会在意你是哪里人!所以,要么卖家与俄罗斯、中国人民有深厚的兄弟情谊,要么希望这些人在发现是假酒时不会追到欧洲起诉他们,因为他们距离很远呀。

当然,如果你喜欢冒险,如果你相信童话,或者相信法国大革命风暴中的“台风眼”是安全的,也可以网购那些烈酒,毕竟这纯属个人意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