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叙论

 革文 2016-04-28

叙论

革文

  小说是什么?
  根据学界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这个定义指定了小说的用途(反映社会生活)和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看似精确,却不知所以:小说为什么一定要有人物、情节、环境?没有就不行吗?社会生活何必小说去反映?纪录、典志不是更真实、更系统么?最后,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这确实是许多名著所在做的,但是肯定不是小说的宗旨。因为,表现几个人物,根本用不着大费周章,看看《太史公书》,三言两语就够了,那诸多虚构与我读者何干呢?
  在一般人看来,小说就是虚构的故事,这也是不对的。故事连三岁小孩都会编造,还要小说家干吗?其实,像说书那样,讲述一堆人物、一堆事情的,并无文学性可言。如中国的古典小说,背后老有一个说书人的影子,这在文学史上是很不入流的,属于通俗小说一类。
  相反,在现代文学家眼中,小说主要是用来写意的,故事能省则省,即便有重大历史事件,也是通过小人物的生活细节来反映。这样好凸显主体感受,容易写出意境,但也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常限于局部观照,零零碎碎地写,在极不起眼的事情上大费周章,没什么可看的。更致命的是,多数严肃小说纯粹是故做恣态,通篇写一些无聊的事情,纠缠一些微末的情感,刻画一些无名小辈,这就万劫不复了。
  关于小说的起源,归之于神话故事是不对的,起码中国小说绝不是这样的。像《山海经》这样一部地理志,只是把各地异闻翔实地记载下来,并没有什么文学成分。作为文学,小说不是讲故事,而是修饰故事的艺术。
  中国小说的源头是赋诵,它最早以押韵的方式对故事作了修饰。随后出现的是滑稽和说辩故事,以大话的方式修饰,见《史记·滑稽列传》和《战国策》等,最后融入《史记》人物列传中,形成一种极富魅力的传记文学。不过,这种小说似的传记并没有被后来的史书所继承,除了《后汉书》有些《史记》的影子外,其余的正史大都只是客观冷静地纪事,《三国志》简直就是一份份的人物简历。
  至于六朝笔记和志怪录,也是史志性质的,不过是零碎地记录一些怪事传闻,绝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倒是佛经、道书里面有些内容想象神奇,行文光怪陆离,千古小说为之失色。
  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独立创作的开始。与六朝志怪记闻不同,唐传奇着意编排故事情节,叙事婉转动人,意味绵长。但是,它只有生动的情节,并没有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没有高妙的主题思想,在小说中是很不入流的。其佳作莫如《霍小玉传》,完全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才子李益背誓负心,痴情小玉含恨而死,却使李益心魔作怪,终生不安。
  宋元时代说书兴起,出现了大量的话本小说,但其实只是讲故事。典型的如“看官,你道怎的?原来……”作者跳出来讲解一通,顺便宣传一下善恶报应。像这样的东西是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后来出现的明清章回小说也都是如此,一味讲故事,传人物,难有文学韵致。只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鹤立鸡群,其他作品都差得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用流畅的文言文写成,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史传体(包括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它没有华丽的词采,而以精彩绝伦的叙事内容取胜,其文学性是要大打折扣的。《水浒传》叙事手法堪称一绝,然所写都是些凶神恶煞的人物,行事用计过于狠毒,有伤文学雅韵。由于是用口语写成,其文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其间描写环境和场面的骈辞极具文学性,这是现代小说没法比的。《西游记》叙事手段不如《水浒传》,细节描写却更为生动,内容较《水浒传》单纯,更有生活气息,其骈辞多数押上了韵,这又堪称一绝。它开头写美猴王出世,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可惜后来一路都是魔障,一点也不可爱,不能令人神往。《红楼梦》摆脱了古典小说那种讲故事的俗套,以极其闲雅的笔调全方位地展现出一个梦幻的世界,有着无与伦比的清脱之致。它的文笔最优雅,但是一点也不大气,总感觉很娘的样子,也没有什么可观的骈辞段落,诗词绮丽有余,而雄健靡闻。盖作者曹雪芹虽然学富四海,但毕竟才力薄弱,能细而不能大也。
  四大名著比起现代小说来,笔法章法可以说相当粗陋,但没有一部是写个人成长经历的,而是都有宏大可观的主题,不像现代小说尽写些琐人琐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