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反套路技巧汇编

 家有学子 2023-08-19 发布于甘肃

研究真题,探寻规律

【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分析。(6分)

【2022年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Ⅱ卷《放猖》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秦琼卖马》】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

【小说的这一类与这一篇】

这一类:“这一类”涉及情节(三大题型)、人物(三大题型)、环境(三大题型)、主题及标题,我们可以再回归教材(关联教材),借助经典,掌握“这一类”。小说体裁的基本知识+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这一篇:借助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读懂一篇全新的小说,发现这一篇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的特色。

回归教材,借助经典,吃透这一类

1.《祝福》:社会环境描写、倒叙、标题含义和作用、肖像描写、次要人物作用;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暗双线结构、自然环境描写、伏笔与铺垫、人物心理变化;

3.《装在套子里的人》:漫画式夸张笔法、比喻与象征。

4.《荷花淀》环境描写作用,淡化情节,对话作用(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5.《老人与海(节选)》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哲理和象征意味,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

6.《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自传性质及叙事视角,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写作主题。

7.《变形记》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荒诞手法、象征意义,双重视角。


这一篇

“这一篇”在这里指需要借助“这一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读懂一篇全新的小说,发现“这一篇”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的特色。“反套路”既是为了防止考生押题、套路答题,更是为了让考生能真正读懂文本,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是为了向新高考过渡,“这一篇”的命题侧重学科认知情境下的定向文本特征鉴赏。“这一篇”特色,涉及小说的真实性、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荒诞性等;这些文学专业术语屡屡出现在高考及地方模拟试题中,但考生对这些术语是陌生的,因为高中语文教材里不经常出现。所以,必须结合模拟试题加深对这些文本特征术语的理解。

图片

这一类:情节结构相关知识

情节脉络: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叙事方式(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叙述人称(视角):一、二、三人称

构思特色:线索(明线、暗线、双线结构)、伏笔、铺垫、结尾(留白式、突转式、情境式)、组织推动情节(对话推动、叙事核心)

情节设置的作用:自身作用、对人物、对主题、艺术效果

这一类:人物形象相关知识

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分析:外在特征(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品质(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人物塑造方法:

直接描写:肖像、动作、心理、神态、个性化语言、细节

间接表现:他人介绍评价、对比映衬、环境烘托

次要人物作用:对情节、对主人公、对主题

这一类:环境描写相关知识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特点分析:时间、地点、人物。

环境手法分析:(1)技巧角度 工笔与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渲染等

(2)修辞角度 比喻,拟人,夸张等

(3)写景角度 感觉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序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自身作用、对情节、对人物、对主题

这一类:标题相关知识

标题的意蕴: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某种情感)

标题的作用

图片

这一类:主旨相关知识 

虚构性与真实性

虚构是小说的核心技法。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那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科学性与文学性

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所谓科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题材与科学问题有关;二是以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所谓文学性:一是指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

二是指运用众多的文学技巧、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叙事、精彩的描写等;

三是指表达目的不只是表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表达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如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等。

真实性与文学性

小说是一种文学艺术,无论它有多少种类,其特征都是建立在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一基础之上的。

文学的真实、小说的真实不只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加工、提炼过的艺术真实。

小说的文学性是指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尽管这个说法不一定人人都同意,但“文学性”的基本因素还是公认的,如虚构的形象、语言、结构、技巧、手法等一些形式要素。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物性格淡化。淡化人物的典型性,简单地勾画人物,呈现人物本真的单一原貌,多是扁平、单纯的人物,而且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重在描写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将人物融入小说所描写的环境、渲染的氛围中。

②故事情节淡化。非线性情节、非冲突情节是其主要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情节简单、平淡,没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也缺少戏剧性冲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是众多的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

③时代背景淡化。多表现自然的生活状态,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④散文特征凸显。意境美、情调美、语言美。注重意境的营造,场景描写诗情画意;注重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语言或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

反套路:恰恰是这一篇的特色

【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分析。(6分)

【2022年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反套路题型展示

1.(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

①文体特点:文本一是小说,具有虚构性/艺术性;文本二是纪实文学,具有真实性。

②情节方面: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过程较具体;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

③人物塑造方面/手法方面: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文本二通过回忆录结合采访的形式真实记录陈毅的经历。

④环境方面:文本一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文本二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

⑤语言方面: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

2.(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效果上:将渔夫由义士改成普通人削弱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文学性。

②人物上:心境平坦的渔夫与在仇恨中挣扎的伍子胥形成对比,凸显了伍子胥的内心冲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主题上:把渔夫改成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示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凸显出人情温暖。

3.(2023临门押题冲刺卷)(汪曾祺《鉴赏家》)文本二汪曾祺说“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这一小说的创作主张。(6分)

①《鉴赏家》不以故事、矛盾为中心,没有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局限,因此不是编故事;

②《鉴赏家》中叶三的鉴赏力是生活的赐予,叶三和季陶民的交往也是生活中质朴人情的体现,体现了扎根于生活的创作态度;

③《鉴赏家》没有复杂的语言技巧,用最质朴的文字来传达人间真挚的情感。(扣着“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结合文本一作答,每点2分)

4.(2023年长沙一中月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称赞这篇小说“虽为小世界,却多见纯真”,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关于“小世界”:作者选取平凡人物身上的细小事件进行描写,情节简单,没有大起大落,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2分)

关于“纯真”:

①人物形象纯真:“我的朋友”年过六旬,却“仍是个孩子”,单纯、害羞,物质贫困但热爱生活,如孩童般纯真快乐。

②人物关系纯真:人和人平等对待,如核桃“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赠送蛋糕无论是总统还是磨刀人,一视同仁,而对方同样寄信答谢,没有世故功利之心。

③主题体现纯真:展现贫寒生活中相互慰藉的温情,赞扬人物坚韧乐观品格,歌颂善良美好人性。

④叙述角度(腔调)纯真: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人物,用孩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童年纯真、温暖、感人的一面。

⑤语言纯真:克制中又有细腻深情,真挚不做作。(关于“纯真”任意答出三点即可给4分)

反套路挑战

1、消解模式,细化切入口,侧重具体内容分析

2、强化内容理解,淡化技巧赏析:倒逼回归文本,真读、真懂

3、避开热点,不拒冷门;全面考察,深度鉴赏

4、增强试题开放性;引导多角度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5、整本书节选,横向关联;掺入课本、生活等灵活因素,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

(一)“反套路”答题策略

1、尊重文本,真阅读

2、尊重题面,能变通

3、尊重套路,不依赖

4、尊重直觉,要贴切

5、尊重教材,会迁移

(二)“反套路”答题方法

以主题为中心组合答题法

小说的三要素及各种手法的运用,最终是为主题服务的,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答小说的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答题时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果)、读者六个要素,终极目的指向主题。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小说阅读中的作用、好处、效果题。把这种思维方法简单的叫“6+1”答题法。在针对具体题目时,要素组合相对灵活。可以有以下组合:

(1)“2+1”组合:人物+情节→主题

(2)“3+1”组合:情节+人物+标题→主题

(3)“4+1”组合:情节+人物+环境+手法(效果)→主题

(4)“5+1”组合、“6+1”组合等多种组合模式。

这种“6+1”答题法的思维核心是抓住小说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部(读者)的联系,是一种联系性、整体性思维方式。“6+1”答题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角度与方向,绝不可以成为答题模式,使答案机械化。近年来,命题者为了反对答题模式化,在题干的限定上下了不少功夫。如2017年江苏卷第15题: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若该题为:小狗奎尼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那么考生就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答题。但是由于命题限定为“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这就只能从“人物”这一角度去答题,而且必须答得具体。这是一个反对答题模式化的很好的例子。可是,即便如此,也仍然可以借助“情节”和“人物”两个概念来答题:小狗奎尼出现在小说几处情节中,分别“映衬”了“我们”和“她”怎样的心理与性格。因此,我们既要让“6+1”答题法成为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化为思考、答题的血脉,又要因题而异,灵活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