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佰玥:“气韵”散论(一)

 书法初步 2016-04-28


“气韵”散论

兼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一词

文/刘佰玥


在中国古今文艺论著中,“气韵”一词,使用广泛。论人、品画、观物、赏景,先识气韵,后知优劣。南齐谢赫画论之“六法”,为历代画家所重,且把六法之首“气韵生动”奉为圭臬,然“气韵”和“气韵生动”均为抽象之词,令人难以捉摸,其意皆赖人之所感、所悟而知。物有类,人有别,感受不同,故对“气韵生动”的理解多有歧义。



一、“气韵”的内涵和起源


“气韵”一词初现于魏晋南北朝,多用于品藻人物。“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政治制度,使人之德行、气度和精神已在品评之列。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评张墨、苟勖时曰:“风范气韵,绝妙参神。”


《辞海》将“气韵”释为:神气和韵味,常用于文章书画。古人对“气”的理解是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而丰富的。《老子》第四十二章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孟子有“养吾浩然之气”的论说,道家是以“气”解释各种现象的,与儒家有不同之处,道家思想是以自然为本,而儒家思想则以人为本。汉代人说:“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他们所指之气应为元气和真气,是生命之气。而“气韵”之气,非指呼吸之气和烟岚雾霾之气,亦非指力气、志气、意气、气味等。气韵之气为气息,是无形的,是非质的,但可以使观者所感受到的,是指人或物由内向外,自然散溢的本质的精神气象。韵味是指蕴含的意味,亦指物体所呈现的风貌、特点和味道。韵来自气,气依韵而示,二者相合为气韵也。



气韵理论源于秦汉时期的气本原说,认为充溢于宇宙间的“气”是构成万物与生命的基本原质。南宋大画家邓椿曰:“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神”指“神气”,即气息也。邓椿一语道破天机,是与其因绘画写生长期感悟自然有关。世间之物皆与人同,无论生命有否,而气息无处不在,无时不生。天地万物,纷纭繁杂,各有风貌,各有味道。人有端庄清秀之气,亦有凶恶粗野之气;有浩然之气,亦有江湖之气;有阳刚英武之气,亦有阴柔闺阁之气;有祥和之气,亦有肃杀之气;画有清逸之气,亦有匠俗之气;江海有浩淼之气,山岳有巍然之气;花木有秀雅之气,禽兽有凶猛之气;秋有衰败之象,亦有丰收之象。气象万千的自然世界和悲欢离合的人间岁月,生生灭灭,更替轮回,气韵则随之而变矣。或因质、因量、因形、因色而变;或因位置、因时间、因环境、因气候而变;亦会因观者的修养、性情、眼界、好恶的不同而改变。



二、气韵生动的本意和外延


“生动”一词,今人指达到一种鲜活生命之洋溢的状态。而“气韵生动”的涵义是:人或物所表露的气息和韵味,呈现出一种美妙且充满活力和意趣的自然形态,令观者内心触动,引起共鸣,从而产生兴致和愉悦之情。


当代杨大年在《中国历代画论采英》中表述:作为画论里运用的气韵一词,最初的涵义是与当时评论人物、文学所用这个词的涵义相一致的,就是指人物的气质、韵度,相当于后世所说的人品、修养、气慨、风度和精神面貌之类。“气韵”后加上“生动”,后者只应该作为前者的状词,只是形容前者所表现活泼,充沛的状态,而不应割裂、穿凿,作种种不恰当的敷演。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曾对谢赫“六法”重新注解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钱或对谢赫“六法”的理解有误,此说令人难以认同,因为生动的反义词是呆板、刻板、乏味、单调、不灵动等,“气韵”是名词,不可作形容词用。而在使用时其后常有修饰之辞,如:气韵清远、气韵醇厚、气韵孤冷、气韵不雅、气韵不周等等。故“气韵,生动是也”一说与原意不同,有曲解之处。若换成下面这种说法,倒更接近原意了。 “一、气韵要生动;二、用笔要骨法;三、象形要应物;四、赋彩要随类;五、位置要经营;六、移写要传模。”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有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先知,固不可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气韵一词的应用,在文艺创作中,倒更倾向于因不同气息而呈现不同的韵味风致。而自然世界亿万物体之气韵则发自天然,非人所致,此乃自然气韵与人文气韵的根本之别,同时,其在人类生活动息息相关的所有领域。


三、中国画与气韵


中国画是中国所特有的绘画艺术。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与华夏文明如影随形,是人们纪录历史、描绘生活、写照自然,寄寓情感的精神圣地。中国画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科学与哲学兼备,具象与抽象并存的独特风貌。历代传世佳作和论著蔚为大观,为后人赏鉴学习之至宝。


“凡观名迹,先论神气,以神气辨时代,审源流,考先匠。”此乃南田先生论画之言。此处“神气”即指“气韵”,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重气尚韵,并以气韵论高低。气韵于中国画,何以有如此重要之意义。



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中谓“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好也。”


清唐岱《绘事发微·气韵》曰:“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


清张庚《浦山论画》中道:“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


清龚贤在《柴丈画说》论道:“笔法要健,墨气要活,丘壑要奇,气韵要雅,气韵犹言风致也。”



中国画以笔墨造型,而气韵为笔墨所生,笔墨如何?可看气韵,而气韵如何?必与画家之心胸气度、修养内涵、天赋性情相关也。墨迹乃人之心迹,人不同而笔墨异,笔墨异而气韵流露于画面自然有别。雅俗文野、平奇优劣、真伪古新等各种状态,观之即见分晓,而南齐谢赫以“气韵生动”作为评定佳作之首要标准,为后世画坛所认可。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中道:“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为生动,殊为可笑。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即谓之韵,而生动处,则又非韵之可代矣。”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言:“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杜老云:‘元气淋漓障犹湿’,是即气韵生动。”



观上列先贤对于“气韵”和“气韵生动”的论述和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作者与观者本来千差万别,而艺术审美更多来自于心灵的感悟,难以统一,但艺术的颠峰是由大师创造,而艺术规律的发现必由智者所为。中国画经过历代无数画家的研究、创造和传承,其所承载的文化含量和独特魅力,已令其它画种难以超越。


中国画发展至今,虽一脉相承,但因朝代更迭,画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变化巨大,各个时期的绘画气韵皆有岁月之烙印。史前文明岩画、彩陶纹饰的原始朴拙与纯真;商周青铜玉器纹饰的神秘与抽象;秦汉雕刻绘画的粗犷雄浑;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绘画的庄严雄伟与浪漫风韵;隋唐时期人物画的高古绚丽与庙堂之气;五代十国花鸟画的富贵野逸和山水人物画的雄峻精微;两宋绘画的工写传神与诗境韵致;元代绘画的幽旷澹远与飘逸及明清文人的笔墨意趣与性灵;而近现代绘画则充满东西文化相碰撞的冲动与坚守,呈现古新并存和中西兼容的特殊现象。


“笔墨当随时代”,为清石涛和尚所言,其修为高深,作品富个性、重新意。但当时之新,于今日看来已是古韵了。因人生在世,必受社会环境所染,画家作画,时代气息自然而生,而非刻意为之。但画家若无传统根基,急功近利,一味求新,作品必肤浅流俗,与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图一时之虚名而终难有大成就也。若随波逐流,难入佳境,只有静心修为,汲沽纳新,付与真情创作,作品气韵自然会有动人之处。人可伪,画可伪,唯气韵无法伪也。


四、书法与气韵


明茅一相《绘妙》中道:“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矣,故爱宾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非谓能一笔可就也。乃自始自终,连绵相属,脉脉不断,所以意存笔先,笔周意内,像应神全,思不竭而笔不闲也。”



书画同源,一脉相承。画以形色达意,书以点线写心,虽形式不一,但其法理相通,皆以气韵论高低。中国书法尚韵,而韵乃气之生成也。书家是以丹田之气,行于肩臂,借腕指流转,行笔轻重缓急,刚柔虚实,抑扬顿挫,提按转折,令笔墨变化多端,意趣无穷。且纵情挥洒之时,脉络通畅,心闲气静,通身气血充盈,若至天人合一之境,书即人,人即书,书之气即人之气,书之神即人之神,书之韵即人之韵。


今人研习书法,可一探书之源,二习书之法,三品书之韵,四化书之神。明人项穆《书法雅言》曰:“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焉。……神化也者,即天机自发,气韵生动是也。


书法之气韵,有静气、逸气、大气、庙堂气、书卷气、高古气、金石气、秀雅气、朴厚气、稚拙气等,亦有燥气、野气、小气、匠气、江湖气、闺阁气、甜俗气、霸悍气等不同状态。



历代书法,各呈风骚。魏晋风骨、汉唐气象、宋元神韵、明清性灵等皆为时代之特征。前人曰:“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之品格,即人之品格,而书卷气,当为书品之最高格也。古今文人,皆推崇备至。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人若无文养,笔墨易入俗格,文以载道,书能传情,若论书之优劣,当先品其气韵,后观其笔法、章法。若气韵不能生动,虽力透纸背,法度严谨,而终不能成佳迹,如清之“馆阁体”即是也。故书之妙道,形质次之,神采为上。


历代书家,通过金石碑刻,竹简绢帛,笔墨纸砚,以书法墨迹或纪史叙事,或抒怀寄情,其幽雅气息和高古韵味,令人陶醉和迷恋。




/

/


Liu Bai Yue



刘佰玥


又名刘明,字容图,另属寿门人、香山居士。1968年生于老子故里——河南鹿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200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届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2010年当选中国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花鸟画家;为“中国当代写意墨竹四家”之一。

作品题材广泛,其古树、荷花、墨竹系列尤为精妙,且个性鲜明,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幽境清音》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美展金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__________


特别鸣谢

著名画家刘佰玥先生

__________


出品人:王成业

栏目统筹:刘慧

编辑:张倩 刘一


__________



长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