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金亮 中医治疗肌痿证

 清茶清清 2016-04-29
                                                       

 

                                    

 

陈金亮,副院长兼肌萎缩专科主任,河北省中医肌萎缩治疗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河北省老年病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痿痹委员会主任,石家庄科技拔尖人才。与吴以岭教授一道创立了“从奇经治疗肌萎缩”的独特理论和完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各种肌萎缩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系全国知名肌萎缩专家。现承担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一项和多项省市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五项,出版医学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他所领导的肌萎缩专科被评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五项。出版医学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中华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河北省老年病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痿痹委员会主任。

陈金亮教授多年来从事肌萎缩及肌无力的治疗与研究,为全国诊治肌萎缩的知名专家。学验俱丰,临床活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各种痿证,屡获效验。现就辨治痿证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病案1 重症肌无力

患者某,女,41岁。2003年5月6日初诊。主诉:间发性四肢无力、眼睑下垂、伴复视15年。现病史:15年前无明显原因始出现四肢无力、双眼睑下垂、复视等,初按“重症肌无力”,服用吡啶斯的明、泼尼松,并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病情基本痊愈。后因停药、劳累或感冒等因素而复发多次,均用上药治疗,症状有所改善。近几年病情加重,仍按上药治疗无效,并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治疗,亦不见效。后经人介绍来本院求诊于陈金亮教授。

诊见:患者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目光呆滞,全身无力,不耐疲劳,肢寒怕冷,稍遇风寒,病情就明显加重,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实验室检查: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神经频率电刺激(左腋神经),低频轻度衰减,高频无递增。胸片示:胸腺无异常。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ⅡA型)。

中医诊断:睑废、痿证。辨证为阳虚气弱,经寒络滞。治法:温阳益气,通经活络,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

方药:麻黄9g,附子30g(先煎1h),细辛6g,黄芪30g,人参12g(另煎兑入),当归12g,白术15g,菟丝子24 g,紫河车4g(冲服),鹿茸粉3g(冲服),炙甘草6g,马钱子粉0.5g(冲服)。每日1剂,煎2次,每煎200ml左右,分2次服用。

服药15剂后,肢寒怕冷,疲劳无力现象略有好转,余症同前。效不更方,守方续进15剂,肢寒怕冷消除,全身疲劳无力现象亦明显减轻,眼睑下垂也小有好转,唯胸脘略觉痞闷。

上方加陈皮10g,改细辛用量为4g继服。随症加减连续服药3个月后,病情稳定,症状基本消失。后改服重肌灵散(由人参、鹿茸、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组成,院内制剂,河北以岭医院生产)每次5g,每日3次,连服半年,诸症消失,临床治愈,随即停药。随访3年无复发。

按:此例重症肌无力患病多年,使用激素、溴吡斯的明等药治疗均无疗效。临床可见肢体无力,眼睑下垂,眼球固定,活动失灵,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迟或沉细无力,肢寒怕冷明显。

对此陈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为阳虚至极,气弱而乏生机,经寒络滞,气机滞塞而不行。从西医认识,本病此阶段乙酰胆碱受体极度减少,已近枯竭,所以应用溴吡斯的眀及一般中药补气养血类药治疗无效,非重剂温阳之剂不能起沉疴,振颓阳。故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方中重用附子合麻黄、细辛振奋颓废之阳、温经通络;复加黄芪、人参、白术益气扶阳;紫河车、鹿茸等益精生血、温壮元阳,以补阳之本,使阳之有继;马钱子、麻黄性散走窜,通关达络,据现代药理研究两药皆有兴奋神经的作用,故诸药合用,能收阳气复、经络通之佳效。

陈师认为本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肢体萎软无力,不耐疲劳,眼睑下垂等。从阴阳生理特性及功能上讲,“阳主动,阴主静”,故该病应为阳气不足,动能减弱。所以在选药组方上,应遵“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之训,侧重于扶阳、益气之品。但对于久病阳虚明显的患者,需选重剂温阳之品治疗,方能获效。关于附子用量,一般需30g以上,否则无功,为防止中毒,需先煎1-2h,药煎好后,分2次口服。

在提高疗效方面,辨证组方用药时可适当加入具有兴奋神经系统作用的中药马钱子,该药通关透窍,畅经通络,走窜全身上下内外,布达元气。但炮制要得法,可用马钱子粉,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防中毒,成人每日用量一般为0.5-1g,分次冲服。对体虚免疫低下患者,平时每日可给予冬虫夏草粉1-2g或紫河车3-4g冲服。冬虫夏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药性考)。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人体阴阳气血,《本草经疏》谓:“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还本还元之功。”药理研究表明:胎盘含胎盘脂多糖、多种抗体和干扰素及多种酶,据文献报道给小鼠注射胎盘脂多糖能使胸腺萎缩,有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两药在改善体质,调节免疫机制,预防复发方面大有裨益。

重症肌无力是一难治且易复发的疾病,在控制复发方面,

主张待临床症状改善之后,改服重肌灵散服用半年至一年。此方由补气药和温督益肾药组成,药理实验表明,此类药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疗预防本病正是利用这些中药所具有的特性及中药持久缓和作用,缓图调治,从而达到疗其痼疾而不复发之目的。停药与否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或缓慢减药,以防复发。病愈后在季节更替之时,人的免疫力下降,为防患于未然,亦可适当加服重肌灵散,以防复发。 

病案2 脂质沉积性肌病

患者某,女,39岁。4年前无原因先后出现颈部、咀嚼和四肢无力,曾多次到医院就诊均按“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去北京某大医院就诊,诊断为“脂质沉积性肌病”,转诊来本院求治。

诊见:伸颈力弱,四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双侧肩部、上臂及大腿处肌肉轻度萎缩,肌肉比较松弛、舌淡略显紫色、苔薄白,脉沉缓。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血清ALP 5 148 U/L,LDL 1 206U/L,AST 257U/L。肌肉活检病理诊断:脂质沉积性肌病。

中医诊断:痿证。治以健脾益气,养血通络之法。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方药:黄芪30g,人参12g,柴胡9g,葛根15g,升麻6g,大黄6g,焦槟榔9g,茯苓15g,白术15g,当归12g,赤白芍药各15g,桂枝9g,鸡血藤30g,丹参18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0min,

分早晚各服1次。服药治疗20余天后,患者症状小有改善,上方又据症加减调理2个多月,颈部、咀嚼力恢复正常,四肢肢肌力亦有明显增加,萎缩肌肉稍有增长。继服肌萎灵胶囊(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鸡血藤、桑枝等组成,院内制剂)以善其后。

按:脂质沉积性肌病是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引起脂质在肌纤维内沉积的一组疾病,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肌无力,以肢带肌为主,可波及颈肌,咀嚼肌,面舌肌和躯干肌。本病临床以肌萎、无力为主,应属中医“痿证”范畴。推测病机,其脂质沉积物在中医学则认为是脾失健运,小肠泌别清浊失职所致。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泻以及脂类的代谢这一过程应该认为是脾胃摄入与运化水谷的功能表现之一。脾居中州,斡旋气机,主运化,具有升清降浊之能,泌别清浊之职,体内水谷的正常吸收、利用及排泄,其正常代谢过程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以及升清与降浊的机制正常与否。脾气健运,升降有序,水谷之清(精气)输布全身发挥其滋润濡养作用;水谷之浊(废物)排出体外。若脾运失健,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是以浊物(脂质)沉积为患,从而导致气血虚弱,络脉瘀滞,机体失于温煦、濡养,痿证形成。故脂质沉积性肌病中医病机在于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气虚血弱,

筋脉失养。故治当健脾助运,升清降浊,益气养血,佐以活血通络。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健脾助运;柴胡、葛根、升麻、大黄、槟榔升清降浊;当归、赤白芍药合黄芪、人参益气养血;鸡血藤、丹参、桂枝活血通络,流畅经脉。方证相符,故能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