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阅读实验心得之二:感受“新语文主题阅读”

 江山携手 2016-04-29

感受“新语文主题阅读”

幸春丽

    接触主题阅读整整一学期了,自从加入这个课题组后,除了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之外,基本上每周四下午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阅读交流讨论会,回到家接着品读《主题阅读三人行》,若时间充裕还会在网上查看有关主题阅读的教学视频……忙得不可开交。通读全书后,我感到这是一次全新语文大革命:传统教法一篇课文上三个课时,而单元主题阅读法,则以藤带瓜,整体施教,一节课上三篇课文,在阅读上翻了几翻。惊叹之余,可有些茫然。怎样才能施教于自己的课堂呢?

    当我拿起《主题阅读“三人行”》这本书,心中顿时充满了对研究这个新课改的无比期待。书中我用心批注了这样一些深邃的语言——“一个人知道读书的好处是不难的,可是要知道应该读什么书,最需要读什么书,是比较难的。旧书苍苍,新书茫茫,不要说儿童,就是我们成年人,也不知道怎样为自己选择书籍.”书要早读。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最大问题就是用很多时间去讲解、去做题、去训练,而没有让儿童在小的时候多读些书,多积累些精神财富。儿童越小的时候读的书,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影响就越大。因为小时候读的书,书的内容与内容蕴涵的情感就更容易融入儿童的生活。因此,阅读要有一定的规律,要有一条主线,作为教师,我时常观察儿童的眼睛,那些喜爱阅读的孩子,眼睛流露出的往往是睿智、聪颖、自信、成功、喜悦,缺少阅读或“阅读偏食”的孩子,会时常显露出无奈、悲观、叛逆、自卑和暴戾。

    “主题阅读”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语文学习原来可以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何谓“大语文”?何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它丰富而有生命力的内涵。

    “主题阅读”教学的理论思想,让《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有了充分的落实,从而保障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完成;正如刘宪华校长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史”。“我认为,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主题就是一面旗帜,主题就是儿童眼里的一个世界。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的确,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与六种基本课型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对学生进行着精神与思想的塑造,心灵与人格的涵养,这正是“主题阅读”能够成为“深度阅读”和“心灵阅读”的根本所在。而这种“根本”也正是语文教育人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的具体体现——这样的课程是在扎实提高着阅读教学的质量。

    “主题阅读”让学生成长着,也让我们的老师和学校成长着——                                 

 

    曾经以为批注式阅读学生一学就会,曾经以为看了《主题阅读》就领会了三位老师说的话,曾经忽视学生学习的规律,曾经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曾经的结果是上了一堂很糟糕的公开课。

    记得我上的公开课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拿到书就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批注,可在后来完善备课的过程中,又有了些担忧和犹豫。怀着忐忑的心情上课了,学生虽然读了许多遍课文,果然对批注无从下手。情急之下,把讲解不得超过五分钟的硬性规定抛之脑后,整节课在我的细致讲解下结束了,当时我知道这节课糟透了。这样的情绪影响了我几天的心情,也一直困扰着我每天的教学,这批注式阅读到底该怎么做?虽然后来也曾细阅了《主题阅读三人行》,观看了王红影的课堂实录,却总是云里雾里、不得其解。而后,彭校长说:“批注式阅读是个养成习惯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有拨开云雾见天日之感,真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这句话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太大了,真该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