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桂梅: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小学语文课程的课内外整合

 平步青云swklno 2019-04-09

2017-11-21 16:42

导语

2017年11月17日,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举办的“2017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在南航礼堂盛大开幕。

本届论坛以“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课内外整合”为主题,解读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探讨一线教师关注的语文课程的课内外整合,及如何用好统编教材等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论坛发表“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小学语文课程的课内外整合”的主题演讲。

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小学语文课程的课内外整合

演讲 | 窦桂梅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内容有两个版块:一个关于统编教材,一个关于课内外结合。作为基层学校的老师,我们怎么看待统编版教材,我们在教材之中又该怎么去做,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儿童学习什么样的语言最有价值?儿童怎样学习最有效?”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的两大思考与实践,也试图在《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博士论文中做了解答。例如从2007年开始,这十年间,我和团队教师在清华附小“成志教育”的照耀下,深耕课堂,用主题教学理念,从教材里的一篇课文,带出后面的一篇或一本。根据年龄特点,我们低、中年级从读小人书、读图画书中的故事和人物等做延伸阅读。高年级,我们从教材里的《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引发、带出吴承恩的《西游记》阅读。我们用萧红、罗贯中、鲁迅,安东尼·布朗,以及苏轼这些“成志榜样”,串起我们的课内外语文教学,形成了以主题为价值导向的“单篇经典、群文阅读、整本书学习、实践活动、自选项目研究”这五个样态,进而形成了“语文主题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

当这样的校本实践遇上了新版的统编教材,我们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统编教材的内容设计特点,以及统编教材怎么使用”这三个问题。我的理解也不一定都对,好在我们都在路上。

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

我先说说统编教材的理念,我觉得统编教材编写总体思路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思路,自然渗透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编教材在充分遵循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用集中编排和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选文为主要载体, 在小学整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突出表现在,统编教材强调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尤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识字课的编排、阅读课文的选用,以及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栏目,都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浸润。力求通过扩大题材的覆盖面,提高题材的多样性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课改方向。从教师使用到的三册教材来看,新教材注重汲取了2001年第八次课改以来的优秀经验。

1. 适当减负,减负的指向在增质。“多认少写,适当减负”,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最鲜明的一点,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要求认的字,都是出现频率高的生活常用字;要求写的字,大致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科学编写教材;

2. 重视写字和书法的指导,一年级教材中笔顺的指导等;

3. 强调阅读为学生打底的作用,增加”快乐读书吧”的栏目,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第三,体现母语立人的功能。新教材的编写,站位高,有着更开阔的视野。不仅仅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也就是说,新教材努力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河床,指向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育。新教材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篇目、革命传统的篇目。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在倡导把学生放在学习的正中央,把语文知识能力的核心语词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相连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和表达,尝试发现与实践等方面,凸显出鲜明的优势。

统编教材的内容设计特点

我们再来说说统编教材内容设计的五个特点:

第一,双线组织阅读单元结构。双线组织阅读单元结构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一条线首先是内容主题,不单单是按“春天”“秋天”来做主题单元。新版统编教材里的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人生之舟”这样的主题,指向人的生命成长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内容。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中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第二,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素养、语文知识、必备能力、理解分析,这些若干的点分布在各个单元内容当中,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习题设计也非常丰富,既有思考练习题,也有语文园地。但是和以前的语文园地截然不同的是,有一个实践性的导向与之联系,更加强化生活意识和活动意识。语文知识也不再特别强调主题先行,防止了过度训练以及过度强调主题的现象。

▲语文园地一

第三,选文注重经典性、时代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教材中课文数量总体减少,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0多篇,占所有选篇的30%左右,比原先教材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亲近母语一贯坚持的几点恰恰和现在统编教材的理念高度一致。

第四,依据儿童语文素养发展规律,合理布局语文学习各板块内容。

1. 调整汉语拼音教学。统编教材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先做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然后才学拼音;

2. 识字写字教学,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鼓励多元识字,强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言学习资源从生活中识字,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等;

3. 阅读教学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作为一个教者来说,需要努力实现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之间,彼此不能分割的互相联系的教学结构。我们不能分割教学课文,只讲那篇课文,只讲那片树叶,却不研究树叶长在哪棵树上,也不管树来自哪片树林。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习作和学习能力,强调语言运用。

第五,加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帮助学生使用。统编教材的内容,设置了单元导语、阅读注释、资料袋等等,其中的资料袋主要用来帮助学生选择信息、判断信息、转化信息,整体设计的助学系统,有助于学生使用。

如何用好统编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教材”,在课程建设中,怎么以教材为根本?怎么用好教材?怎么整体构建校本课程或者班本特色?我想这是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就用我们学校的低年段、高年段,以及全学科、全学段三个课程类型说明我们的校本探索。因为涉及到具体的一所学校的建构实施,必然有着基于学校历史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儿童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采用“价值引领”的整体育人思想,从单一学科走向课程整体结构,为“成志教育”找到落实的载体。采用“主题整合”思维,“整体优化”的路径,努力促进儿童的语言、思维、精神,全面立体地协同发展。

这里特别声明,每一所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一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一样。这里没有推广,更不是宣扬什么,而是仅仅提供一份具体学校的实践样态,可供探讨思考而已。

清华附小这十年的语文教学研究,有几个关键要素支撑:一个是我们是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深度学习”项目子课题研究基地,一个是清华附小一直以来探索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群”,一个是清华附小基于“成志教育”探索了七年的“1+X课程”。无论怎样,努力实现学校成志教育理论主张下的,基于完整育人的语文学习,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1+X课程”结构与内容

1

清华附小的“1+X课程”的结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经历了迭代过程。如何让这个全面而又关照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更好地实施落地?

横向内容上——“1”是指对国家课程优质落实。即优质落实学科课程体系与活动课程这两块基石。由这个“1”优化以后,衍生出来的学校儿童个性课程,才是“X”。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学段个性课程、学生个性课程等。努力实现“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围绕这一长远目标,学校有具体可见的目标达成。比如“一身好体魄”,强调身体是最好的教育学,在我们学校的个性课程中,校园足球就特别厉害。就语文质量目标而言,我们强调“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指向等。努力让儿童在小学六年,成为“健康、阳光、乐学”的成志少年。

▲清华附小

年段纵向上——低学段启程“基础牢”。尊重其“天资与性情”,适性扬才,发现与激发兴趣。中学段知行“腰杆硬”。针对学生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砥砺其意志与行动,获得乐趣。高学段修远 “起点高”。高年级,关注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培育其理想与抱负,逐步形成自我志趣。

三个学段从目标、学习空间安排、课程内容安排等不同维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放慢教育的节奏,拉长教育的时间,优化教育的过程。

总之,推进1+X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儿童的成长季节, 努力实现完成基本教材学习的同时,也努力关注儿童的个体,适性扬才,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服务。

低年段的语文主题课程

2

围绕成志教育整体育人,我们在儿童低年级语文学习时,就琢磨“如何让识字与学校的学习、教材相结合,将阅读打通“。

例如,我们在学好教材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文章的同时,还用“快乐读书吧”,阅读《一粒种子的旅行》。主题实践活动中,师生一起研究《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相关植物。这样就把学习的阅读、识字、实践活动等都融入到了里面,基于这样的识字、阅读、实践而形成的仿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儿童乐学,减轻负担。

▲教材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

▲学生仿写作品

再比如“童话”系列课程的学习,我们也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先完成,再延伸童话故事阅读,也试着让孩子写童诗,进行童话系列阅读和活动分享……把这些都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里,体现“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样一来,我们低年段的语文学习要素便连贯了起来——而这和我们十年间的主题课程群是一脉相承的。

高年段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群

3

2019年,各个年级都将使用统编教材,高年段学生怎么办?我们按着这个思路进行:围绕成志主题,在一个年度或一个学期中,从教材中寻找伟大的成志榜样,由此带出身后的经典之书,开展五个样态的系列主题课程群活动。

例如2016年一个学期,我们纪念鲁迅去世80周年,以“与鲁迅的童年相遇”为主题,基于教材中《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些定篇,开展阅读推荐《朝花夕拾》, 综合实践,戏剧演出《早》,“我们心中的鲁迅博物馆设计”还有自主选修的小课题研究……

就说高年级小课题的研究:在前面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鲁迅绘本创作、制作鲁迅微信头像,研究“鲁迅的胡子为什么是一字胡?为什么是小寸头?为什么穿这样的裤子?为什么一边写作一边吃辣椒?为什么特别爱看电影?为什么是版画收藏家?”孩子就对鲁迅亲近了起来。用儿童的视角去亲近鲁迅。一个可爱、有趣的鲁迅形象便展现在学生面前。

全学段、全学科横纵打通的主题课程群

4

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年,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形容李白和苏轼叫“李江苏海”,说苏轼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工程师,创新的画家……这就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丰富的苏轼。整个大的阅读系列活动就全面展开了。首先构架提纲,依据学科课程构建主题活动课程,以及儿童的自选个性课程,并以此内容划分为低中高分类。

就语文学习本身来讲——结合二年级统编教材“成语天地”中苏东坡的诗句“龙飞凤舞”,引出由苏轼而诞生的“坚忍不拔,水落石出,雪泥鸿爪、明日黄花”等十几个成语典故。学生呢,也就讲这成语故事,还顺便积累带出的诗词。中高年级,由课文《题西林壁》《望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引出苏轼另一些诗词的学习积累,以及整本书《苏轼传》的导读。还在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每日吟诵中融入相关积累。

就其他学科学习来讲——英语课上苏轼的诗词,如何用英语来表达;音乐课上一起来吟唱;书法课上写苏轼诗词。美术课上不仅题画诗,还画苏轼的风骨。

就主题实践活动来讲——低年段成语嘉年华;中年段诗词大会; 高年段戏剧演出。假期孩子们还去东坡故居,泛舟西湖,感受苏轼笔下的西湖之美。这个时候,他们在真实的场域,就把这些经典活化了。

就儿童自选个性内容来讲——有的学做苏饼,甚至有的做苏东坡肉,有的做团扇……有的高年级同学自发组成小课题研究小组。有一个小团队想用数字理解苏轼究竟是怎样“颠沛流离的坎坷人生”。于是小组聚焦苏轼被贬的“黄州、惠州、儋州”路线(除去水路)经过的地点,利用百度搜索、数据分析等工具手段,以当时的古都开封为起点,聚焦查找资料,画出苏轼走过的路线,做古今地名的对比,然后进行路线的数据分析。

苏轼一生至少走了1660多千米,去掉水路,相当于清华附小400米的跑道,要跑4万多圈;相当于400多个马拉松; 相当于红军长征的距离,再加上操场跑10250多圈。然后开始让时间再形象化:坐飞机至少27小时,需要3300多小时,坐着最慢的飞机也得绕地球16圈之多;相当于赤道的四分之一……不仅远,由于被贬不能做官车,陆行,中间遇到各种天气变化,路途泥泞,生病以及亲人去世,各种风险伴随,最后该小组结论——比起在这个小项目研究过程中要阅读的大量材料,遇到的古今地名对照,路线地图描绘等困难,怎能道尽苏轼的坎坷?苏轼被贬,走的路真长,生活真艰辛,人生真曲折,真是颠沛流离的坎坷一生,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我们真要学习苏东波的刚毅坚卓,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

和这些同学一样,还有一些小课题研究,都是在阅读积累后的个人兴趣的延伸,给孩子埋下一颗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的种子;都重在过程,过程参与体验比结果重要!而这也是同学们最重要的,也是最想要的。他们不是为了发论文,不是为了选拔中学,更不是为了炒作,他们仅仅是在学校这样大的全学科的带动下,他们想用自己喜欢的数学以及科学等学习的方法和工具,

苏轼校本实践课程,我们整整进行了一年。老师们和学生一起积累,吟诵,阅读,倾听名家大师讲解。学校青年老师自选开设苏轼体裁的各种类型讲座,甚至教师基本功练习也写苏轼的诗词。我们把教师读书培训,以及整体素养都带动了起来。

我想亲近母语不只是语文老师自己的事,她是全民族的事,是所有学科都要参与的事情。通过各式的主题将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实现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统整式发展,激发儿童对母语的热爱,提高儿童的母语素养,进而塑造儿童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培育完整的人。

我们期待亲近母语联动专家名师,做出一套系统的,打通课内课外,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配套学本和方案。在保证落实、优化教材内容的同时,来做基于教材的延伸拓展。

结语:

一个孩子从出生就界定了格局,一个孩子最初走到的地方,就是未来再出发的地方。亲近母语今天的论坛就是在探索打通统编教材和课内外课程的集成块,更好地去整合、优化,更好地积攒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一句话,永远不忘初心:“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

本文根据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2017儿童母语教育论坛的演讲整理。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点灯人教育公微授权。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