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与“多篇”,课内外的主题阅读该怎样整合?

 努力的阳光梅子 2020-01-29

2016年开始,全国开始逐步使用国家统编的语文教材。这套新的语文教材,在更好地落实语文学习的同时,吸收了十多年来儿童阅读的研究和推广成果,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也呼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更加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但仅仅让孩子们读一套教材,显然是不够的。怎样让孩子们在学好教材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让孩子们实现更优质、更广泛的阅读,保质保量完成课标提出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目标?

亲近母语课题组徐世赟老师提出:统整课内外的主题阅读,由课内教材中的“一篇”,拓展延伸到课外的“一篇”或“多篇”,为学生的理解、迁移和运用提供实践平台,同时也提供一种整体的、比较的、思辨的视角,既能强化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能提升阅读的效率。

“一篇”带 “一篇”

这种课型是老师们比较熟悉且容易把握的,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所尝试。“一篇”指的就是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带的“一篇”是由“这篇课文”拓展延伸的课外的一篇文本。这两篇课内外的文章一般人文主题比较相近,在表达方法、作家作品、语文要素等某一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关联性。对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进行精讲,再拓展阅读课外的一篇,围绕教材教学中的重点进行延伸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践、积累、运用的机会和空间,用课外“一篇”与语文教材中“这一篇”的链接,做好“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说明文《太阳》中,其中一段文字说明了太阳的位置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阅读这一段时,再拓展学习教材后的选读课文中《妙不可言的位置》。通过两篇文本的参照印证,就比较容易理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妙不可言。同时,学生也可操练运用“联结”策略进行阅读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直接和本册教材后的选读课文《剥豆》进行比较阅读。一比较就会发现两篇文章都是毕淑敏写的,都写出了作者想让儿子独立,又舍不得的矛盾和纠结,而且都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再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毕淑敏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不同的写法,一种是如《剥豆》中直接出现“想”的心理活动,一种是如《学会看病》中通过“独白式”和语言描写的方式,将心理描写与叙述自然连在一起。然后重点抓住《学会看病》中表现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加以品读,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尝试练写。这样,教学既可以聚焦,又可以体现出语文的“本体性”。

伴随着全国统编语文教材的启用,亲近母语研究院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根据以往主题阅读读本编排和教育实践的经验,研发了主题阅读读本《新编语文全阅读》。在主题单元编排上,以对应课内“一篇”编选课外“一篇”文本的方式,组成与教材单元一一对应的配套主题单元。这种单元文本的编排方式既体现了与统编教材单元文本的关联性和整合性,也解决了家长孩子在拓展阅读选文上的困难,为“一篇”带“一篇”的主题阅读方式提供了参照和便利。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单元内容与《新编语文全阅读》的配套单元内容对照是这样的(节选):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结合这一课的课后题“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课文说一说”,老师带学生再读一读《新编语文全阅读》配套单元中的《奇妙的种子传播》,学生通过联结课外这篇文本,获取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新知识,并能运用新知识进行仿说练习。

再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编排了全新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编选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文本,主要教学目标是在阅读中学习和实践“预测”的策略。《新编语文全阅读》的配套单元也对应编选了三篇文本,分别是《老藤椅》《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魔法的鼓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练习“预测”策略的机会。教学时,可以用“一篇”带“一篇”的方式来教学。

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运用“预测”策略阅读的快乐,学习“预测”的方法和意义,再迁移运用这一策略阅读“老藤椅”,体验学习收获;《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中,在学生多次“预测”的基础上,再结合这一课的课后第一题“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对比阅读《新编语文全阅读》上编选的原文《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学生的体验就更深了;教材中《不会叫的狗》最后安排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可以让学生预测、比较、分享,很有趣味。《会魔法的鼓手》也是一个有三个结尾的童话,学完《不会叫的狗》,再用一点时间,听一听或读一读《会魔法的鼓手》,学生进一步练习“预测”策略,兴趣盎然。

“一篇”带“多篇”

“一篇”带“一篇”的操作方式,虽然老师实施起来比较方便,课时上的限制也不大,但文本组合单薄,统整性不强,思辨性就不够,教学方式也就相对单一。“一篇”带“多篇”,“一篇”就是教材里的文本,带的“多篇”就是由“这篇课文”引申出来的一组文章。这种方式一般需要两课时,一课时精读教材里的“这一篇”,一课时粗读多篇文章,进行主题阅读。

同样,这“一篇”与“多篇”在人文主题、表达特点、作品体裁等某一方面,要有比较强的互文性。老师对教材中的“一篇”进行精讲,再聚焦“主题”带领学生阅读多篇文本,引起学生的探究、发现和思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这种操作方式主要适用于中高段的教学。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童话《去年的树》,第一课时精读,识字学词,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第二课时再补充几篇新美南吉的童话故事,比如《小狐狸买手套》《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学生读完后会发现作家写的童话有多样风格,感受到新美南吉童话里的真、善、美,从而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编语文全阅读》配套教材的单元文本,除了“一篇”带“一篇”的学习方式外,有一些单元由于几篇文本间的互文性本身就比较好,主题聚焦,就可以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来进行主题阅读。

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完成课内学习目标和内容,再去阅读“不一样的狐狸”这一主题,如读《狐狸》《熊和狐狸》《狐狸当保姆》这几个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聊一聊:故事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狐狸?说说你的依据。比较一下,每个故事里的狐狸一样吗?你有什么发现吗?因为是二年级,教学以听读为主,过程也不需要多复杂,读完故事简单聊一聊,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让他们能有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也是一样,在课文精读之后,再读《鲧窃息壤》《大禹治水》的故事给孩子听,孩子们在更为生动的故事里,感受鲧和禹父子俩的英雄形象。

再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用两课时完成课内教学目标,解决认字写字、分角色读好课文、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等教学重点内容。再用一课时通过这一课课后第三题不同说法的讨论,聚焦到“别人的话要不要听”这一主题,补充阅读《老鼠的意见》《父子骑驴的故事》,梳理故事中人物的观点,最后联结生活,展开思考讨论:别人的话要不要听?面对别人的说法,你会怎么做?从而进一步训练阅读思辨的能力。

▲ 

《新编语文全阅读》助学系统特点

课外“多篇”

教材的编写是有很多特定条件的,加之教材各单元都是以人文主题为主,主题往往比较“大”,主题阅读的价值就不大。虽然“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使文本间的主题更聚焦,互文性增强,但是仅仅围绕教材进行主题阅读,思路就局限了,视野就窄化了,很多有趣、实用、有创意的主题就不能展开了。

课外“多篇”老师可以自己定主题,围绕主题自己选择文章。可以聚焦作家,例如贾尼 ·罗大里的诗、西顿的动物故事、冰心的童年、走近李白,等等。可以聚焦表达特点,例如故事里的环境描写、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古诗中的“酒”意象、文章里的“铺垫”等等。可以聚焦阅读策略,例如如何预测、如何提问、如何概括主要内容,等等。可以聚焦作品体裁,例如有趣的童谣、小小说阅读、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也可以聚集一些话题启发思考,例如神话中的偷窃者、大气与小气、我的第一次、孔子的故事、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自己确定主题并组文,的确对老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味提出了考验,也需要老师付出不少的时间精力。挑战太大,困难太多。有没有一套书,可以为课内外主题阅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呢?

《新编语文全阅读》在主题单元编排上,一方面组成与教材单元一一对应的配套主题单元,另一方面以儿童的母语学习和精神成长为经纬,拓展出更为丰富的主题,形成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帮助孩子们在教材之外拓展阅读,获得更完整的文学和人文阅读体验。这样的读本,为老师实施课外“多篇”主题阅读提供了参照和便利,不妨借鉴或直接使用。

▲ 

《新编语文全阅读》架构特点

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老师在教好课内教材的同时,能为学生构建更丰富的母语课程,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这应该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追求。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进而由此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教好课内,延伸课外,老师要从自己的改变和姿态开始,持之以恒,走向成熟。

本文节选自徐世赟老师《主题阅读的教与学》

《主题阅读的教与学》

徐世赟 /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火热预售

▲ 

《新编语文全阅读》(小学版,1-6年级上册)

亲近母语研究院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出版

▲ 

扫码购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