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hjmhjmhjmm 2016-04-30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译文】 远远望去,青山隐隐约约连绵不断,江水迢迢,奔流不息,虽然时已深秋,可江南大地仍然芳草碧绿,尚未枯萎凋零。

 【出典】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注:


  1、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3、译文1: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译文2: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时值深秋,江南草木未凋。皎洁的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译文3:

   青山延绵,渐渐隐没在蓝天的尽头;绿水悠长,它流向远方友人所在的地方。秋色已尽,连江南的青葱草木都已泛黄凋零。我的友人所在的扬州,那里该是一番多么热闹的景象啊。当明月映照在扬州的二十四桥之时,我的朋友你又去哪儿宴游了呢?恐怕你此刻尽情嬉戏、流连忘返,正在教那些漂亮的歌女们怎样才能提高吹箫的技艺?

   译文4:

   青山隐约绿水如带,深秋的江南草木未凋。月光笼罩下的二十四桥,谁在教美女学吹箫。

   译文5: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未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妖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5、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6、话说,杜牧出生于世代官宦并有文化传统的家庭。用现代的话说,他可是个“官三代”。他的爷爷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和宪宗三朝宰相。杜宰相在长安城南有个樊川别墅,那里林亭秀美、卉木幽邃,杜牧在那度过了快乐而富裕的童年生活。所以,他对樊川情感很深,自号“樊川”,多年以后还著有《樊川文集》,晚年还回到樊川别墅居住过。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总是很自豪的,他曾介绍自己的家是“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虽然当年还没有学区房之说,但在人们感慨“长安居大不易”的年代里,他们家在寸土寸金的城中央,还有可容下万卷藏书的书房阁楼。


  家学渊博的杜牧23岁就写成了《阿房宫赋》,文辞震惊唐朝文化圈,由此名气大振。很多人都忍不住要推荐和提拔他。据说有位名叫吴武陵的人拿着他的《阿房宫赋》,要求主考官崔侍郎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评杜牧为状元。崔侍郎读罢《阿房宫赋》甚是赞赏,却又说状元已经有人预定了,评个第五名的进士及第可以。而杜牧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果然不负吴武陵的厚爱,不辱崔侍郎的赏识,高中进士。


  这么个富贵的公子哥,还如此才华横溢。按说,该是前程似锦,幸福喜乐了。可就在中了进士后的那年秋天,杜牧到洪州(今南昌)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幕府生涯,他还在那遭遇到了情感上的小挫折。他喜欢上了一个名叫张好好的歌女,却被别人抢先纳了妾。


  几年后,他竟然在洛阳重遇张好好,可那时候的张好好已沦落为“当垆卖酒”女。于是他做了那幅潇洒飘逸、古今赞颂的《张好好诗卷》。诗歌描写了张好好美好明亮的豆蔻年华,而今却沦落如此。但张好好却是个自重的人,见到故人不哭穷不抱怨,只是关切地问杜牧你为何奔波苦恼,以至于如此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惹得杜牧“洒尽满襟泪”。毫无疑问,杜牧是个多情人,他还为另一名曾经风光最后落寞的歌女杜秋写过婉约悲凉的《杜秋娘诗》。


  然而,正是这么个杜牧,也并不都只是写软绵的诗歌,他虽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媚句,但也有“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阳刚气概,更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来感念朋友兄弟之情怀。


   7、秋尽江南草未凋

   这一句历来有两个版本,另一种是“秋尽江南草木凋”,“未”作“木”字。我则倾向标题这种,原因有三,一是上一句有“青山隐隐”之说,倘若凋尽,便不是青山了;二是从错字的可能性来说,将未作木的可能更大一些,因“草木”是常语,“草未”是非常语,反过来则稍稍奇怪;三是眼前实景,小杜所写的扬州和南京气候相差原本不大,时间也正是秋尽冬来,而窗外草木固青青如昨,岂但不凋,连黄叶也甚少见。有此三样,宜其未凋。


   8、八月的热潮终于退走了, 酷热难忍的日子在心间消散了,无心地闲逛,步伐轻轻悄悄。

     忽然,我听见,这回廊外的脚步声,幽雅缓慢。一个婉柔羞涩的江南之秋,来临了。


    江南的秋天总是静静地来,不知不觉,没有明显的过度和急转,不像北方那样四季分明。所以江南秋天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淡薄而高远,含蓄奔放但不张扬。 每当秋来临之际,总会下几场绵绵细雨,就像在敲打着古老的琴,密密而有节奏,单调而柔婉,就像开出了朵朵雨花,摘下一朵,却又不经意间从指间溜走……


    江南的四季是一幅长长的水墨画,从杨柳如烟的春到偶有白雪飘零的冬,每一天,都象是有人在刻意描绘的人间仙境图。江南的四季中,秋天是最为短暂的了。时过中秋,依然是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穿着夏装惬意地行走,直到某一日一阵雨来,清晨的河面上起了薄雾,夜里的风有了些许凉意,才让人忽然惊觉:已经是秋天了。


    江南的秋天没有了春天的娇羞,夏天的浓郁,却更添了一分成熟的妩媚。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秋月如水,那片清清冷冷的世界却因为江南的水与桥而灵动起来。二十四桥明月夜,三潭映月、平湖秋月、二泉映月……这水,这桥,这月色,将江南的夜晚谱写成一曲千古绝唱。


     江南的秋雨是最缠绵的,一如林俊杰在《江南》里唱的那样“雨到了这里就粘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坐在独有江南风韵的亭台楼阁里,品一壶清香四溢的龙井或菊花茶,听着滴答的雨声落在瓦沿上,看丝丝缕缕雨水湿润着石板路,远远的,仿佛总能看到有丁香般的女子撑着油纸伞,从雨巷深处款款走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江南,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水乡,人文荟萃,景色宜人。而“秋”,更是一个诗意朦胧的字眼!江南的初秋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调。江南的秋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江南的秋天,是一曲动听的丝竹调。江南的秋天,是一首清新委婉的小诗。


    江南的秋,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品读江南的秋天,不但要读出那里秋的悲壮,秋的沧桑,还要读出秋的丰硕,秋的韵味。


    当我们洗尽铅华,拨去外表附积着的斑斓色彩,漏出朴实无华的内里,我们方感到是个坦诚的自我,是个没有一丝虚伪做作的自我。我们需要生命的原色!泰戈尔曾说过,“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秋也许正是这样,树木的褪色,花叶的凋零,漏出是它的本色,这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一种情怀,生命的情怀。


    秋,是一首诗,弥漫着浓浓的诗韵,和着诗的韵脚,仿佛能触摸到秋的心情;


    秋,是一首歌,奏出清爽而甜美的旋律。


    江南的秋天,给人一种恬静,一份安宁……(作者 紫郁)


    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当脑海中萦绕起这两句诗的时候,我正在去往江南的丽水市路上,两旁青山排闼,绿草茵茵。


  是江南,就是好地方。这是我的“江南印象”。


  我生长于北方。小时候,从大人教的歌里只知江南是鱼米之乡;上学时,听声音沙哑的男老师讲解著名的劝降书《与陈伯之书》,总想不明白,“早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16个字,怎能重于万马千军?怎能让八尺铁汉热泪横飞,连名节都不要了,投顺回乡?


  江南的魔力,就这样扎在了记忆里。


   10、梦中的江南,有山有水,如诗如画,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一直以来都对江南有种莫名的向往,多少次在梦中描绘这流溢着唐风宋韵的地方。


   穿行于排排的古式木屋之间,“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使我虔信,这便是梦中的江南了!


   “只古多情江南雨”,雨是江南的眼泪,江南是雨的故乡。纷飞的细雨沾湿一袭素裙,润透了江南女子的心。“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如是烟”,烟雨江南大概便是如此吧。


   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城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雨水在耳边细细的流淌。绕水小镇,青石小道、乌篷船、油纸伞、烟柳画桥、三秋佳子、十里荷花香。雨香袅袅入珠,清香如梦,小街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灰墙、木栅花窗、一丝一缕,如一副画卷,浓浓淡淡远远近近深深浅浅,或许任何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都不能形容它的分毫。


   小镇在细雨中恬静而又悠远,“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此刻我便开始羡慕生活在小镇上的人家。河水并不是像古人所说的“碧于天”,河水及其稠绿,或许这便是古镇浑厚的凝重,古镇二千年来所凝结的底蕴,也只有在这种浑厚下才能孕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种大爱无边。


   “一抹烟林屏详展,轻花岸柳无边”,烟雨中的小镇,依旧如拱月的石桥,依旧桨声四起的流水、依旧青砖灰墙的人家、依旧迎风摇摆的垂柳,烟萦雾拢,飘渺如画。


   流水唱着旧人的梦,小巷勾住了我的脚步,撑一把油纸伞,在细雨中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上,享受这细细的宁静。小巷两旁,人家两两相对,青色厚重的砖墙上的点点痕迹,见证着小镇的昔日繁华与愁伤。朱红色的木门上那锈迹斑斑的铁环,曾在旧时的夜里,扣醒了多少人的温柔?


   此刻使我想起了戴先生的《雨巷》,


   “我撑着油纸伞,


    独自漫步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愿漫步这雨巷,永远慢慢的走下去,永远永远……


   11、千岛湖景区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因湖内拥有星罗棋布的1078个岛屿而得名。


   道实话,当初真正引我瞩目的是它那悠悠湖下的千年古城,我是为寻觅那千年文化痕迹而来。也许,人都是有寻根情节的,我们一生都在寻找那片最初的记忆。不曾想,却被眼前这“西子三千,芊芊翠岛”的风姿绰约所魅惑。


   若不是亲眼所见,南朝诗人沈约也不会写下“洞澈随清浅, 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 百丈见游鳞”的感慨来。更不会吸引来李白、杜牧、刘长卿、王维、朱熹、海瑞等众多诗家与淳安结下的不解之缘。


   泛艇而上,迎面展开的是一碧浩瀚清波,一湖清澈天水。总想弯身掬一湾清泉,滋润心田。就让柔柔甜风,吹散这沉寂千年的古湖,还原它最初的容颜。


   在“不上梅峰观群岛,不识千岛真面目”的诗句指引下,我们登上海拔266米的黄山尖景点,号称是珍珠列岛中最高的岛屿。群岛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群集处形成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方向难辨,形成湖上迷宫的特色景观,登临山巅,向西北俯瞰,九十多个岛屿尽收眼底,如一串串珍珠撒落在湖面,一望无际的大湖,姥山岛隐在云雾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和幽深多姿的港湾,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山水胜景,使人真正领略“千岛湖碧水画中游”的美好意境。


   在乘艇返回的途中,导游才稍稍提及关于湖下千年古城的蛛丝马迹来。那如泰坦尼克号下沉的千年谜团,着实令我神往。我仿佛回到那个年代,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延续千年的“狮城”和“贺城”。


   为了建造当时最大的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县29万人匆匆离乡移居,“狮城、贺城”两座延续千年的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


   淳安古城又称贺城,始建于公元208年。昔日的狮城水陆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镇,洪秀全之弟洪仁玕曾率太平军驻军北门。狮城城内多名胜古迹,有明清时期古塔、牌坊及岳庙、城隍庙、忠烈桥、五狮书院等古建筑,还有历代古墓葬。


   经考古学家几次潜水探究发现千年古镇几乎是原封保存:古钱币状精工细琢的“商”字形门廊下成片的徽式大宅,昭示着这个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枢纽的繁华富庶。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硕儒都曾到过这里,名篇佳作群集,人文古迹遍地。


   我想,考古学家们悄然揭开的不仅是这被湖水荡涤千年的繁华古城,更是古城下那一片痴痴等待的深情。等待着不被遗忘,等待着重生。就像久居他乡的游子,时刻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回到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天上人间。


   1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想不出从何时起,江南早已由一个地理名词化成一个饱含着美好富庶,令人无限憧憬的梦。从小读着唐诗宋词,每当诵到写那江南水乡的文字,那一声声江南,如同水流在脑海中轻撞,晶莹的水珠碎成一地的梦幻。

   再念一声,只觉异常好听,形容不出那种浪漫的情怀在心口氤氲,只便扯出齿颊生香一词卖弄。

   一提起江南,人们常常想到的便是“小桥流水”,但事实上江南民居也是当地一大特色。

   江南住宅的大门多开在房屋的中轴线上。门开,迎面迎来的正房便为大厅。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途。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称为“四水归堂”。

   这倒是个挺别致的名称。若是终生追逐浪漫的安妮·雪莉听闻,定会为此激动上半天。

   江南既称水乡,便是对其为沿河地带的说明。更别说江南多雨,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日子都在雨水中浸泡着。为了防潮,江南的民居多建成二层楼状,底层用砖石建造,第二层则是木的结构。这也是在沿河有限空间扩张居住面积的一种手段。

   江南最出名的就是此地的风格,清丽脱俗,素雅明净。遥望江南,宛如遥望一林水墨画。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皆是江南景致,两者殊途同归,都有诠释这类风格的意义。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江南民居亦复如是。仅仅梁架加一些精致的雕刻,但也绝不用栗、褐、灰等以外的鲜亮夺目的色彩涂抹。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不似唐诗的辉煌壮丽,只是同宋词一般的婉约清扬。只有这样的风雅,这样的江南,才能做真真正正的绝代佳人。

   飘洒在水乡云雨间的那份黛瓦粉墙的情思也值得人流连。事实上,这样的建筑风格不仅是为了给游览者一种恬静内秀的感觉,更有防水之效。

   能不忆江南?


   1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唐诗,就把所有的视觉带进江南水乡。雨霁高烟,风晴细浪,那一幅画面,多了缱绻,生了慵懒之意。

   江南是属于四季的,也属于天下的文人墨客。历史翻过的轴卷,平铺过如烟的细碎与温婉,在一阕阕诗词里,点染这方水土。

   转眼已是二月,恻恻轻寒剪剪风里有了春的湿意。眉尖叠起的梦回止于泛黄的词卷,而凭栏意,静待峰回路转。新柳初绿,聚集着瞭望的仰视,忘了喧嚣的红尘,梦、呼应着古老的轮回,在踏青的阡陌,谁把聚焦的目光,停留在款款的身形。

   我以一个固定的姿势凝望,其实,那一切只存于臆想中的恍惚;流盼的眸从伞下透视过痴傻的遥望,也无法效仿几百年前那个背负着行囊的过客。只是,一份熟悉的生动,带着清婉秀丽,唇染的明艳,在定格的时光里留下曾经不安分的骚动。

   人流如水,车行马过,尘世中错过的惊艳,留在墨色中,成为一世的印记。

   那是多年漂泊的静守,却在尘世中就此慌乱,执笔沾暖,描摹的篇章成就了一生的曼妙。我不再是你江南梦里孑然的行客,指尖渲染的红豆落在字里行间,在一个秋景里了了夙愿。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朝来夕去的行程中,用双手揭开轻雾笼罩下的面纱。食指轻点的江山,在春秋里和煦生暖,水的风骨,晕染前世未来得及补上的空白。追随的灵意,浸透枯苍的笔墨,再一点一点的润泽梦的荒芜。沉稳的一诺,清晰成掌心的纹路,在牵恋中延及心脉,相连成绝世的温情。

   与这片山水同在,已是完整的天空,残梦补缺,有了同息的呼应。索取的记忆,不再是西凉曲中凄婉的箫声独奏西楼。梦由心生、捧一盏浊酒,何惧入蛊饮鸠。夏秋走过,总有轻盈澄澈溢满一池心湖,随你莲心的长成,待冬去,洗去着尘的苍凉。

   曾经追名逐利,忘了寄情于山水,江南的景观,在多年后早模糊不清。当一切都趋于平静,也许、一些悲怆只是旅行的艰难和生命的必然。无由的怨怼已经毫无意义可言,陌生和距离留在不可及的远处,记忆的苦涩只能用心灵之水漂洗满身的尘垢。

   那是潺潺的心泉,在另外一个季节里泽润干涸的荒原。敛神凝目,重温梦里的镜像,静水深流的恋处,给我彼岸的立足。雪域江南,有我着落的贪欢,一江秋水之外,谁牵起了一身疲惫,抵暖问寒!

   风满袖,几回梦里与君同?三千青丝是牵系不断的尘缘。屏息,把你遥望的江南在相遇的季节盈握,一季温软,就是洗尽铅华呈素姿时的尘来尘往。骊山晚照,绵延了一样的天光,一句懂得,便是连绵的时光里最好的贪看,在春雨润泽的花期,生命虽短,爱自绵长。


   14、太阳洒下最后一抹余辉后就彻底地与我们告别了。暮色渐浓,远近的景物都罩上了一层淡墨,看着眼前这景使我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太平湖以她那美丽的丰姿展现在我们眼前。优雅而恬静地静卧于四面环绕着的青山怀抱里。除了远处的村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整个世界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月亮象个害羞的新娘迟迟不肯露面。我想中秋之夜哪会没有月亮?不多时,月亮果然扯着一片薄云,犹报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地升上来了,没有往日中秋月亮的清亮,却别有一番韵味。

   湖上蒙着一层若有若无、静止飘渺的水汽,月光透着空气中的丝丝潮气挥洒下来,胧罩着这山、这湖、这船,神秘而朦胧。

   船工将游船开向了湖心,而后就停止不动了。孩子们一边享受着他们的美食,一边做着游戏。同事中有的已聚在一起玩起了牌,有的在聊天,开玩笑。每个人都那样地专注。

   我抬起头,月亮已褪去了薄云,显得清亮了很多,正向我们头顶慢慢地游移,此时的月光给这幽黑的湖面渡上了一层金色,鳞光闪闪。微风的手指向湖面轻轻拂过,如镜的湖面不停地变幻着倒影,令人耳目时新。

   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亮,我突然有了一种想用手去扶那月亮的冲动,于是,我蹲下身去,面向深不可测的湖水,用手轻轻地撩拨,突然哗啦一声,水面的月光被分割成无数碎片,四周的湖水浑浊起来,破碎的月光在不停地摇曳,我的心也随之摇曳着。眼前的景至让我想起王母娘娘的瑶池,恍若自己已置身于仙境,与这梦一般的仙境融为一体了,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脱。我感到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了我与这飘渺的世界。我索性坐了下来,等待着这月亮碎片的的重合。

   同事虹悄悄来到我的身边,递给我一块月饼,笑着对我说:“老兄,该回到现实中享受一下人间烟火了吧?”我拉她与我并肩坐着,一起沐浴这柔情似水的月光。

   目送着月亮的西移,这美丽的中秋赏月就要结束了,下了游船,摩托车队沿着来时的道路,一路飞驰着向家的方向驶去。


   15、扬州,一个古老繁华梦醉之地,诗词一方,收尽世人惊叹;扬州,一个几经沧海轮回之地,史韵独存,唱尽几代绝色。人人都说着扬州之美,瘦西湖修饰了她的娇柔,大明寺点缀了她的庄严,古代文人骚客更是优化了她多愁善感的心脉。

    扬州,趁着一袭江南烟雨,将我逗留。“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梦里,扬州是会吹箫的,节奏悠悠荡荡。陶醉的不只是人,更是这一场梦,一场繁华落尽沧明依旧之梦。梦里,她本该是锦华依在,人群骚动只是争着为她描妆的,就像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一个占尽天下三分之二明月的地方,一个“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地方,可是梦里,她却带着那半遮半明的丝纱,将面容掩藏,任我怎样捉摸,也猜不透丝纱下流着怎样的面容。

    扬州,我只是因为想象中的美好而来。旖旎风光,无线色彩,柔情似水,妩媚多娇,淡看世间杂陈,笑谈人事变迁。我曾幻想,身回古时,烟花三月,尽情喝酒挥洒才情诗意,若有良缘,更会长存一段佳话。想象中,随性走走,尽是温情似玉,诗词歌赋俱佳的哀怨离别。想象中,柳如是,还在以坚强的个性,奇伟的魄力,在金戈铁马中追求一世真爱;想象中,李香君,仍在寂寞舞着桃花扇,用鲜血回忆爱情缠绵哀艳;想象中,舒淇演的红拂女还在书写着传说;想象中,鱼玄机仍放着一只寂寞的风筝,等待一个所谓的值得。想象中,扬州,多情却又专一,娇柔却又坚韧,她的一颦一笑尽显巾帼之气,绝世之情。

   可是,扬州,当我第一次亲密接触她,当我第一次她寸寸柔光,当我第一次呼吸她的芳香。我忽然感觉,历史终究是历史,想象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中。时间转轴仍在继续跑着,只是故人早已逝去罢了。

   扬州,现实中,城墙壁垒早已湮没在人流中,楼台歌舞,业已跟着突然袭来的风叹息着走了。我本该失望的,本不该想象的过于美好,纵使几朝圣地,几世名城,也终究会沉沦的。但是,她还是美的,即使没有足够古典韵味滋养,在飞驰进化中却出奇的调慢了节奏。不去奢华,只是一种宁静的朴实。老师曾说,扬州不堵车是正常的,如果堵车那就不正常了。的确,舒适,安逸,慢节奏是现代扬州给人的感觉,不急不躁,稳步进取,纵然无法留住文人骚客历史余迹,她也尽量保持与现代化的距离,只是为了那一份特有的气质与自尊。

    扬州,现实中,她依旧绿如涛涌,一阵风浪,便可激起阵阵欢喜。安逸却又不失思考。想起一则寓言,上帝让一个人与一只蜗牛散步,可那人嫌蜗牛走的太慢,问上帝为什么要让他和蜗牛散步。上帝说,这是为了让你多出更多时间思考。扬州,她的慢,她的节奏,不就是为了让更多忙碌的人能够多出时间思考么?或许现代人认为快才是王道,但有时慢也是为了进取。扬州,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时代,是难寻的一份思考,一份成熟,一份净地。

   扬州,美而不骄,柔而不绵,韧而不刚,不管曾经芳尘,无论红劫多许,我只愿撑一把伞,微雨中,寻你几世铅华;我只愿驾一叶轻舟,在瘦西湖畔,用韶华,将你守候。


   16、江南的水、扬州的廿四桥、秦淮河岸上的红颜,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是只要随意浏览一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会谙知,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所以,江南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告别了繁华的上海,终于走进了梦中的水乡踏上了梦中的青石板路。粘稠的雨倾诉着游子最深处的思念,多情的山多情的水涤荡着星晴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那张唯一的脸,那个温情的黄昏那温暖的肩。

但,有时候缘分似乎总是故意捉弄人。

总喜欢选择在一个人的黄昏踏着青石板的柔情行走在秦淮河岸边。因为,黄昏可以给人很多的遐思,何况,黄昏中还有那么多的记忆那么多的故事。秦淮河,似乎日日与众不同着。而今日被蒙蒙细雨笼罩的秦淮河面上,三三两两地泊着小渔船,一只只浮着也无需锚,更将一江春水点缀得韵味十足,也更添几分羞怯却也更增几分韵味。一个人撑着油纸伞行走在河岸边做那忧伤的河岸姑娘,星晴不禁望着眼前的河水发呆。

江南水的美是柔软纤细的,有一种缱绻的画卷味,儿女情长似的,又像是祈求保护,但当你真正投入它的怀抱,才顿感她襟怀的无限,头上的天也被她拢在怀里,自然水天一色。包容了天空的江南,愈发显得深邃博广,只觉得茫茫世界中,人实在是渺小的一粟了。


   17、南国的秋天很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少了秋味。“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远上寒山石径斜,霜叶红于二月花”,北国的秋意很浓,引人入胜。而今身在北方,可以近距离的体味浓郁的秋天之美,无疑是欣喜的。


   18、江南于我,永远是一个不愿醒来的梦。梦中的江南,总是有山有水,如诗如画。而在梦中的我,总爱翻开唐诗,翻开宋词……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有隐隐青山,有当空明月,有在淼淼烟波上静卧的二十四孔桥,还有在风中隐隐约约的箫声……当然应该还有一个在湖边上在晚风中寂寞地满怀愁怅地空对月的书生……

   千百年了,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是什么让你离我依然如此亲近?

   能告诉我么?那个时候,是怎样的庭院?该是粉墙绿瓦,该是雕檐画窗吧?而在庭院的四周,应该一面青山如粉黛,一面绿水如飘纱,对不?

   既然有水,当然应该还有舟,有为把艄而把艄的艄公,有在小舟上独自愁怅的书生,有在水上若无傍人地嬉戏的几个水鸟……

   既然有水,当然应该还要有桥,有条柳丝飘逸的岸堤小路从小桥上经过。然后或者会经过一个小亭,然后或走向远山,或走向青石铺就的小巷,或走向水边人家的深深庭院……

   我说得对不?对也罢,不对也罢!这就是江南,这就是我心中千百年前的江南。

   夜色苍茫,总会有盈盈一声轻响,推窗卷帘的是那家姑娘,笔挥袖舞,一阙“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最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为谁?是痴心汉?还是负心郎?“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去吧!都去吧……

   多情总会使人寂寞,寂寞就会让人生生愁。

   是谁“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是谁“东篱把酒黄昏后”独怜“人比黄花瘦”?

   多情也罢,无情也罢!

   哎!让我们一起去走走吧!就这样随意的一个日子,有雨也好,没雨也行。让我们把心里的东西都放下,然后就出去走走,到有水的地方走走,到有山的地方走走……伞?带也罢,不带也罢!

   ……

   这就是江南,在我梦中千百年依旧不愿醒来的江南,在我梦中千百年依然如故的江南。

   只有身处江南才会有这样的情怀,也只有身处江南才会有这样的留人的梦。这样的梦你叫我怎忍醒来?

有时我总会问自己,是有唐宋诗词才有江南,还是有了江南才有唐宋诗词?然而每次自己的回答都会选择是后者。但没有唐宋诗词的江南又是一个怎样的江南呢?

  千百年光阴逝去了,千百年的诗词如故,但是还有我们那已经在千百年的风雨沧桑里 经过了千百年的实实在在的江南呢?

   周庄?乌镇?西塘?去也罢!不去也罢!

   只要你的心中的唐诗还在,只要你心中的宋词还在,千百年前的江南也可伴你入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