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下的剪影

 黎荔专辑 2023-04-12 发布于陕西

月下的剪影

黎荔

每当月夜,云收雾敛,万山沉寂,一轮明镜悬于碧空,观看各种月下的剪影,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故乡窗前的小山丘上,整齐地种着一排冷杉树,它们英姿挺拔,一直长到山顶。葳蕤的树映衬着天,在山顶站成一排坚实的剪影。再往更远处看,山头一个连着一个,连绵起伏,密林幽暗,萧萧瑟瑟,低吟轻语。夜晚林间,常常升起一片薄雾,缭绕在平缓的山丘中腰,此时眼前的景色千变万化。当薄雾与剪影交织,让剪影也有了层次,变成了一种美妙的图案。

记得还去过夜晚的寺庙,月光下,古刹似一头侧卧的大象,夜空,剪影清晰之极。大殿似额头,两侧厢房似双耳,半月台下的登山石阶,又好似拖长的象鼻,不知是巧合还是寺庙设计师的匠心独具?皓月当空,满天清晖千山月色,柔和似水,恍惚步入广寒天宫。

月下桥边,那剪影也是极美的。当河面风平浪静的时候,桥身落在水中,留下剪影般的轮廓,此时水上有桥,水下有桥,双桥叠韵,亦真亦幻。如果水流波纹,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桥身落在水上的阴影中则是晦暗不明的。虽然近处是黯黯的水波,两岸树木枝叶疏朗,横斜生姿,但桥的剪影背后,远处波光空阔,冲冲融融,如淡墨,又如雾气,似是与天色融为一体。那种剔透的空间感,能把人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每次读杜牧那首《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总感觉这首诗所呈现的风景是剪影式的,这是诗人杜牧对于繁华的旧游之地扬州的怀念。开篇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大处落墨,勾画出远景,那是诗人在回忆想像中的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逶迤,在天际间若隐若现、绵延起伏;绿水悠长,如绿丝带一样环绕扬州,绵延流淌。“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描绘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扬州风光,而且寓示着诗人与扬州之间隔着千山万水的空间距离。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二十四桥、明月、玉人、箫声这些美丽而幽冷的意象,为扬州梦幻般氤氲的夜晚增添了一支月光曲。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悠扬的箫声飘散到桥下流着月光的河水中,呜咽的箫声与波光微动的河水交织一起……诗中所描绘的一切,极其遥远而恍惚,甚至虚实难辨,我们不难体会到其中涌动着的缠绵、期待以及求之而不得的伤心。对杜牧而言,这首诗是一个漂泊者对扬州的眷念。扬州是天涯孤旅中的一个温柔之乡,寂寞人生中一个情感家园。所有这些剪影般的美丽风景,已永久烙印在他生命的最深处,伴随着他在异乡的山水里踯躅而行。

当夕阳的红色一点点逼迫下来,洇成那种模糊的灰蓝色,烟雾一般的慢慢落了下来。远处活动的人,变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剪影。夜露密密地打湿了,屋顶上一掠而过的黑猫影子。月华如水,上下澄明,山的曲线,树的剪影,桥上临水赏月的伊人,花下举杯邀明月的诗人……那些月光下千姿百态的剪影啊!夜的深处,一帧帧剪影,被月光洗得轮廓清晰,清清亮亮的。时间把所有的故事,打磨成一个个简洁的映像,光影交错,意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