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孩子并没有成为过敏星人,反倒是我们做父母的,总对孩子的诸多问题表现得像过敏一样。忧伤~ by 大白妈妈 “孩子的免疫力是逐渐成熟的,可能一个阶段过敏,下一个阶段又自行「脱敏」了!那做些什么能帮助孩子,恐怕是当父母的最想知道的事情了。 又到了“过敏泛滥”的季节了,这几天大白妈妈过得可真是神经兮兮,我娃稍微有点儿不舒服,我就怀疑是过敏…哎,心里苦。 我想宝爸宝妈们应该也有相同的困惑吧,过敏这么猖狂可咋整…为了给同样不淡定的各位定定神,我去咨询了一下崔晨医生,经过崔医生的细心解答,我终于有点放心了,同时,崔医生还帮我准备了一篇关于“过敏”的文章,对“过敏”我也了解的更多了。所以对过敏的恐惧还是由于不了解啊。不想“独乐乐”,因此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所获益,快夸我,深藏功与名 文 / 崔晨 大白妈妈儿科医生 过敏是一顶大帽子 过敏是个大话题,也是一顶大帽子。尤其食物过敏的高峰期,是孩子1~2岁。这个阶段,父母都是新手,本来经验就少,健康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再戴上过敏这顶大帽子,父母就更加焦虑,不知道怎么办了。 其实,过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发生和消退都涉及多种免疫机制,比如IgE分子,比如体液免疫,还有细胞免疫的T细胞,都参与到这个复杂的过程中。 大数据告诉你,自行“脱敏”几率很高 其实学术上有一种过敏,叫作“家长觉得是过敏”(Parentally-perceived food allergy)。据统计,就诊时父母告诉医生自己孩子过敏,这样的过敏发病率高达33%,牛奶、水果、蔬菜都是家长报告的可能的过敏原。年龄上主要集中在孩子两岁以前。 好消息是,从发现过敏通常在半年之内,大部分孩子的过敏现象就能消失。1岁时,发病率就下降到6%~8%,随着年龄的增大,比例还会继续下降至3%~4%。 当然,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的食物,过敏消退的方式和时间可能有差异。但这样一个统计数字,是否可以让父母略微安心一些呢? 也就是说,过敏存在自愈的可能。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放养、接触丰富的环境,免疫系统逐渐成熟,也许曾经的过敏能够自行“脱敏”。过敏与脱敏,其实并不远。 不主张一上来就要查过敏原 那么过敏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皮肤斑贴实验或者抽血查过敏原呢?从一个“临床”医生,而不是“实验室”医生的角度,发现孩子过敏后,我不主张一上来就查过敏原,也希望父母别急于这样做。 给父母最建议的做法是,把孩子的过敏史、家族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都告诉医生,先来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道过敏表现的因素,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是不是受到了影响,确定是不是每次接触某种食物都会过敏,回避之后就会好转。在这样一套详尽的问诊之后,医生才会考虑,是不是要做这些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我不主张一上来就要查过敏原,还有一个原因是,检查的结果需要具体的解读与判断,而有一些明显无法回避的因素,只会让父母头顶上的大帽子更难摘,也更难受。所以,孩子过敏,应该回到对孩子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的具体评估上,而不是各项检查。 对我而言,我会更多地和父母进行沟通,在对待过敏这件事情的观念上,给予纠正,在具体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上,加以纠正,更能够帮助孩子早日脱离过敏。 崔晨医生原文首发于《父母世界Parents》。 看了崔晨医生的解答,大家是不是对“过敏”也没那么惧怕了?的确,和孩子有关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孩子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中去。 如果大家对孩子过敏,以及幼儿常见病还有疑问,欢迎关注大白妈妈服务号:dabaimom,或者下载“大白妈妈app”端,向 崔晨 医生进行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