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的书法

 springer009 2016-05-01

古有“不为名相便为名医”之说,医生往往由不成功的士子转来,

既学习医理,又培养美感与情趣,日后行医,就兼具科学与美学。



傅山药方(图


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海盐名医任小田方(图)


任小田,别名文辉,字耀人。父叔田曾为德清县训导,擅书画。他自幼受家学熏陶,少时即学篆刻。18岁从王英伯学医,专治妇科,编有《任氏妇科验方》书稿。



清代御医陈莲舫方(图)


陈莲舫,名秉钧,清末上海名医。陈家世代业医,莲舫为第19代传人。陈氏自幼学习儒业,同时随祖父习医。精通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造诣也很深。


光绪间,奉召五入京城,充御医,为孝廉皇后和德宗所器重,名满京华,求治者甚众。



清昆山名医潘道根方(图)


潘氏勤奋好学,凡六经四书、汉唐训诂、声韵文字、医方药书,无不研求。


曾在昆山发起成立“栎社”诗社。平生致力于地方文献、掌故的考证,以教书行医为生,布衣以终。



民国杭州名医何公旦方(图)


何公旦,号颂华,为民国期间杭州名医。何公旦生于清光绪初年,幼习举子业,从儒通医,研究精深,临诊多获良效。


因此,声名大噪,有远自湘、滇、鲁、粤诸省前来求医者。



民国杭州名医詹子翔方(图)


詹子翔,杭州丰乐桥小儿科世家。祖志飞与父起翔均以方脉名著当时。子翔幼秉庭训,行医四十五年。



清妇科名医陈大堃方(图)


陈大堃先生为陈木扇女科第24代传人,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悬壶五十余年,临床多奇效。



浙江名医宋光济方(图)


宋光济,浙江宁波人,系宁波宋氏女科第37代传人,享有省内外著名妇科专家之称。


女科世家渊源流长,宋氏女科自唐开元,始祖宋广平,以至宋、元、明、清代有传人。



浙江名医徐荣斋方(图)


徐荣斋,浙江绍兴人,先生师从名医杨哲安先生。又曾问业于曹炳章先生,勤于著述,对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内经》有较精深的研究。


著有《重订通俗伤寒论》、《妇科知要》、《内科精要汇编》。



浙江名医马莲湘方(图)


马莲湘,自幼随父移居南浔,家贫失学,14岁即去乡间某中药铺当学徒,后从堂兄习中医,19岁悬壶行医。


马医术高超,且始终抱着“以医济人”的宗旨,对医药事业孜孜不倦。



北京名医施今墨方(图)


施今墨,字奖生,祖籍浙江萧山县,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四川名医任应秋方(图)


任应秋,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平,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


一生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中医事业。



上海名医钱伯文方(图)


钱伯文,知名的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专家,全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肿瘤学奠基人之一。


先生毕生精勤不倦,学贯今古,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江苏名医江育仁方(图)


江育仁,是现代中医儿科学术界的著名专家,学医、业医,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七十年。


著有《中医儿科诊疗学》、《中医儿科临床手册》等。



名医万友生方(图)


万友生,别号松涛。他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中国当代名医之一。


他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河南名医戴干臣方(图)


戴干臣,幼从省名老中医,书法家戴鉴周学儒医,练书法,临二王颜、欧等法帖。

以上药方乍看,根本判断不出哪些是书家字,哪些是医家字。娟秀的字迹,配以实用的处方,药材间的留白,篆刻的提示语,虽无意安排,却成了章法多变的书法小品,着实耐看。


这些书法意义上的药方,患者收获的何止痊愈康复,更会豁然身心。

而对大多数民间郎中来说,开出的方子需实用易识、立等可取,所以药方随意成形,不知不觉。药方只要是对症良方就可以了,并没有书法般的要求。

现代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时间压力山大,概括起来最主要的理由是忙碌,以至于养成了习惯,在不忙碌的时候也写得潦草。还有的说是在医学院的时候,必须学习大量高速撰写处方药名,是那时遗留下来的习惯。



阿拉伯数字(图)


这些字基本看不懂,使劲儿看,才看得懂一些阿拉伯数字。




天书,凡人无解!?




楔形文字的狂草!?




这算不算一种新的文字?




 这绝对是加密文件




一直怀疑医疗界有他们专业的文字?




竖条体,我看到无数棍子,我喜欢这字,

全是竖,多好记啊!?




我以为写的是英文?


那些专有名词被反复书写之后,字形笔画便难免会向“神似”的境界迈进。还有一说,认为医生的处方变成难以识别的涂鸦,美其名曰是一种产权保护。


一些医生的方子蚯耸蛇行,早已饱受诟病。患者常常抱怨这些药方如“鬼画符”、“天书”一般,“根本看不懂”。

比如这张:




有趣的是,这种障碍在医生和药师之间却仿佛没有那么大。


当患者拿着龙飞凤舞的处方到药房或售药处取药时,药师们一般可以毫不费力地辨认出这些药名并交付患者。

经过专业药师破译后,才明白上面的药方原来是这样:




实际上,医师们字迹潦草并非我国独有,几乎全世界的患者对医生们糟糕的书法都颇有微词。


放上一张俄罗斯弹簧文药方,请献上膝盖。




写字惨不忍睹的人士在各个行业都存在,不是医学界专有。一个人是否具备书卷气,其实不是写来,而是修来的。


医书圣手的书写看似随意,然而在药方的背后,他们不知读过了多少书籍,写下了多少方子,挽救了多少患者。写的多了,修养到了,好的气息才跃然纸上。

如今医院已广泛采用电子处方和打印处方,较之过去,患者至少不用再猜测处方上面那些云山雾罩的字迹了。古医的书法,以及今医的涂鸦,都已统统收于历史长河中,留待人们沉缅,品咂。






现在购买,随书附赠精美笔记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