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生给你开的药方,书写认真一点的是这样的。这字你虽然不能认全,但大致内容也能蒙出个子丑寅卯来。 许多龙飞凤舞派医生是这样的,让你瞬间怀疑自己的识字水平,即使你学过草书,对有的字也难以破解。 而这种放浪形骸的书写就更厉害了,可以和王冬龄的乱书相媲美。 关于医生字迹潦草、字迹难辨的原因,据说是为了保护所谓“产权”,此类处方,只有本单位药房的药师能看懂。医生担心病人拿着方子自己去别处买药。 作为国粹的中医与书法之间颇有关联,我们一起看看近代那些医家的药方字迹,现在的大夫真没法比。 清代俞氏中医内科医案 名医万友生方 名医万友生方 海盐名医任小田方 清代御医陈莲舫方 清昆山名医潘道根方 清名医陈大堃方 ![]() 浙江名医宋光济方 ![]() 浙江名医马莲湘方 ![]() 北京名医施今墨方 ![]() 四川名医任应秋方 ![]() 民国杭州名医何公旦方 ![]() 民国杭州名医詹子翔方 ![]() 上海名医钱伯文方 ![]() 江苏名医江育仁方 从这些药方中,不难看出这些名医都有不错的书法功底,他们的书写随意而字迹清楚。 ![]() 在我国历史上,有些书法家本身就是名医,如清代的傅山。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 ![]() ![]() 古代读书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传统,许多读书人都多多少少懂点医术。上图是宋代黄庭坚的《婴香丸帖》,本身就是书法作品。 ![]() 张旭的狂草《肚痛帖》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似乎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 如今,传统文化衰落,书法家连“药”字都写不正确了。只要医术好,就是好医生;要求医生要医术高明、书法好,这也太难为他们了。专门写字的人连文字学的知识都欠缺了,下图的“药”字居然是臆造的繁体字(药的繁体是“薬”),你还能苛求医生的处方字迹吗? ![]() |
|
来自: 岐黄堂中醫 > 《中医理论与中药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