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痉病究竟该怎么治疗?叶天士良方显奇效

 茂林之家 2016-05-02


小编导读

痉病系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中医药对痉病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历代医家对痉病发病原因的认识,经历了从外感致痉到内伤亦可致痉的过程。小编精心摘选了民间中医拾珍丛书《叶方发微》中治疗痉病的方剂案例,可供中医同行参考。


案1 石某,男,5岁,大灵公社外小将。1972年2月3日初诊。

患儿颜面苍白,忽然手足颤抖,头向后仰,颈项强,背反张,目上视,微微汗出,约十分钟后苏醒,如此一日二发,脉浮弦不数,唇舌不赤,肛门体温378℃。此为柔痉,因风邪客入太阳经络所致,拟桂枝汤加味。

川桂枝3g,白芍药3g,生甘草2g,生姜半片,红枣1枚,干葛根3g,珍珠母5g,2剂。

2月7日复诊:服药两天,痉病发作已止,唯大便溏泄,一日三次,脉转虚缓。此脾胃气弱,拟扶中健脾,五味异功散加味。

西党参5g,生白术5g,白茯苓2g,生甘草2g,陈广皮1g,益智仁2g,苏芡实5g,3剂痊愈。

案2 裘某,女,1岁,炉溪公社雅坑大队。1970年4月13日初诊。

患儿母诉:八日前突然高热,出现痉厥多次,过数分钟苏醒,曾注射抗生素及输液等多天,发热持续不退,因来中医门诊。望颜面唇口微红,颈项微强,囟门高突,鼻干燥,无涕亦无泪,食乳呕逆,脉数,舌尖赤,肛门体温395℃。此为阳明经热挟胆火上冲之证,拟清解阳明,佐平肝胆之火。

生葛根3g,生石膏6g,龙胆草2g,冬桑叶3g,甘菊花3g,黑元参6g,生甘草2g,怀牛膝3g,2剂。

4月15日次诊:自服药后,囟突渐平,颈项转软,体温正常,唯唇舌鼻孔尚燥。此为热淫日久,肺胃津液被伤,拟清养肺胃之阴。

北沙参3g,鲜生地6g,鲜石斛3g,原麦冬3g,天门冬3g,怀山药5g,3剂。

案3 丁某,男,9岁,学生,新林公社查林大队。1976年10月28日初诊。

患儿数月前被母亲责骂之后,惊恐,连续手足颤抖,甚则偶然痉厥,伴有呵欠,食量减少,肤色白,目视神慢,面露青筋,脉涩小兼弦,苔白不渴。推论此证,《内经》有“恐伤肾,肾主欠,肝主惊骇”等言。此儿心肾固属虚弱,以症状而言,总不离乎肝经之病,拟平肝、搜风、镇惊。

全蝎3g,川蚣1条,川桂枝3g,全当归5g,白芍药6g,钩藤6g,生铁落20g,石决明20g,珍珠母15g,3剂。

10月31日次诊:服药后,惊恐颤抖愈其大半,目视较前灵活有神,脉弦小。予原方减去铁落,3剂。

11月4日三诊:其母诉,惊颤大体控制,但一日之间,尚有短暂发作,是病未除根。而且此儿性情特别急躁,与众不同,稍不如意,即啼叫似狂;又有时悲愁不语,呼之不应,不知何故?因思《内经》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此病近似《金匮》脏躁证。故本经旨撰方,拟甘麦大枣汤加味。

生甘草5g,淮小麦18g,红枣6枚,白茯神5g,西党参10g,珍珠粉3g(分2次药汁送下),10剂。

11月16日四诊:诸症一切平复,脉象和缓,胃纳有加,面上青筋俱退,唯性情尚急躁。予甘麦大枣汤原方,续服20剂,病告痊愈。

【按】石姓小儿案为风寒客入太阳经络,因太阳经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行身之背,辨其确无温证,故放胆投桂枝汤加味而愈。裘姓小儿诊为阳明经热兼胆火上冲,故用葛根解肌治项背之强,石膏清阳明之热,胆草平肝胆上冲之火,桑、菊息风,玄、膝育阴,甘草和中。次方因恶候悉平,津液未复,故用清养肺胃善后。丁姓小儿案,初、次诊药虽对证,不能除病之根,至第三诊听其母之言,引证经典,明而有据,故予甘麦大枣汤加味缓治其本,遂得告痊。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