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之称谓

 镜花水月00039 2016-05-02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诗经》中有“荼”字;《尔雅》中既有“槚”,又有“荼”;《晏子春秋》中称“茗”;《尚书·顾命》称“诧”;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称“荈诧”;西汉末年杨雄《方言》称茶为“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中谓之“瓜芦木”等等。唐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总之,在陆羽撰写《茶经》前,对茶的提法不下10余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由于茶事的发展,指茶的“荼”字使用越来越多,有了区别的必要,于是从一字多义的“荼”字中,衍生出“茶”字,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由于茶叶最先是由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的,所以,时至今日,各国对茶的称谓,大多数是由中国人,特别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口地区人民对茶的称谓直译过去的,如日语的“chà”,印度语的“chā”都为茶字原音。俄文的“чaǔ”,与我国北方对茶叶的发音相似。英文的“tea”、法文的“t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thea”,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民的发音转译的。大致说来,茶叶由我国海路传播出去的西欧各国,茶的发音大多近似我国福建沿海地区的“te”和“ti”音;茶叶由我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去的国家,茶的发音近似我国华北的“cha”音。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字的形、音、义,最早是由中国确定的,至今已成了世界人民对茶的称谓。它还告诉人们: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还值得一提的是,自唐以来,特别是现代,茶是普遍的称呼,较文雅点的才称其为“茗”,但在本草文献,以及诗词、书画中,却多以茗为正名。可见,茗是茶之主要异名,常为文人学士所引用。
茶之称谓

                                              (潘飞翔收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