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假期,我们聊聊英雄联盟,炉石传说,课本比游戏差在哪了?

 长沙7喜 2016-05-02

(by J. Slattum)

前段时间,
一则关于妈妈让自己12岁的孩子辍学全职进行游戏直播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

现如今对于网络游戏,
很多家长简直就像是面对洪水猛兽毒品一样,
恨不得圈个围墙把自己的孩子圈起来。

其实这么做,
本身就从侧面说明了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

在游戏和教育兼容性方面,
美国教育部通过十八年走访纪录数百万学生得出的结论是:
游戏其实在很多时候完全可以辅助

甚至取代教育。

 

(by Cheryl H) 

首先,

我们要明确一点,
孩子之所以愿意花时间与精力,
消磨在明知道是虚构的世界里。

一定是因为这个虚拟世界
给予了他们现实中无法得到的
满足感;
成就感;
......

而虚拟与现实的反差越大,
对于游戏的依赖性就越大。

这就解释了:

为什么往往学习不甚理想;
交往能力差的学生,
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游戏中。

在玩游戏的时候,
玩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
而是在不断地任务与反思的过程中成长
他们也因为这样的一种对游戏的理解,
获得符合这种理解程度级别的奖励。 

但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课本给予他们的体验却并非如此,
课本往往是通过强行的灌输
让孩子去理解,
鲜少顾及孩子自身的能动性。
 
如果某一天,
你在看到孩子玩游戏的时候
悄悄的仔细观察
而并非上去就给俩大耳光的话,
你也许会有些惊异的发现,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孩子所表现出的神态
外貌是迥异与平时的成熟。

这就是说,
其实游戏本身其实是在创造一个虚拟的博学者,
让孩子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发展区,
让他们以一种不断扩展的方式

学习

提升自己。


(Morgan Yon )

你需要明白。

孩子玩游戏的目的一定是:
战胜或是想要战胜些什么。

而在真正的学习中,
课本无法给他们短暂而大量的兴奋情绪,
这也是我不提倡家长一昧的通过强制措施让孩子戒除游戏的原因。

很简单,
当他们瞒着父母偷偷游戏时,
其实他们同时获得了瞒住父母和游戏这两层的成就感。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定是,
如何将游戏中的成就感系统移植在学习中。

那么游戏又凭什么会带给孩子成就感呢?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要明确,
游戏是个什么东西?

根据美国心理学教授萨伦和齐默尔曼的理论,游戏是一个系统,
在系统中,
玩家参与到人为设定的矛盾环境中,
由可导致量化结果的规则所定义。

这话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一款经典的游戏,

《超级玛丽》


那个吃蘑菇;救公主的管道工相信大家都有印象吧,
还记得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和同学一起放学聚在一起玩这个。

在这个游戏中,
那些什么乌龟;
陷阱。
就是被人为设置的矛盾。

而翻山越岭摘旗;
一不小心掉坑里了。
就是量化的规则。 

类似于这样的量化
是为了提升游戏的可玩性。

如果把这种思维放在学习中呢?
这样做就量化了学习,
游戏中,量化以输赢的方式提醒玩家哪里遇到了困难。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
知识点同样也是一种系统,
孩子会遇到各种各异的麻烦,
量化的思维会提醒他们哪里没有理解,
会让他们有重点;

有倾向性的去学习。 


(by Norman Duenas)

另外我想说的一个游戏远比课本强的方面就是
它对孩子的交往水平的提升。

有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和美国教育的差别是教育体制的落后。
其实呢,对游戏的高压政策也是我们教育难以企及美国的一个方面。

说这话你们可能觉得像是我疯了?

美国Pew基金会调查表明:
百分之76的美国孩子玩游戏是和同学朋友一起的。
游戏通过一种积极的方式,带给孩子们一种有效的驾驭竞争的本能。

这会让他们在踏入社会后更容易的习惯这个社会的运行方式。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许还有人以为我是一派胡言,可是我还是想说:
当一件事物在孩子间流行时候,
我希望我们家长用借鉴的眼光去发掘它的长处,
而并非闭关锁国一样的禁止孩子和世界接触。

因为,大家都知道,闭关锁国最后导致的,会是什么结果。


【物理大师】透镜——瞒天过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