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 东方朔令人敬重的是他有政治理想、远大志向和过人才华。正因为此,他的滑稽才为人称道,才留名后世,才能称得上滑稽大王,或滑稽大师,否则,只能是舞台上的小丑角色。 东方朔出身于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陵县)一个普通人家,父母早逝。但他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便以一篇毛遂自荐式的求职书打动人主。那时汉武帝刚即位,急求天下才士,数以千计的人云集京师,上书言天下得失,自夸才气,却没有令武帝满意者。东方朔来到长安,上书自荐。在这篇自荐信里,东方朔把自己着实吹嘘了一番。他说自己是文武全才:“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他说自己是一个英俊美貌的年轻人:“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论人品更是十全十美:“勇猛比得上卫国勇士孟贲, 敏捷比得上王子庆忌, 廉洁比得上齐国大夫鲍叔牙,讲信用比得上守约的尾生”。最后他总结一句:“像这样的人才,足可以成为当朝大臣!”这篇“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文章,令汉武帝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位奇才,让他到公车署(管理百官上书及皇帝征诏事宜)那里任待诏。此文有自我吹嘘的成分,但也透露出早年的东方朔自期甚高,志向远大。唐代诗人李白常夸耀自己的才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好剑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云云,原来是活用东方朔的自荐信。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文集两卷,久佚,明人张溥把他的作品汇为《东方太中集》。除《十洲记序》存疑外,可以确定东方朔的作品有14篇作品。《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代表作。《汉书·东方朔传》将两篇全文收入,并说“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辞赋是汉代的代表性文学,东方朔是一位杰出的辞赋家。这两篇辞赋作品文学成就很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辞赋普遍具有夸饰的风尚,喜铺陈夸张。《非有先生论》借非有先生之口,以耸人听闻的笔力,表达了东方朔的政治理想和施政方略。文章写非有先生在吴王手下做官,“默然无言者三年”,引起吴王的不满和责备。非有先生认为自己的话忠言逆耳,只有明王圣主才有可能采纳,以此迂回教导吴王,一位明王圣主必须有虚心纳谏的气度,才可能得到臣下的直言进谏。接着以古代关龙逄、比干直言进谏而遭杀身流放,遇邪主乱世伯夷、叔齐退隐, 这 听取了非有先生的建议,吴王发愤图强,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躬亲节俭,减后宫之费,损车马之用;放郑声,远佞人,开内藏,振贫穷,存耆老,恤孤独,薄赋敛,省刑罚。行此三年,海内晏然,天下大治,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社会安定,囹圄空虚,远方异俗响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文章以吴国之例,阐述治乱之道,存亡之端,把东方朔清明政治的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