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究竟怎样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以下经济学的十一个思维方式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一、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 经济学关注人的行动,而且关注人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现象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决策 人要行动,就必须思考,需要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决策,这些活动只有个体才能完成。我们常常喜欢用群体、集体等概念,也都只是集体里面的个人才能行动。 三、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学,那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为午餐所付的那个“费”,就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达成某项目的所要放弃的最大的价值。
四、人在边际上做选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问题,通常不是极端的非此即彼,而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比较,也就是对“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权衡。比如水很重要,但是由于它很多,而钻石虽然无关紧要,但由于它很稀少,所以,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 五、自由交换是互利的 人们在资源占有上可能有丰寡之别,在个人特质上可能有各自差异。通过自由交换,为这些差异的改进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但如果强买强卖,等于是在增加我的收益的同时,减少了你的收益。 六、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如果没有分工,人类的交易就会很少。有了精细的分工,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才能更加频繁地开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的扩大。随着市场的扩大,良性循环就启动了。 七、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动机来判断某项行动的好坏;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即使一项行动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只要它的结果是利人的,那么这项行动就符合市场道德,值得肯定。 八、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 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竞争。没有自由竞争,“利己之心”就只能导致“利己之行”。恰恰是自由竞争改变了这一切,让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九、制度比人强 在经济学家看来,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最重要的制度是产权制度和个人自由。只有个人财产得到有效保护,人们才有积极性创造财富,才有技术创新;而只有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将个人的善变成社会的善。 十、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是最重要的 世界的不确定性创造了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需求。正是由于那些最善于判断未来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发现了没有满足的市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过去两百多年的经济进步才成为可能。 十一、选择机会很重要 没有选择机会,就意味着“不得不”,个人的意志得不到尊重、个人的自由得不到保障。经济学家比一般人更清楚:有选择的自由,才可能会有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