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吟诵

 木兰沁 2016-05-02

我的老师,徐健顺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探讨过吟诵的背后。让我来简单说说,吟诵的表面。

吟诵本身是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方法,吟诵是对的,是真的——这是吟诵本身的性质,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它呢?

其实答案很明确,第一就是它解决了教学的第一大的问题:兴趣。我们逼迫小朋友学习要有目的,告诉他学习是苦的。这其实很可笑,有些成人这样长大,于是他也逼迫孩子如此认为。有些学习为了功利目的,比如改变生活,那么或许真的很苦,却没有办法。有些学习为了攻克难关,表象上也很苦,而热爱它的人心里却很甜。这与我们所探讨的都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在谈基础教学。在基础教学中,大多数孩子是因为“有意思”才学习的。一个小姑娘在作文本上写道:语文,现在成了我最喜欢的科目。我给她的评语是,这意味着它要成为你学得最好的科目了。


吟诵是一种“歌唱”,古人读书等于就是“唱歌”。这是因为汉语可以歌唱。但是,它可以歌唱我就一定要唱吗?我们可以推断,古人之所以要用吟诵的方法读书,其实就是研究了教学法,古人称之为“心法”——乐音,让读书变得可爱。这改变了传道的状态。中国人怎么就可以想到这些呢?因为我们有“阴阳”的思想。如果说,文字内容是“阴”,它安静却深刻。那么就用唱的方式服务与体现,使之灵动而直接,这种吟诵的方法便是“阳”。阴阳结合,于是学习有意思了。现在许多孩子讨厌学习古诗文,并且不能理解古人为什么会有这些内容,古人为什么要学这些,进而推断我们古代的教学是落后的。其实不知的是,我们扔掉了很重要的一半内容。反观开展了吟诵教学的学校或班级,他们主要改变的就是古诗文教学的状态,孩子们开心的学习,不再仇恨古诗文。所以,我看也可以以次来检验吟诵教学是否正确。学生是否乐学,应该是吟诵教学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


如果说得专业一些,乐音带来情绪,情绪由脑干部分负责处理,乐音将内容带进脑干部分记忆,所以容易让人记得牢固。于是我们说吟诵有助于记忆。这是第二个好处了。

如今国学强势回归,我们都希望孩子多背下一些东西。但是背书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捂胸口背书法”,看一眼,捂在胸口上一下,这样是背不下书,或者说不能记忆长久的。因为——没有读够。而反复重复一个内容,往往没有兴趣,也耐不住性子。这便是矛盾了。美好的乐音,好听的吟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人爱读,就像唱歌一样,喜欢反反复复听和反反复复哼唱,于是不知不觉的背了下来。徐健顺老师讲课的时候总问大家,你背过歌词吗?但是你总能开口就流畅的唱出几十首歌的歌词不是吗?所以,功利一点说,我希望挑选那些规则没有问题,在乐音上很容易被接受的吟诵调来学习。日后是否会“口味越来越重”那便是以后的事。


我们还是探讨一些吟诵高大上的好处吧。你把歌词读出来会怎么样,你估计会拒绝,你把戏词读出来怎么样,估计你不会感动。而唱出来呢?有人要流泪了。这是乐音带来的情感。但是中国文学的乐音,不是后加上去的,是文字本身带来的。汉语是旋律型的,虽然上古语音究竟是音高型还是旋律音高型这存疑,但总之,汉语拖长可成音调,文人对这些音调极为敏感,听之而发挥,遂成一些声音的意义。今后则约定俗成,有意无意利用这些拖长的乐音给人带来的感觉来创作。这声音的意义自然也就赋予其中。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不用乐音去感知诗歌,又怎么去理解诗歌呢?这便是第三大好处,吟诵有助于理解。


以往不谈声音的价值,故而也不需要吟诵。讲一首诗歌的时候,我们会讲意象、文法、炼字等等,这些都没有错误。而韵呢?韵字带来的感情特点呢?虽然我反对将其夸大,却不可忽略呀。入声呢?几乎每首诗歌都有入声字,古人说做完一首诗歌,往往是要调整的,调整的内容就是入声,因为它读起来短促有力,算是汉语声音的一个特殊分子,所以它往往在句子中起到点睛的作用。这个特点又有多少人会在课堂上提到?还有长短高低呢?近体诗有格律,平声与仄声利用其长短高低的语言特征在表情达意上有很精巧的用处,这又有谁会提到呢?之所以不提,是因为读的时候“一笔带过”了,如果夸张和拉长就会感悟得到。夸张和拉长,吟诵就产生了。所以吟诵是直接指向理解的。一个教吟诵的老师,刚刚开始,模仿调子,带着孩子们唱一唱,我是很鼓励的。这不过是在学“象”,学“象”也很好。不过我希望大家不能一直如此,总要过渡到利用吟诵理解诗文上来,那边是学“质”了。


到此为止,估计教学上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都说完了。我再说说,或许不易实现而最为重要的作用。那便是人的气质。吟诵是慢的,总之来说是的。虽然根据不同文体和不同作用,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而总的来说,比朗读慢——因为每个字都拖长了。中宣部王部长说,这可以让中国人找回自己的慢生活。


“唱”一首诗,在速度上,一定是慢的。既然慢,这便有了回味的机会,回味,带来的是一种气质。既然慢,于是便有了享受的机会,享受,带来的是一种气质。既然慢,于是便有了欣赏的机会,欣赏,带来的是一种气质。长此以往,气质就在举手投足间有所改善了。所以吟诵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了;吟诵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了;吟诵不仅在外部,更在核心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认识到这个地步的吟诵者才能真正的学好吟诵。


所以我想跟老师们说,学习是分步骤的。或许我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吟诵规则,不能讲清楚那些声韵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孩子们先爱上吟诵,先“唱”起来。兴趣来了,记忆有了,他们对于古诗文的感觉会亲近起来,吟诵那最为浅显的作用也就有了。相信大家在与学生反复的聆听中,境界就会提升,就会感悟到里面的长短高低,进而就有了进一步发挥吟诵作用的机会。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师生的气质就都会提升。



所以我很想跟学生们说,无论你第一次听到吟诵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要相信你身体流淌着旋律型语音的血液,只是你离开它有些长了,只要你多多接触,你会发现你的性灵与它十分吻合。进而进行学习,你才会找回东方人的魅力。如果你在国内的体制内求学,吟诵会让你觉得古诗文的背诵就没那么难了,理解也不那么难了;如果你要走出国门,那么吟诵无疑是你中国形象的最优雅展现选择,会让你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




所以我想对家长说,一定要送孩子去学习吟诵,支持老师开展吟诵,甚至跟随孩子一起吟诵。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都想把最好的资源给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越发认识到国学的重要。但是,学习国学,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是听故事,也不是背书,这都很恐怖。用正确的方法读书是最重要的。只要老师用一种很好的方法带领孩子读书了,让孩子多知多见了,这国学课开展得就不错。多知多见,吟诵无疑是最好的手段。如果您能有幸遇到一位会讲的老师,那么当然是幸运的,他一定要给孩子们展开一片国学的大世界——紧紧蜷缩在几个小故事上不可以,仅仅会读几首诗也不可以。如果您的国学老师能教给孩子们创作,自然最好。如果他不能,也无妨,创作也不是必须,他只要可以快乐地带领孩子们读书,都是很好的——快乐地读书,或许他躲不开吟诵的方法。如果遇不到良师,那么就让孩子在家里多多吟诵就好。因为吟诵让他奠定好了国学学习的基础,让他拥有了优雅的气质,他才有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前进。

虽然吟诵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习吟诵,应该是一种必须。只有你早知道和晚知道,理解得深和理解的浅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