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谈法解析

 wanwanhnu 2016-05-02

访谈法解析

 作者:杨威


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在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而其中的访谈法可以分成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形式。

“访谈”的含义



弄清访谈的含义对于正确运用访谈法,减少实际研究中的盲目性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科学研究方法的“访谈”与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个别化的研究性交谈,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句话包括两层含义:

1.访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与日常谈话是有区别的。访谈有明确的目的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较为正规。受访者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大致限定在访谈目的之内。

2.访谈是一种言语事件,本身就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方式,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实。


访谈作为一种言语事件有着方法论的重要意义。“质的研究”中对访谈作为一种言语事件是这样理解的:

1.访谈本身就是参与双方共同建构的一个社会事件,对双方都有一定的“现实”惫义。访谈的言语风格是双方共同建构的。双方都是在把访谈作为一种社会事件的理解上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访谈者的提间,为对方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个契机。而对方回答,不论是回忆还是对现实的描述,都是一种对事实或意义的重构。访谈所获得的结果不是访谈者独自从对方那里“收集”来的,而是交谈双方在访谈这一特定社会情境下相互“建构”出来的。访谈并不能做到所谓的“客观”,必须认识到集体建构社会现实的“真实”。

2.访谈作为言语事件,其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交谈双方的每一段对话都是这一言语事件的一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受访者回答不仅是针对问题本身,还针对访谈的整体情境。访谈双方的社会角色、交往目的和个人的兴趣都可能影响到受访者的回答。受访者存在自己接受访谈的动机,这将影响并引导受访者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3.访谈作为言语行为,不仅可以表达意义,而且可以“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以言行事”是指说话者使用语言来完成某种超出语言的行为;“以言取效”是指说话者借助语言来达到改变听话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效果。

总之,访谈作为言语事件表明访谈不是一个一方“客观”地向另一方了解情况的过程,而是双方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事实”和“行为”的过程。交谈双方实际上是在一起营造访谈的氛围和话语情境。

“访谈”的分类



访谈的分类标准大致有:访谈的结构、访谈的正式程度、访谈的接触方式、受访者的人数以及访谈的次数(或称访谈的时间)。

1.访谈按结构分有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在封闭型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以及纪录方式都已经标准化了,研究者对所有受访者都按同样的程序问同样的问题。与此相反,开放型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只是起辅助作用,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他们对意义的解释,以及他们使用的概念及其表述方式。访谈的形式不拘一格。在半开放型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研究者事先备有访谈提纲,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对受访者提出问题。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一般来说,量的研究通常使用封闭式访谈。而质的研究多使用半封闭型访谈和开放型访谈。

2.按访谈的正式程度访谈可分为正规访谈和非正规访谈。按接触方式,正规访谈又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正规访谈指的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事先预定好时间和地点,正式就一定问题进行交谈;非正规访谈指的是根据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安排,在与对方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形与对方交谈。在质的研究中这两种访谈都可以使用,有时结合使用效果更好。直接访谈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间接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事先约好时间,通过电话等间接方式进行访谈。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运用时视具体情况以及被研究者的个性特点而定。

3.按受访者的人数,访谈还可以进一步分成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前者通常由一名访谈者和一名受访者组成。后者通常由一到三名访谈者和六到十名参与者组成。此外根据访谈的次数,访谈还可以分成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前者主要以收集事实性信息为主;而后者则用于追踪调查,或深人探究某些问题(特别是意义类问题),可以有一定的结构设计,逐步由浅到深,由表层到深层,由事实信息到意义解释。在质的研究中,一般提倡多次性访谈。

虽然访谈的形式多种多样,对访谈形式的选择应该依研究的问题、目的、对象、情境和研究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方式。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对保障访谈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访谈的质量有重要意义。访谈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抽取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建立访谈关系、设计访谈提纲等。下面介绍一下访谈对象的抽样。

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抽样可以分成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概率抽样指的是,在被限定的研究对象中,每个单位都具有同样大的被抽中的可能性。而非概率抽样指的是,按照其他非概率标准进行抽样的方式。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非概率抽样”方式是“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的研究对象。它也叫理论性抽样。质的研究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小,不采取概率抽样方式。目的性抽样的具体策略如下:

1.极端或偏差型个案抽样。在这种抽样中,研究者通常选择研究现象中非常极端的、被一般人认为是“不正常”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反常现象,研究者可以知道正常现象的定义和行为表现。

2.强度抽样。它指的是抽取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它的目的是寻找那些可以为研究的问题提供非常密集、丰富信息的个案。这些个案不一定指非常极端或不同寻常的。

3.最大差异抽样。它指的是被抽中的样本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最大限度地覆盖研究现象中各种不同的情况。如果研究现象异质性很强,抽取少数几个案例,难以反映现象全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找出现象中具有最大异质性的特点,以此为标准筛选研究对象。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在差异分布状况事物的某一个特点有何种同质或异质表现。

4.同质型抽样。它指的是选择一组内部成分比较相似(即同质性比较高)的个案进行研究。这样做可以对个案内部的某些现象进行深人分析。

5.典型个案抽样。它选择的是研究现象中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目的是了解研究现象的一般情况。在质的研究中,对典型个案进行研究不是为了将结果推论到从中抽样的人群,而是为了说明在此类现象中一个典型的个案是什么样子。这种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和说明,而不是推论。

6.分层目的抽样。在这种抽样中,研究者首先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是为了在不同层次间进行比较,进而达到对总体异质性的了解。

7.关键个案抽样。它选择那些可以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个案进行研究,目的是将从这些个案中获得结果逻辑地推论至其他个案。

8.效标抽样。它指的是事先为抽样设定一个标准或一些基本条件,然后选择所有符合这个标准或这些条件的个案进行研究。

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这种抽样指在研究者已经初步建立结论后,希望通过抽样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初步理论假设。

建立访谈关系是访谈的重要一环。访谈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访谈前,访谈者在向受访者告知自己的研究课题时,要尽量做到坦率、真诚,尽自己的可能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帮助对方消除疑虑。访谈者应该向被访者许诺志愿原则,尊重受访者的语言,鼓励其用母语进行表达。如果需要录音,要争得访谈者的同意。

至于访谈时间的确定要尽量以受访者方便为宜。另外还有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者要保持一种开放、灵活的态度,要尽量避免太多的前设。

访谈”的艺术



访谈中除了言语行为,还有非言语行为,如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人际距离等,可提供言语行为无法提供的信息。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良好结合标志着访谈的成功。这主要从提问、倾听和回应三方面表现出来。

1
提问的艺术


访谈提出的向题千变万化,依研究的问题、访谈者的习惯、受访者的个性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境不同,问题也有所不同。访谈的问题有两种类型:开放型与封闭性问题;具体性与抽象性问题;清晰型与含混性问题。在开放型访谈开始的时候一般使用开放型的间题,问题的结构和内容都应较为灵活、宽松,为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留有余地。但需要掌握好“开放”的度。对于“开放”,会使受访者对访谈的意图感到不解,因此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访谈者可以适当地便用一些封闭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受访者在结束访谈时还役有谈及一些访谈者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访谈者可以采用相对封闭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问。封闭型问题一定要慎用,以免约束受访者的思维,影响回答的质量。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受访人的独特经历和想法或探寻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访谈者应该尽量使用具体型问题。抽象型问题应慎用。由于思维理性化的影响,人们习惯在理性层面探讨问题,不习惯落实到具体的实处。如果访谈问题抽象,受访者往往在理性哄面回答问题,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访谈者应该从具体细节着手,进行情境化的、过程化的、多角度的分析,然后加以概括化,而不是听受访者的“大道理”。访谈问题大多带有抽象性,在访谈中这种抽象的的问题需要被具体化,然后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如果直接从抽象到抽象,是不可能获得“真实”、“生动”的访谈内容的。抽象的问题应该通过具体的访谈问题而体现出来。具体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受访者的情绪和情感反应。具体的问题可以将受访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可见、可触、可闻的细节上,以此将他们浸润在其中的情感引发起来。

一般来说,访谈者提问的方式、词语的选择以及问题的内容范围都要适合受访者的身心发展程度、知识水平和谈话习惯。要能够使对方听得懂。在访谈中应遵循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和地方化的原则,尽量熟悉受访者的语言,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谈。

在访谈中,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般要使用追问这一手段。追问是指访谈者就受访者前面所说的某一观点、概念、语词、事件、行为进行进一步探询,将其挑选出来继续向对方发问。访谈中最忌讳的追问方式是,访谈者不管对方在说什么或想什么,只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挨个地把问题抛出去。要想追问适度,访谈者必须首先将自己的“前见”悬置起来,全身心地倾听对方谈话。

2
倾听的艺术


“问”是访谈者所作的有形的工作;而“听”是访谈者所做的无形的工作。在质的研究中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理解受访者对研究问题的看法,因此访谈者应该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听是心与心的交流。访谈中的听包括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层面。

()l行为层面上的“听”。它是一种听的态度,大致表现“表面的听”、“消极的听”和“积极的听”三种状态。“表面的听”指访谈者只是做出一种听的姿态,并没有认真地将对方所说的话听进去。“消极的听”指的是访谈者被动地听进了对方所说的一些话,但是没有将这些话所表示的意义听进去,更不用说言外之意了。访谈者并不有意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也没有在自己的情感上产生任何共鸣。积极关注的“听”指的是访谈者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受访者的身上,给与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很显然,“积极的听”是访谈中最佳的选择。在访谈者积极主动的关注下,受访者会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所说的话非常有意思,因而一直不停地说下去。

(2)认知层面上的“听”。它可以分成“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和“建构的听”三种情况。“强加的听”指的是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话迅速纳人习惯的概念分类系统,用自己的意义体系来理解对方的话,并且很快对对方的内容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种“听”往往使受访者感到被误解,也容易引起受访者的反感。另外,这种“强加”容易造成对受访者的话理解表面化,使受访者对访谈者产生蔑视,认为访谈者肤浅,从而影响访谈的质量。“接受的听”指的是访谈者暂且将自己的判断“悬置”起来,主动接受和捕捉受访者发出的信息,注意他们使用的本土概念,探询他们所说语言背后的含义,了解他们建构意义的方式。“建构的听”指的是访谈者在倾听时积极地与对方进行对话,在反省自己的“倾见”和假设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对“现实”的定义。“建构的听”对访谈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访谈者需要有较强有自我反省能力。质的研究要求访谈者能够做到建构的倾听。

(3)情感层面上的“听”。它可分为“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无感情的听”指的是访谈者在听的时候不仅自己没有感情投人,而且对对方的情感表露也无动于衷。“有感情的听”指的是访谈者对对方的谈话有情感表露,能够接纳对方所有的情感反应,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共情的听”指的是访谈者在无条件和倾听中与受访者在情感上达到了共振,双方同欢喜、共悲伤。共情有两种:认可的共情和准确的共情。在访谈中,访谈者要做到“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这并不排除理智上的理解,正是具有情感上的共振,访谈者才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对方。

在倾听时,访谈者还要切记: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并且能够容忍沉默。沉默有多种原因,其中,访谈者要注意的一点是:沉默可能代表受访者在思考问题,所以访谈者要敏于判断,能够耐心等待。

3
回应的艺术


在质的研究中,访谈者不仅要主动地提问、认真地倾听,而且还要适当地做出回应。“回应”指的是: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言行做出的反应,其中包括言语反应和非言语反应。回应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传递自己的意向、态度和想法。回应直接影响到谈话风格和谈话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访谈整体结构、运行节奏和轮换原则。一般常用的回应方式有: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自我暴露;鼓励对方。它们分别起到接受、理解、询问、共情等作用。

(l)“认可”。它指的是访谈者对受访者所说的话表示已经听到了,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表示认可可以用微笑、点头、鼓励的目光等非言语行为;也可以用“嗯”、“对”、“是吗”等言语行为。研究表明,当访谈做出上述认可的动作和响声时,受访者的回答比访谈者一声不吭要强三倍。

(2)重复、重组和总结。“重复”指的是重复受访者所说的话,目的是使受访者继续说下去,同时检验自己的理解。“重组”指的是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检验理解是否正确,邀请对方纠正。“总结”是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一番话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来,目的是理清思路,鼓励对方继续谈话,检验理解的正确性。重复、重组和总结主要是帮助双方理清思路,检验理解是否正确,鼓励受访者说下去。

(3)自我暴露。它指的是访谈者对受访者所谈的内容就自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做出回应。访谈者的自我暴露可以拉近自己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使谈话关系变得轻松而平等,富有合作性和互动性。自我暴露需要把握一个“度”。

(4)鼓励对方。受访者通常有一些顾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访谈的要求。受访者往往希望得到对方的鼓励。尤其在要求对方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的时候,以及比较伤心的事情等情况下,更需要访谈者不带有偏见的理解和鼓励。

有两种应避免的回应方式,它们是“论说式回应”和“评价式回应”。“论说式回应”指的是访谈者利用社会科学中的一些现成的理论或者访谈者自己的经验对受访者所说的内容做出回应。论说式回应不仅在态度上给受访者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且在知识权力上显示出访谈者的优越感和霸权,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它。“评价式回应”指的是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谈话内容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其中隐含有“好”与“不好”的意思。评价式回应通常反应的是研究者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不仅不一定适合被研究者的具体情况,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不尊重。过多的评价还表明访谈者个人不够成熟,不能够接受事物的多样性、不确定性以及道德两难性,不能容忍受访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其实,访谈中需要一些原则。但毕竟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访谈中访谈者要对受访者高度尊重和关注。访谈者需要审视自己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时刻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充分反省,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