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公十四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5-02


【原文】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范宣子数1吴之不德也,以退吴人。执莒公子务娄,以其通楚使也。

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2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3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4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5之裔67也,毋是翦8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剪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9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10?今官11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12,以携13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14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15焉。”赋《青蝇》而退。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1617也。于是,子叔齐子为季武子介18以会,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

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19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20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也。晋侯待于竟21,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泾,不济22。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郑子蟜见卫北宫懿子曰:“与23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说24。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而次25。秦人毒26泾上流,师人多死。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林,不获成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27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下军从之。左史谓魏庄子曰:“不待中行伯乎?”庄子曰:“夫子命从帅。栾伯,吾帅也,吾将从之。从帅,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乃命大还。晋人谓之“迁延之役”。

栾鍼曰:“此役也,报栎之败也。役又无功,晋之耻也。吾有二位于戎路28,敢不耻乎?”与士鞅驰秦师,死焉。士鞅反,栾黡谓士匄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将杀之。”士鞅奔秦。

于是,齐崔杼、宋华阅、仲江会伐秦,不书,惰也。向之会亦如之。卫北宫括不书于向,书于伐秦,摄29也。

秦伯问于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曰:“以其汰30乎?”对曰:“然。栾黡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对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栾黡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没矣,而黡之怨实章,将于是乎在。”秦伯以为知言,为之请于晋而复之。

卫献公戒31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32不召,而射鸿于囿33,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孙文子如戚,孙蒯入使。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大师辞,师曹请为之。初,公有嬖34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公使歌之,遂诵之。蒯惧,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35于戚而入,见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36之?虽奸之,庸37知愈38乎?”遂行,从近关出。公使子蟜、子伯、子皮与孙子盟于丘宫,孙子皆杀之。

四月己未,子展奔齐,公如鄄,使子行请于孙子,孙子又杀之。公出奔齐。孙氏追之,败公徒于阿泽。鄄人执之。

初,尹公佗学射于庚公差,庚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公孙丁御公。子鱼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39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

子鲜从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有罪,若何告无?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冢40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41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公使厚成叔吊42于卫,曰:“寡君使瘠,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于执事,曰:‘有君不吊,有臣不敏,君不赦宥,臣亦不帅职,增淫发泄,其若之何?’”卫人使大叔仪对曰:“群臣不佞,得罪于寡君,寡君不以即刑而悼弃之,以为君忧,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贶43。”厚孙归,复命,语臧武仲曰:“卫君其必归乎。有大叔仪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抚其内,或营其外,能无归乎?”

齐人以郲44寄卫侯。及其复也,以郲粮归。右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以听命于诸侯。

卫侯在郲,臧纥如齐唁卫侯。卫侯与之言,虐45。退而告其人曰:“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亡而不变,何以复国?”子展、子鲜闻之,见臧纥,与之言,道。臧孙说,谓其人曰:“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师归自伐秦,晋侯舍新军,礼也。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于是知朔生盈而死,盈生六年而武子卒,彘裘亦幼,皆未可立也。新军无帅,故舍之。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46、隶47、牧48、圉49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50人以木铎5152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秋,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不出而还。子囊殿53,以吴为不能而弗儆54。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楚人不能相救。吴人败之,获楚公子宜榖。

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55我先王,股肱56周室,师保万民,世胙57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58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

晋侯问卫故于中行献子。对曰:“不如因59而定之。卫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60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抚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君其定卫以待时乎。”冬,会于戚,谋定卫也。

范宣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

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君薨61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

【译文】十四年春,吴国向晋国宣告失败。诸侯在向地会盟,是为吴国谋划进攻楚国的缘故。范宣子责备吴国不按规律办事,以斥退吴国人。盟会抓捕了莒国公子务娄,是因为他私通楚国使者。

将要抓捕戎子驹支,范宣子亲自在朝廷上责备他,说:“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从瓜州驱逐你的祖父,你的祖父吾离身披蓑衣、戴着荆棘草帽,来归附我的先君。我的先君惠公有并不丰厚的田地,与你们平分而依靠它吃饭。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君主不如从前,这是因为言语泄漏,应当是由于你的原因。明天早晨之事,你就不要参加了,如果参加,我就将你抓起来。”戎子回答说:“从前秦国人自负仗着人多,贪求土地,驱逐我们诸姓戎人。晋惠公显示出大的规律,告诉我们诸姓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能剪割抛弃。赏赐给我们南方边境的田土,那是狐狸居住,豺狼嗥叫之处。我们诸姓戎人剪除荆棘,驱逐狐狸豺狼,以成为先君不侵犯不背叛的忠臣,至今没有二心。从前晋文公与秦国征伐郑国,秦国人私下与郑国结盟而舍去卫戍,于是就有了殽地战役。晋军在上抵御,戎人在下抵抗,秦军就回不去了,实是我们诸姓戎人才这样的。譬如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拖住它的后腿,与晋国一起让它仆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那时以来,晋国的百种劳役,我们诸姓戎人相继按时参加,以顺从执事,如同支援殽地战役一样,岂敢背离治理?如今管理各种部队,可能会有所缺失,背离诸侯,而怪罪于我们诸姓戎人。我们诸姓戎人饮食衣服与华夏不同,财礼不互通,言语不通达,能做什么恶事呢?不参加会盟,也没有什么昏蒙的。”歌唱着《青蝇》而退出朝廷。范宣子辞谢,让他参与会盟事务,成为和蔼敬爱之君子。于是,子叔齐子作为季武子的随从参与盟会,从此晋国减轻鲁国的财礼,而更加敬重鲁国的使者。

吴子诸樊已除去丧服,打算立季札为国君。季札推辞说:“曹宣公去世时,诸侯与曹国人没有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立了曹国君主,打算立子臧,子臧离去,于是就不作为了,以成就了曹成公。君子说:‘能保守节操。’君主,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抵触君主?拥有国家,不是我的节操,我季札虽然没有才能,愿意追随子臧,以不失去节操。”诸樊坚持要立他为国君,季札抛弃家室而去耕田,于是舍弃了他。

夏,诸侯大夫随从晋悼公征伐秦国,以报复栎地那次战役。晋悼公在边境上等待,派六卿率领诸侯联军前进。到达泾河,不渡。叔向进见叔孙穆子,叔孙穆子正在歌唱《匏有苦叶》,叔向退出而准备舟船,鲁国人、莒国人先渡河。郑国子蟜进见卫国北宫懿子说:“与人交好而不坚固,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厌恶的了。拿社稷怎么办?”北宫懿子很高兴。这两位先生去见诸侯联军而劝他们渡河,诸侯联军于是渡过泾河而驻扎。秦国人从泾河上流抛掷厚重石块,军队中很多人死去。郑国司马子蟜率领郑军前进,诸侯联军全部跟从,到达棫林,没有得到平定。荀偃命令说:“鸡鸣驾车,填井平灶,看着我的马首而行动。”栾黡说:“晋国的命令,从未有过这样的,我的马首可想要向东。”于是回国。下军都跟从他。左使对魏庄子说:“不等待中行伯吗?”魏庄子说:“他老人家命令跟从统帅,栾伯,是我的统帅,我打算跟从他。跟从统帅,也就是等待他老人家。”荀偃说:“我的命令确实过分,后悔哪里来得及,多留下人马就会被秦军俘获。”于是命令全部撤退。晋国人称此为“迁延之役”。

栾鍼说:“这次战役,是为了报复栎地的战败,但作战没有功劳,是晋国的耻辱。我在战车上居第二位,敢不羞耻吗?”于是与士鞅冲入秦军,战死。士鞅返回,栾黡告诉士匄说:“我的弟弟不想去,你的儿子叫他去,而我的弟弟死了,你的儿子回来了,这是你的儿子杀死了我的弟弟,如果不赶走他,我就要杀死他。”于是士鞅逃奔到秦国。

当时,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会集征伐秦国,不记载,是因为他们怠惰。向地的盟会也是这样。卫国北宫括不记载于向地的盟会,记载于征伐秦国,是因为其有佐助之功。

秦景公询问士鞅说:“晋国大夫谁先灭亡?”士鞅回答说:“恐怕是栾氏吧。”秦景公说:“是因为其骄奢吗?”士鞅回答说:“是。栾黡骄奢暴虐太过分,还可以免于祸乱。祸乱可能是在栾盈身上吧。”秦景公说:“什么缘故?”士鞅回答说:“栾武子的规律在于民众,就像周国人思念召公一样,爱护甘棠树,何况是他的儿子呢?栾黡死,栾盈的善良没有到达人们那里,栾武子所施舍的又消失了,而对栾黡的怨恨又很明显,所以报应就在于此了。”秦景公认为他是有智慧的言谈,为他请求晋国而恢复他的官职。

卫献公斋戒并请孙文子、宁惠子吃素,于是两人穿上朝服而上朝廷。直到天晚仍未召见,而在园林里射鸿雁,两位先生跟从到园林,卫献公不脱皮帽而与他们言谈。两位先生很生气。孙文子去了戚地,孙蒯入朝请命。卫献公请他饮酒,让乐师歌赋《巧言》的最后一段。乐师推辞,师曹请求歌赋。当初,卫献公有一宠爱之妾,让师曹教诲她弹琴。师曹鞭打她,卫献公发怒,鞭打师曹三百鞭。所以师曹现在想歌唱,以此激怒孙蒯,以报复卫献公。卫献公让他歌唱,于是师曹唱诵。孙蒯害怕,告诉孙文子,孙文子说:“君主忌恨我了,不先下手,必然会死。”孙文子把家人集中在戚地然后进入都城,见到蘧伯玉,说:“君主的暴虐,先生是知道的,我很害怕社稷的倾覆,您准备怎么办?”蘧伯玉回答说:“君主统治国家,臣子谁敢抵触?虽然抵触,哪里知道会不会更加暴虐呢?”于是出走,从最近的关口出境。卫献公派子蟜、子伯、子皮与孙文子在丘宫结盟,孙文子把他们全部杀死。

四月己未日,子展逃奔到齐国,卫献公去到鄄城,让子行请求孙文子,孙文子又杀了他。卫献公逃奔到齐国。孙文子追击,在阿泽打败卫献公的徒众,鄄城人抓获了他们。

当初,尹公佗跟着庚公差学习射箭,庚公差跟着公孙丁学习射箭。这两位先生追击卫献公,公孙丁为卫献公驾车。庚公差说:“如果射就是背弃老师,不射,就会被杀戮。射箭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吧?”射中车子两边的曲木而返回。尹公佗说:“先生是老师,我与他的关系要远一点。”于是返回,公孙丁把马缰绳递给卫献公而射箭,贯穿了尹公佗的臂膀。

子鲜跟从卫献公逃亡,到达边境,卫献公派祝宗向祖先报告逃亡,同时说自己没有罪过。定姜说:“没有神灵报告什么?如果有神灵,就不可欺骗。有罪,为什么报告说没有?舍弃大臣而与小臣谋划,就是一罪;先君有大卿作为师保,而你却蔑视,这是二罪;我以手巾梳子侍奉先君,而你却残暴待我如妾,这是三罪;报告逃亡而已,不要报告无罪。”

鲁襄公派厚成叔去卫国慰问,说:“我们君主派遣瘠前来,听说君主不能安抚社稷,而流亡在他国境内,怎么不来慰问呢?由于同盟的缘故,谨派瘠私下告诉执事,说:‘有君主不慰问,有臣不敏捷,君主就不宽恕,臣下也不率领职责,增加淫乱发泄,那该怎么办?’”卫国人派大叔仪回答说:“众臣不奸佞,得罪了我们君主,我们君主不把下臣用刑而悲哀地抛弃,以成为君主的忧愁,君主不忘与先君的友好,来受辱慰问群臣,又重重体恤我们。谨拜谢君主的命令,再次拜谢大大的赏赐。”厚成叔回国后,复命,告诉臧武仲说:“卫献公必然会回去吧。有大叔仪以守国,有同胞弟弟鱄一起出国,有人安抚国内,有人经营外事,能够不回国吗?”

齐国人把郲地让给卫献公寄居,等到卫献公复位时,带着郲地的粮食回国。右宰榖跟从卫献公而又逃归,卫国人打算杀死他。他辩解说:“我不说当初了,我有狐裘而且是羔皮袖子。”于是释放了他。卫国人立公孙剽为国君,孙林父、宁殖为辅相,以听命于诸侯。

卫献公在郲地,臧纥到齐国慰问卫献公。卫献公与他言谈,态度粗暴。臧纥退出后告诉手下人说:“卫献公恐怕不能进入卫国了。他的言谈有如粪土,逃亡而不改变,怎么样复国呢?”子展、子鲜听说后,去见臧纥,与他言谈,很有道理。臧纥很高兴,告诉手下人说:“卫献公必然能进入卫国,这两位先生,有的挽留,有的推动,想不进入卫国,行吗?”

军队征伐秦国回来,晋悼公舍弃新军,符合礼仪。大国不能超过天子军队的一半,周国有六军,诸侯中强大的,有三个军就可以了。当时知晓朔出生盈就会死去,盈出生六年而武子去世,彘裘年幼,都不能立为国君。新军没有统帅,所以撤消。

师旷随侍于晋悼公。晋悼公说:“卫国人让君主出走,不是太过分吗?”师旷回答说:“或者是他们君主太过分了吧。善良的君主将会赏赐善良而惩罚淫乱,抚养民众如同儿女,覆盖他们有如上天,包容他们有如大地。民众尊奉君主,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怎能让君主出走呢?那君主,是神明的主持而且是民众的希望。如果是困惑民众的主持,匮乏神明缺乏祭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怎么用得着他呢?不让他出走又能做什么呢?上天生出民众而树立君主,让他管理统治之,使他们不失去本性。有了君主又设置辅佐,使他们去教育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度。因此天子有公侯、诸侯有卿大夫,卿大夫有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匠、商贾、皂、隶、牧、圉各有亲近之人,以互相辅佐。善良则奖赏,有过错则纠正,有灾患则救援,有过失则革职。从君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充观察其政事。史官作为于记载,乐师作为于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读书人传递语言,普通人作为于指责,商族行走于市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所以《夏书》上说:‘靠近人民用木铎在路上巡视,官员和太师们互相规劝,工匠们根据自己的技艺按规程提出意见。’正月初春,于是乎有人摇动木铎,劝谏失常之言行。上天爱护民众是很爱的,岂能让一个人肆意妄为于民众之上,以放纵他的淫乱,而抛弃天地的本性吗?必然不会的。”

秋,楚康王因为庸浦战役的缘故,让子囊在棠地出兵,以征伐吴国。吴国不出战楚军就返回了。子囊殿后,以为吴国必然不能出战而不设置警戒。吴国人从皋舟的险要之地出击,楚军彼此不能救援。吴国人击败楚军,俘获楚国公子宜榖。

周灵王派刘定公赏赐齐灵公命令,说:“从前伯舅太公保佑我先王,辅佐周王室,教育保护万民,世代赐福太师,为东海各国的表率。周王室之所以没有毁坏,全是依赖伯舅。如今我命令你环,孜孜率领伯舅氏法典,继承你的祖先,不要愧对旧法。恭敬吧,不要废弃我的命令。”

晋悼公向中行献子询问卫国变乱的缘故。中行献子回答说:“不如先顺应再决定。卫国有君主了,征伐他,不可能得志而帮助诸侯,史佚有句话说:‘顺应其重要而安抚之。’仲虺有句话说:‘正在灭亡的可以欺侮,正在混乱的可以夺取,推翻灭亡的巩固存在的,就是国家的道路。’君主想安定卫国还是等待时机吧。”冬,诸侯在戚地会盟,谋划安定卫国。

范宣子在齐国借用羽毛而不归还,齐国人开始产生二心。

楚国子囊征伐吴国回来后,去世。在死前,遗言于子庚说:“必须在郢地筑城。”君子认为:“子囊忠诚,君主去世不忘记增加谥号,自己将死不忘记保卫社稷,可以不称之为忠诚吗?忠诚,是民众的愿望,《诗经》上说:‘行为归于周礼,万民之所望。’这就是忠诚。”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十二件事,一是吴国人向诸侯盟会承认失败,范宣子想排挤戎族人,就在盟会上公开指责,但戎族人据理力争,与诸侯盟会达成谅解。二是吴国推立新君主,季札推辞。三是诸侯联军征伐秦国,无果而终。四是晋国士鞅逃奔到秦国,秦景公敬佩他。五是卫献公怠慢孙文子、宁惠子,这两位于是发动叛乱,追杀卫献公。卫献公逃奔到齐国,齐国人让他在郲地暂住。六是晋国撤除新军编制。七是师旷教导晋悼公。八是楚国人征伐吴国,吴国人开始不抵抗,后在楚军撤退中奇袭楚军,俘获楚国公子宜榖。九是周灵王安抚齐国。十是晋悼公主持诸侯盟会,安定卫国。十一是齐国因晋国范宣子借用羽毛之故,产生二心。十二是楚国子囊征伐吴国回来后去世。

——————————————————

【注释】1.数:(shu)数落、责备。《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景公召而数之曰。”《战国策·秦策》:“使韩仓数之。”《列子·周穆五》:“后世其追数吾过乎。”《广雅》:“数,责也。”

2.腆:(tiǎn)《书·酒诰》:“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左传·成公二年》:“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说文》:“腆,设膳腆腆多也。”《小尔雅》:“腆,厚也。”这里用为丰厚之意。

3.诘:(jié节)明天、翌日。《左传·成公二年》:“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清王玉树《说文拈字》:“诘,《小尔雅》:“诘朝,旦明也。”

4.蠲:(juan)《书·多方》:“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荀子·王制》:“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进退贵贱则举佞说。”《尔雅·释言》:“蠲,明也。”这里用为明示、显示之意。

5.岳:(yuè越)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书·尧典》:“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书·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周颂·时迈》:“及河乔嶽,允王维后。”《说文》:“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这里用为高大巍峨的山之意。

6.裔:(yì艺)《书·微子之命》:“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左传·襄公十四年》:“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广韵》:“裔,苗裔。”这里用为后代之意。

7.胄:(zhòu)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书·舜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楚辞·九叹》:“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三国志·诸葛亮传》:“帝室之胄。”《资治通鉴》:“王室之胄。”

8.翦:(jiǎn)同“剪”。《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诗·鲁颂·閟宫》:“实始翦商。”《礼记·文王世子》:“不翦其类也。”《韩非子·五蠹》:“茅茨不翦。”《释言》:“翦,齐也。”这里用为剪割之意。

9.踣:(bó驳)《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左传·襄公十四年》:“与晋踣之。”《庄子·外物》:“甲徒狄因以踣河。”《说文》:“踣,僵也。”这里用为向前仆倒之意。

10.逷:(ti)古同“逖”。《诗·大雅·抑》:“用戒戎作,用逷蛮方。”《左传·襄公十四年》:“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南朝宋谢灵运《上留田行》:“悠哉逷矣征夫,上留田。”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11.官:(guān)通“管”。《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管子·山国轨》:“轨守其时,有官天财。”《荀子·君道》:“大夫擅官,士保职。”《说文》:“官,吏事君也。”《字汇·宀部》:“官,司也。”甲骨文字形,从“宀”,以冖覆众,本意则有治众的意思。这里用为管制,管理之意。

12.阙:(jué缺)缺点、错误。《左传·隐公元年》:“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列子·仲尼》:“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诸葛亮《出师表》:“裨补阙洞。”

13.携:(xié斜)通“愶”。《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韩非子·亡征》:“质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则国携。”这里用为离、背离、离散之意。

14.贽:(zhì志)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左传·成公十二年》:“交贽往来。”《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粟枣脩,以告虔也。”

15.瞢:(méng)晦暗无光貌。谓昼夜未分,混沌不清的样子。《左传·襄公十四年》:“不与于会,亦无瞢焉。”《楚辞·天问》:“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16.恺:(kǎi)《诗·大雅·泂酌》:“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庄子·天道》:“中心物恺。”《说文》:“恺,乐也。”这里用为和蔼平易之意。

17.悌:(tì替)《诗·大雅·泂酌》:“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韩非子·忠孝》:“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乎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说文》:“悌,善兄弟也。”贾谊《道术》:“弟爱兄谓之悌。”这里用为这里用为敬重、敬爱兄长之意。

18.介:(jiè戒)《左传·昭公四年》:“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荀子·乐论》:“主人亲速宾及介。”《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介。”古时主有傧相迎宾,宾有随从通传叫介。

19.曹:春秋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左传·桓公十四年》:“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韩非子·十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

20.奸:(gān)《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奸。”《管子·揆度》:“故无敢奸能诬禄至于君者矣。”《左传·成公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左传·昭公二十年》:“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庄子·天运》:“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史记·齐太公世家》:“以渔钓奸周西伯。”《淮南子·主术》:“各守其职,不得相奸。”这里用为干犯、抵触之意。

21.竟:(jìng)为“境”的假借字,边境、国境。《管子·乘马》:“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管子·枢言》:“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汉书·徐乐传》:“故诸侯无竟外之助。”

22.济:(jì技)《书·盘庚中》:“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管子·小匡》:“方舟投柎,乘桴济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楚辞·九章·惜诵》:“济乎江湘。”这里用为渡过水流之意。

23.与:(yǔ雨)《书·太甲下》:“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管子·八观》:“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无相与。”《礼记·曲礼》:“生与来日。”这里用指交往、交好之意。

24.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25.次:(cì刺)临时驻扎和住宿。又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楚辞·离骚》:“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26.毒:(dú独)《易·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书·微子》:“天毒降灾荒殷国(邦)。”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殷国(邦)’《史记·微子世家》作,‘天笃下灾亡殷国。’笃者,厚也,言天厚降灾咎以亡殷国也。笃与毒,亡与荒皆叠韵,此以叠部字代本字之例也。”《老子·五十一章》:“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说文·屮部》:“毒,厚也。”徐灏笺注:“毒之本意为毒草,因与笃同声通用而训为厚耳。”这里用指为厚重的土块之意。

27.夷:(yí移)《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孙子·九地》:“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吕氏春秋.似顺》:“往而夷夫。”《资治通鉴》:“芟夷大乱。”这里用为拉平、铲平之意。

28.路:(lù陆)通“辂”。《诗·小雅·采芑》:“四骐翼翼,路车有奭。”《诗·大雅·崧高》:“王遣申伯,路车乘马。”《管子·小匡》:“登受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旗。”《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荀子·正论》:“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韩非子·十过》:“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旒。”这里用为大车之意。

29.摄:(shè社)《诗·大雅·既醉》:“朋友攸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摄,佐也。”《关尹子·符》:“惟其来于我者,皆摄之以一息。”这里用为辅助、佐助之意。

30.汰:(tài)通“泰”。《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今公家骄汰,而田氏慈惠,国泽是将焉归?”《荀子·仲尼》:“般乐奢汰。”《礼记·檀弓上》:“汰哉淑氏,专以礼许人。”《说苑·反质》:“君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这里用为骄泰、奢侈之意。

31.戒:(jiè界)《诗·小雅·楚茨》:“礼仪既备,钟鼓既戒。”《诗·小雅·大田》:“既种既戒。”《诗·商颂·烈祖》:“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周礼·太史》:“戒及宿之曰。”《易·系辞》:“圣人以此斋戒。”《礼记·礼器》:“七曰戒。”这里用为斋戒之意。

32.旰:(gàn)天晚。《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左传·昭公十二年》:“日旰君勤。”《说文》:“旰,晚也。”

33.囿:(yòu)《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说文》:“囿,苑有垣也。”《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这里用为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之意。

34.嬖:(bi)《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35.帑:(tǎng)古同“孥”。指儿女。《诗·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左传·文公六年》:“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

36.奸:(gān)《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奸。”《管子·揆度》:“故无敢奸能诬禄至于君者矣。”《左传·成公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左传·昭公二十年》:“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庄子·天运》:“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史记·齐太公世家》:“以渔钓奸周西伯。”《淮南子·主术》:“各守其职,不得相奸。”这里用为干犯、抵触之意。

37.庸:(yong)《晏子春秋卷三·内篇问上》:“虽有贤能,吾庸知乎?”《左传·庄公十四年》:“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庄子·齐物论》:“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荀子·宥坐》:“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韩愈《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之意。

38.愈:(yù玉)《诗·小雅·正月》:“忧心愈愈,是以有侮。”《诗·小雅·小明》:“政事愈蹙。”《管子·轻重乙》:“可以为益愈,而未足以为存也。”《吕氏春秋·慎大》:“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这里用为更加之意。

39.軥:(qú劬)车轭两边下伸反曲以夹牲头的部分。

40.冢:(zhong)《书·牧誓》:“我友邦冢君。”《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礼记·内则》:“冢子则太牢。”《尔雅》:“冢,大也。”《白虎通》:“冢者,大也。”这里用为地位高的官吏之意。

41.栉:(zhi)《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庄子·寓言》:“至舍,进盥漱巾栉。”《仪礼·士冠礼》:“奠纚笄栉于筵南端。”《仪礼·丧服礼》:“恶笄者,栉笄也。”《荀子·礼论》:“不沐则濡栉。”《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说文》:“栉,梳比之总名也。”这里用为梳子、篦子之意。

42.吊:(diào)《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弔。”《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吊其民。”《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吊之。”《资治通鉴》:“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本意为悼念死者之意,这里引申为慰问之意。

43.贶:(kuàng)《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列子·力命》:“神医也,重贶遣之!”《说文》:“贶,赐也。”鲍照《拟古》:“羞当白壁贶。”《魏书·世祖纪》:“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这里用为赐、赏赐之意。

44.郲:(lái)古国名,中国春秋时被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省龙口市莱子城一带。亦作“莱”。《左传·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

45.虐:(nüè疟)凶恶,残暴。《左传·襄公十四年》:“卫侯与之言,虐。”《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说文》:“虐,残也。”

46.皂:(zào)古代贱役,又为官场里的差役。《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隶。”《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集韵·皓韵》:“皂,贱人。”

47.隶:(lì丽)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亡而不守。”《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隶。”《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列子·仲尼》:“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众人且哭。”司马迁《报任安书》:“视徒隶则心惕息。”汉贾谊《过秦论》:“甿隶之人。”

48.牧:(mù幕)《书·禹贡》:“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周礼·牧人》:“掌牧六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谁扞牧圉。”《尔雅》:“郊外谓之牧。”《列子·黄帝》:“周宣王之牧正。”这里用为放牧牲畜之意。

49.圉:(yǔ雨)养马人。《管子·小问》:“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管子·山至数》:“若其事唐圉牧食之人养视不失扞殂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谁扞牧圉?

50.遒:(qiu)《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诗·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楚辞·招魂》:“遒相迫些。”《说文》:“遒,迫也。”这里用为迫近之意。

51.木铎(duó夺):木舌铜铃。是周朝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召集众人所用的一种作警惕用的响器,也是在乐曲中起到表达节奏作用的响器。《周礼·小宰》:“徇以木铎。”《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淮南子·泛论》:“告寡人以事者,击铎是也。”《说文》:“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

52.徇:(xùn)《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杀颠颉以徇于师。”《韩非子·难一》:“郄子因曰:‘胡不以徇?’”《史记·司马穰苴传》:“以徇三军。”这里用为巡行示众之意。

53.殿:(diàn)《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商子车御侯朝,桓跳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为右。”《论语·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广雅·释诂四》:“殿,后也。”《广韵·散韵》:“军在前曰启,后曰殿。”这里用为走在最后之意。

54.儆:(jǐng)《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昭公十八年》:“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说文》:“儆,戒也。”这里用为警戒、戒备之意。

55.右:(yòu)古文祐、右实同字。《诗·小雅·裳裳者华》:“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诗·大雅·緜》:“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诗·周颂·我将》:“维天其右之。”《管子·白心》:“左者,出者也;右者,入者也。”《老子·三十一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左传·襄公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韩非子·亡征》:“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汉书·翟义传》:“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这里用为保佑之意。

56.股肱: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书·酒诰》:“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管子·小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57.胙:(zuò坐)保佑、福佑、赐福。《左传·襄公十四年》:“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国语》:“天地所胙,小而后国。”

58.忝:(tiǎn)《书·君牙》:“无忝祖考。”《书·太甲上》:“辟不辟,忝厥祖。”《诗·小雅·小宛》:“无忝尔所生。”《说文》:“忝,辱也。”这里用为愧对之意。

59.因:(yīn)《管子·势》:“天因人,圣人因天。”《管子·轻重乙》:“故苟食吾国之粟,因吾国之币。”《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明魏学洢《核舟记》:“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里用为顺、顺应之意。

60.勤:(qín)《书·康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君其不勤民。”《国语·晋语》:“秦人勤我也。”《吕氏春秋·不广》:“勤天子之难。”这里用为帮助之意。

61.薨:(hong)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管子·大匡》:“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之,公薨于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