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腹诸痛的治疗

 金星jⅹ 2016-05-02

【转载】【中医】胸腹诸痛的治疗   

2016-05-02 19:48:37|  分类: 胃病的仙方|举报|字号 订阅

2016-04-23 马光亚 本文节选自马光亚先生《中医临证三十年》

胸腹诸痛的治疗,中医止痛不用镇静药,更不用麻醉药,要诊到病之所在,然后治之,病除痛自止,这是从根本着手的彻底方法。我临床取法陈修园《时方妙用》,效果甚好,这里照《时方妙用》略予增损,分出类型治疗,并附歌诀,以便记忆。


(一)按病证分型


1、气痛:气能致痛,其痛游走不定,有时注在一处,有时又移至他处而痛,排气觉舒,脉沉涩舌苔白。用四七汤百合汤,或柴胡疏肝散


四七汤即半夏厚朴汤

半夏(姜制)15克   夏朴(姜汁炒)9克    茯苓9克   紫苏6克    加姜枣煎。

百合汤

百合30克    乌药9克     水二杯,煎七分服。

柴胡疏肝散

柴胡6克    白芍9克    香附9克   枳壳18克    陈皮6克   川芎6克    甘草3克


歌诀:气痛脉象涩而沉,气滞七气百合斟,或用柴胡疏肝散,气得宽舒痛即停。


2.血痛:其痛如刺,常有定处拒按按之更痛,或寒热往,或大便黑脉浮沉俱涩舌质绎或见瘀点,用失笑散拈痛散便黑三一承气汤

失笑汤

蒲黄、五灵脂等分,生研每服9克,酒煎服。

拈痛散

五灵脂9克  元胡9克   没药9克    香附g克(一方用草果,内出血忌用)共研细末,每服6-9克,用温水调服。

三一承气汤:即大承气场加甘草


歌诀:血痛如刺痛不移,内如出血便黑稀,失笑拈痛可选用,斧底抽薪承气宜。

    

3、痰痛:痰痛即饮痛,实际是肺积水或肋膜积水。常见有咳嗽、痛连胁下、或亦有游走现象,脉滑舌苔滑湿,宜用十枣场,但时下大都避用竣剂,可用二陈汤加白芥子、瓜萎、牙皂或滚痰丸

十枣汤:

甘遂、大戟、芫花,等分研粉,每服0 9~1.8克,大枣10枚煎汤送舌。

歌诀:脉滑痰痛肪积水,痛连胁下嚷额频,或是游走无定处,十枣汤方逐水灵。

    

4、火痛:内有实热,胸腹疼痛,时痛时止口渴便秘身热面赤脉数,舌苔,用金铃子散丹参饮,或越桃散

金铃子散川楝子 元胡共研细末,酒调服9克

丹参饮:丹参30克    砂仁、檀香各3克     水一碗半,煎七分温服。

越桃散:焦栀12克   高良姜6克   研末,每服6克,温酒送服


歌诀:火痛数实热渴闭,面赤时痛成时休,金锋子散丹参饮,或用越桃散亦瘳。


5、寒痛:其痛绵绵不止,心下喜按得食稍宽,或吐清涎,手足俱冷脉迟细舌苔白润,宜用理中汤加附子、当归,肉桂、木通、吴茱萸。

歌诀:寒痛迟微手足寒,绵绵不止吐清涎,宜用理中加附子、当归,肉桂木茱攒。


6、虚痛:即悸痛,痛而心下悸喜按,得食少愈,二便清利脉虚细舌苔薄白,宜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或用当归补血汤加肉桂4.5克。

歌诀:虚痛悸痛脉虚细,心悸喜按得食舒,二便清利归脾治,加入3克石菖蒲,当归补血亦可用,温寒加桂3克余。



7、注痛:入山林古庙古墓,及感一切异气而痛,语言错乱其脉乍大乍小。宜平胃散加藿香6克木香3克麝香0.2克。

歌诀:注痛山林异气侵,平胃麝香木藿增。


8、虫宿:其痛忽来忽止,闻甘肥之气更痛,按摩稍止,唇红舌上有白花点。脉如平人。宜用理中汤去甘草加附子3克、乌梅3枚、川椒、黄连各4.5克、黄柏、当归各3克,水煎服。

歌诀:虫痛唇红舌见点,时休时痛按摩轻,理中去草加附子,连柏椒归梅桂匀。


9、食痛:饮食失节,胃痛,暧腐吞酸,恶食腹胀,或有一条扛起,脉实而滑,舌苔厚腐。宜用平胃散加麦芽、山楂、半夏各6克,胀甚者再加菜菔子9克,水煎服。

歌诀:食痛缘由过食成,吞酸嗳腐肩沉沉,平胃散加楂麦夏,胀甚再将菔子增。



(二)按部位分型

 1、胸口痛:胸口痛是鸠尾下胃上端疼痛,古称心痛,是心胞之络不能旁达于脉之故,宜用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散

紫苏梗6克   陈皮4.5克   香附4.5克   甘草3克   当归12克   元胡木通通各3克   桂枝6克   水酒各半煎。

歌诀:胸口痛缘络不通,香苏加昧桂归同,元胡散结通通络,水酒煎熬力更雄。


2、胸膈痛:痛在胸膈上端,是上焦失职,不能如雾之溉,故成胸痹而痛,宜用百合汤加味。

加味百合汤百合15克  贝母9克   白蔻4.5克   乌药9克   瓜蒌9克   薤白24克


歌诀:心脉上端胸膈痛,15克百合贝9克,蔻仁4.5克蒌乌倍,薤白24克共水煎。

    

3、膺胸痛:胸隔之下,两乳中间,名日膺胸。此处痛,乃肝血内虚,气不充于期门,致冲任之血从膺胸而散则痛,宜用丹参饮半剂加当归15克,白芍、银花各g克,红花、续断各3克,水酒各半煎。

歌诀:胸膈之下两乳间,膺胸作痛主疏肝,方宜半剂丹参饮,归、芍、银、红,续断攒。

    

4、中脘痛:中脘作痛,手不可近,是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浊垢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此灯火当痛处爆十余点,则寒去而内外通,便不痛了。若灯火爆后仍不止,实者五积散虚者宜加味香苏饮即香苏饮合当归四逆汤加吴茉萸。虚甚者去紫苏加黄芪,汗多再加附子。

歌诀:膺胸之下中脘痛,内停浊垢外寒凝,若施灯火无良效,虚人当归四逆应,加萸再台香苏饮,虚甚除苏芪必增,汗多加附4.5克,实者五积可称心。

    

5、中脘下痛:中脘之下,当阳明胃土之间,时觉疼痛以手按之痛稍减,此中土内虚,宜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或用附子理中汤。

歌诀:中脘之下属阳明,疼痛中虚按稍平,附子理中为适剂,或用理中合六君。


6、乳下痛:乳下两旁,胸骨尽处痛,是上下阴阳不和,少阳枢转不利之故,宜逍遥散加生姜4.5克倍用柴胡。

歌诀:胸骨尽处乳下旁,疼痛逍遥是的方,再加生姜柴倍用,少阳枢转霍然康。


7、大腹痛:大腹属足太阴脾,痛在内而缓,是中土虚寒,宜理中汤人参;痛兼内外而急,是脾络不通,宜理中汤倍干姜不应(没有反应)再加内桂、木通

歌诀:大腹痛属太阴脾,内缓理中倍参宜,痛兼内外双重急,倍用干姜不用疑,若还不应加通桂,温寒通络治功奇。

    

8、脐左右痛:脐左右痛,是冲脉病,当用血分之药,使胞中之血通达肌表则痛止,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或用四物汤去地黄加肉桂3克,黄芪、生姜各9克,炙甘草、红花各3克水酒煎服。

歌诀:脐旁左右属血分,止痛当归四逆汤,井加姜萸水酒半,又方四物去地黄,加桂生芪炙甘草,红花钱许引生姜。

    

9、脐中痛:痛不可忍,喜按者,是肾气虚寒,宜通脉四逆汤加白芍9克,若脉沉实,口中热渴,腹满拒按,大便秘结,宜三一承气汤。

歌诀:脐痛喜按肾虚寒,痛脉四逆白芍攒,实沉口渴腹拒按,便秘承气加生甘。


10、脐下痛:脐下属少阴水脏,因太阳水府不得阳热之气以施行,致阴寒凝而作痛。少阴水脏虚寒,用真武汤温之;太阳水腑虚寒,用桂枝汤加附子、茯苓温之。又有火逼膀胱,小便不利而痛,宜五苓散。阴虚阳气不化,小便点滴俱无,胀痛者宜通关丸,黄柏、知母各60克,肉桂6克。

歌诀:脐下作痛属少阴,水脏虚寒真武温,太阳水府虚寒者,桂枝汤加附茯苓,又有火逼膀胱腑,小便不利痛沉沉,治宜施用五苓散,通关丸症另求征,小便不行还胀痛,阴虚不化是原因。

    

11、少腹痛小腹是足厥阴肝脏之部,其痛属厥阴肝气不合胞中之血而上行,肝脏不虚者,宜香苏饮加柴胡9克、当归、白芍各6克、橘叶3片;肝虚者,宜乌梅丸,以米饮送下9克,一日3次。

歌诀:小腹两旁少腹疼,厥阴肝气逆而行,肝脏不虚香苏饮,归芍柴胡橘叶增,肝虚宜用乌梅(丸)治,米饮送下日三吞。

    

12、季胁痛:两旁季胁痛,是肝虚,宜当归四逆汤加阿胶,四君子汤去白术加当归、粳米,与乌梅丸互服;两胁之上痛,是少阳之气不和,宜小柴胡汤去枣加牡蛎、青皮。

歌诀:两旁季胁肝虚痛,当归四逆入阿胶,四君去术归粳益,乌梅互服效功高,两胁之上少阳气,小柴去枣牡青疗。


从部位分症,有十二型,这是高士宗医学真传,陈修园节录的,我略加修改,并作歌附之。我对中脘痛手不可近,用灯火爆之,实者用五积效,虚者用香苏饮合当归四逆汤,认为要审慎采用,手不可近,应为炎症,宜用半夏泻心场,清中汤之类,全用温剂,恐引起溃疡或内出血。


临床遇到脘痛患者,如善饥,不食则痛,为胃酸过多,宜用乌贝散,左金丸之类,但饥而欲食亦有虚症,实症不食则剧痛,虚症饥则欲食,其痛不甚,嘈杂难受而巳。


胸腹痛症甚多,不善辨证,即不能显效,1986年5月,有一右少腹剧痛的患者,其症为食滞气结,西医检查不知是什么病,打针止痛,只有数小时之效,我用药一剂即止,其案如下:

郑××,男性,54岁。

 病历:226701号。

 时间:1986年s月17日。

 病症:右下腹剧痛,有糖尿病,小便赤,大便涩少,腹胀,食纳不振,亦厌食,食后更不舒,脉沉涩,右关滑,舌苔厚。我断为内有宿滞,用大异香散加减。

 处方:藿香9克  益智6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青皮1.5克   陈皮6克   山楂6克 桔梗9克   枳壳9克   木香1.5克   桂枝6克   白芷6克   苏梗9克    甘草3克

 上方服一剂,排出积粪甚多,腹印不痛,服三剂,胃纳增加,5月23日二诊,舌苔仍厚微黄,胸腹尚不宽,改用枳实消痞丸加减:

  处方:西党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12克   麦芽9克   姜半夏9克   厚朴6克   川连6克   枳实6克   干差2.1克   山楂6克  木香6克   槟榔9克   甘草3克

服上方7剂,肠胃功能正常,胸腹无任何不舒感觉,此症经X光照相,超声波检查,无任何发现


患者愈后诉说:我右腹痛剧万分难于忍受,到医院请治,打一针,两小时才可止痛,过六小时,针的药力失效了,又剧痛,医院检查,无异状,只查出血糖高,和白血球数字上升。每天打止痛针,每天痛得不得了,真是要命,不是中药救命,恐怕要……”。患者体质肥胖,可知营养甚好右关脉滑实,腹胀厌食,是有宿食积滞之征,由此证明四诊合参,可以诊出病之真实结果,辨证非难,第一要先能找出证据,否则任何科学仪器,都无作用。


我在台北临床,起先不敢接近西医,1955年台北市空南二村有一个姓吴的小孩,患慢性肠炎,住医院月余,服特效药无用,请我出诊,我不愿,其治案载《台北临床三十年》。慢性肠炎,拉红白粘液,看来和急性肠炎拉出来的便粪一样,但服肠胃消炎剂不生效果,我用吴茱萸、炮姜、当归、白芍、木香、厚朴、川连等味为方治愈,曾治愈多例。吴小弟是第一例。慢性肠炎,为虚为寒,宜用温剂

    

中医将西医所谓的肠炎分为二症,一为痢疾,拉出来的粪便是粘液,或红或白;一为泄泻,拉出来的粪便是稀溏,水带渣滓。治慢性痢疾用温寒养血消炎药如上方,治慢性腹泻用温脾利水药如理冲汤之类。治腹泻常避用阴腻药,但有例外,我曾用景岳新方清流饮治愈发热腹泻重症,并撰短文于杂志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