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言外翻膝

 昵称Ic6Ik 2016-05-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大约有10%合并外翻畸形(胫骨解剖轴相对股骨外翻大于10°),这种畸形可能由先天发育不良导致,也可继发于创伤,骨病,以及各种类型关节炎,常伴有一系列骨缺损和软组织不平衡。其中骨缺损大多来自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外侧平台,软组织的不稳定有可能包括外侧结构的挛缩(髂胫束,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后外侧关节囊及腘绳肌等),内侧支持结构的松弛以及与之伴随的膝关节不稳定。同时膝外翻的病例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髌股关节问题。

         

        很复杂么?其实不复杂,首先可以简单的分两个步骤来评估一个膝外翻的病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第一步:判断外翻畸形来自关节内还是关节外。

一般X片可以很直观的提示我们患者是否有创伤后的改变,但是先天性的改变则需要我们去测量X片。首先看股骨侧,一般正常膝关节正位片,通髁轴线与关节线基本平行或者有1-3°的夹角,如果膝关节外翻伴有这个夹角的明显改变,大多畸形来自关节内;反之如果膝关节外翻,但这个夹角基本正常,则提示畸形来自关节外。胫骨侧原发畸形则较少见,可以用胫骨解剖轴作垂线观察与关节线的角度来判断


          关节内的畸形一般可以通过截骨和软组织平衡以及限制性假体解决,关节外畸形低于15°尚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基本满意的疗效,超过15°则最好先行截骨矫形后再行关节置换。






第二步:判断是伸直位外翻还是屈曲位外翻,或者二者兼有。

大多数膝外翻仅伸直位有表现,屈曲时则消失,明确外翻何时出现对判断外侧副韧带张力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快速屈伸膝关节,用手触摸大粗隆,如果大粗隆基本保持原位,则提示屈曲位基本不存在外翻;反之如果出现大粗隆往复的滑动,则提示存在屈曲位外翻,只不过由于小腿下垂后,外翻被股骨外旋掩盖。


一般认为,如果仅有伸直位或者屈曲位有外翻表现,意味着外侧副韧带长度大致是合适的(手术会比较简单);反之如果不论伸直屈曲外翻都存在,有很大几率侧副韧带是挛缩紧张的,需要术中进一步判断紧张程度(多半要准备限制型假体保驾护航了)。


明确分类后,您已经决定挑战这个手术了,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需要按流程截去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骨头,其中股骨外翻角适当减小以减少外翻畸形,并且尽量少截骨(均以内侧为准,截基础骨量,外侧够不到的可以使用金属垫块),避免松解之后没有合适厚度的垫片可以安装。大多数轻度外翻患者截骨即可矫正力线,轻松结束手术。


较严重外翻的患者则需要做外侧稳定结构的松解,具体策略还需参考内侧副韧带的状态,是正常还是相对松弛。外侧松解可以用手指触摸伸直位膝关节间隙来判断紧张的部位,大致顺序是:完全切除后交叉韧带-->松解关节囊后外侧角-->松解髂胫束(点刺拉长,甚至完全切断),直至松解腘肌腱和外侧副韧带(较少遇到,尽量少动,避免影响稳定),注意避免腓总神经的损伤。软组织平衡后大多可以使用普通假体完成手术。


如果内侧副韧带已经比较松弛,使尽办法松解外侧也没办法平衡间隙(通常认为内侧间隙大于外侧间隙4mm以上),则无法使用普通假体来解决问题,考虑安装限制型假体来获得稳定膝关节。


~~护士MM~~换工具了……??什么?没准备!!  ¥……&¥&……%&


如果您一定要挑战高难度,或者患者实在没有经济能力使用限制性假体,可以考虑短缩拉长的内侧副韧带。一般常见的几种办法:①内侧副韧带股骨附着点附近八字缝合紧缩,相对简单,但是效果相当不确切,可能需要患者长期带膝关节支具。②股骨侧滑移截骨,这个技术相对成熟,在股骨内侧髁垂直截去5mm左右,分离内侧副韧带止点,通过间隙测量块寻找合适的附着点,用2枚以上螺钉固定(必须打到对侧皮质,否则会拉脱掉),通过一段时间的制动,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③参考关节镜收紧韧带的方式,离断内侧副韧带股骨侧止点,斜向对侧打隧道,用线拉紧侧副韧带,使用纽扣钢板固定于对侧。此法仅见于零星报道,可靠性不可考。


膝外翻相对内翻是比较复杂的手术,这里简单的写了些膝外翻的分类和治疗策略,聊以大致理清手术的思路,真正下手各位务必再三注意!


 参考资料:人工关节置换临床实践与参考!

          

          胖子潘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