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前那些吹牛的手机都去哪了?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5-03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随魅族第3场演唱会,哦不,是发布会落幕,神奇的4月接近尾声。上学的时候,编辑君不看电视剧、电影和综艺,最喜欢看发布会(当然,还有科技美学。。),想知道最新鲜的产品和技术都是什么样子。

后来看着看着,编辑君发现发布会有些变味儿了。其实想想苹果还是挺良心的,几乎都是和自己比,不吹牛B也不拉仇恨,安静的做美男子。

即使这样也躺枪,动不动被生态化反秒杀啊什么的,你懂的。。

几年后,编辑君毕业了,进入这个圈子后发现,水还是挺深的。

当然,上文只是铺垫,我们讨论的并不是这个。

华为P9推出时,余承东又放出狠话:未来2~3年,互联网手机必死无疑。

这是“余大嘴”第N次在不同的场合做出相同的预言。

2~3年或许有争议,但几年前风生水起的互联网手机都死伤大半。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手机的友谊小船怎么说翻就翻了呢?

首先,什么是互联网手机?

其实,“互联网手机”是针传统手机的概念。以小米为例,依靠整合MIUI、产业链和互联网营销一炮而红。

“低价”是最有效的方式,性价比远超过“中华酷联”等传统手机。因此,小米超过那时的“中华酷联”是早晚的事。

小米的成功几乎震惊行业,各家也经历了“看不起-模仿(抄袭)-敌视”的全过程,也引发互联网手机的高潮时间。

一加、荣耀、奇酷、努比亚、魅族、乐视、锤子和ZUK算是正常的,还有大可乐、欧盛、小辣椒和云狐等千奇百怪的名字纷纷出镜。

似乎所有人都看到互联网手机的红利,2012~2013年也是智能手机增长率的最高峰,这段时期我国智能手机品牌近500家。

好景不长,仅2014年就有130多家智能手机品牌消失。随2015年大可乐倒闭后,我们又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手机的出路。

大可乐CEO丁秀洪在官微表示:“手机行业的发展和紧张的残酷性要远远超出想象,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们无法找到更多的策略和方法来突破这种困境。”

大可乐的消失不会是个案,随中国智能手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和大可乐相同命运的互联网手机厂商不在少数。

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先驱,2015年也混的一般一一小米Note冲击高端失败、红米Note2遭遇换屏门,最终2015年出货量定格在7000w台,未达预期目标。

虽然初期的粉丝经济和互联网传播都是优势,也收获相当多红利。可研发能力不足、线下渠道薄弱和品控不过关等缺陷逐渐暴露,这样的增长不再有可持续性。

如今主流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有20个左右,剩下的几乎每家背后都有大佬支撑。但当年依靠互联网思维登场的大可乐、小辣椒们却销声匿迹。

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加剧,消费者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对厂商的设计研发能力和软硬兼综合实力是极大的挑战,这些中小品牌在这些方面有很大欠缺。

早期的中小品牌多集中深圳,依靠产业链上游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代工厂可以款速响应,但随小米和“中华酷联”等大体量厂商开始涉足千元机,借助规模效应,形成更低的成本优势,这对中小品牌的冲击的非常大。

那时运营商定制曾是我国智能手机最大的销售渠道,小米的成功或多或少也依赖运营商。

其实,小米“限量+抢购”的期货模式算下来的出货量并不多,运营商一出手就是百万,这中间的利害还用多说么?运营商进到货,所有营业厅都开卖,不需要小米花1分钱“运作”,坐享其成就可以。

另外,由于中小品牌没有进入运营商采购名单,出货量还少,没有议价的话语权,预装也谈不来(央视曝光过预装暴利,如果出货量大,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可惜的是各家巨头涉足千元机后,中小品牌的出货量被极大打压),多处受阻后也只剩下被淘汰的命运。

或许我国智能手机用几年时间发展到这个阶段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除了功能和性能,用户对品质有更高要求,有不少换机用户愿意高价为“逼格更高”和“体验更好”买单。说到底,智能手机是体验化产品,体验始终是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