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南山五彦 2016-05-03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神人神兽图案是良渚文化标志性神徽,头带羽毛的神人骑在伏地的神兽身上。神人脸部刻画写实,眼、鼻、嘴齐全,鼻部造型如卷云状,张口露出呲牙,双手五指分明,搭在神兽身上,手臂用涡纹装饰。神兽二眼占居脸的大半部分,形态夸张,与其他五官不成比例,大嘴露齿,有须,鼻部与最距离小,用带有涡纹的刻画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代表神兽前肢和身体。神徽在良渚玉器的布置上,神人与神兽可单独布置,也可上下间隔布置,凡是上下间隔布置的,明显可看出神人骑在神兽上面的含义,最有代表性的是良渚玉琮上的图案。在大型祭祀器物上,神人也可横向间隔布置。不管神人神徽图案竖排还是横排,神人的羽冠均简化成二道突出的弦纹。此二类神徽在良渚玉器上最为常见,另一类被称做鸟纹的神徽也及为常见,一般认为,鸟纹由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眼睛与翅膀抽象组成,有玉器上的刻画显示,上述猜测有误。圆圈代表鸟身,前突赘状物可能是神鸟颈毛,当然也不排除是翅膀的可能性,很多良渚玉器上的鸟神徽已省略了鸟头表达。神鸟神徽得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一个写实的神鸟立于祭坛上的侧面像,祭坛上常绘有形似乌龟的图案。在个别玉器上也能看到鱼的图案,这类图案非常写实,不如神人神兽神徽抽象。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神人神兽神徽在良渚玉器上大量出现,显示这二类神徽的重要性,是良渚人的主要崇拜物。目前,神兽是何种兽类,神人骑神兽代表降服神兽还是仅仅代表神人的坐骑,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和研究结论。笔者从神人与神兽可成对出现和单独出现的现象分析,神兽应是可独立存在的,神人骑神兽表示降服的可能性较大。

纵观中国历史上作为图腾的动物形象及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中,有一类动物形象引起笔者关注,即貔貅,又名辟邪。传说中辟邪有角,善吃,又喜食金银财宝。商朝祭祀用青铜器上,常常纹有兽面纹,又名饕餮纹,与辟邪有着相同的含义,动物造型的辟邪是饕餮纹神兽的形象表达。商朝是由良渚人的后裔建立,良渚大型祭祀玉器的器型与商朝青铜器的器型类同,可以说商朝青铜礼器继承了良渚祭祀玉礼器的传统。在良渚祭祀玉礼器上,存在大量的神兽神徽图案,由此推断,良渚文化中的神兽应是辟邪,即貔貅。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在现代的传说中,貔貅(辟邪)已演变成招财进宝的神兽,是个吉祥神兽。但在《史记》五帝本记中提到“黄帝教熊罴貔貅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由此可见,貔貅属于猛兽类。又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显然善吃的貔貅,在远古并非吉祥神兽,更多的是害兽。因此,良渚人祭祀有害的神兽,是表达要避之,减少对人类伤害的意愿。

良渚人将大量刻有神兽神徽的器物放入墓穴,同样是为了希冀贪吃的神兽不来伤害墓主人。由此可推断,良渚人认为的神兽是深藏于地底下而不是在天上的,故良渚人祭地的重要性要大于祭天。良渚人已处于农耕社会,土地的产出更为重要。他们认为一切源自土地的粮食,其产量受神兽的控制,藏于土地中的神兽吃掉了本应从地里产出的粮食,当神兽极度饥饿时,甚至会从土地里出来伤害人类。祭祀是唯一让神兽降服的唯一途径。

玉乃美石也,古人对这种美石的成因不甚明了,但认为是来自于地底下的财富,这些财富的拥有者或许就是神兽,是神兽的宝藏,古时有种说法,美玉是神兽的食物,近代对此种说法多持否定态度,但古人认为玉有特殊的作用是肯定的。目前,考古发现大量的良渚时期玉琮和玉璧,多出自墓葬。因此,普遍认为玉琮和玉壁是礼天地的器物。但问题是这些玉器是否只代表明器?是否只在墓葬中出现?。《山海经》多处描述了祭祀用食物和器具,祭祀后用具埋入地下的习俗,可见是给存在于地下的神灵所享用的。

在良渚玉器中,可以发现大量的装饰佩戴用玉器上也刻有神兽图案,比如玉梳背、玉璜、玉镯等。在这些玉器中,主要是神兽图案,几乎不见神人图案。显然,神兽是独立于神人而存在的,它是良渚人信奉的主角。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良渚文化神徽探秘

现代人将貔貅视作招财的吉祥物,而其辟邪的功能相对弱化。其实,在南北朝以前,作为辟邪用的貔貅大量用于墓葬,其主要功能是辟邪,是用来保护墓主人不受妖邪侵蚀。从良渚时期的兽面纹演变到南北朝时期的神兽尊,近3000年间,貔貅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演变的脉络还是有迹可寻。良渚时期的神兽形象是大眼、咧嘴露齿、倒丁字鼻、有脚、有爪。商朝时,青铜器上用抽象的图案同样表达了这些元素,给人以凶猛威武的感觉,在这个时期,龙的形象已经出现,其地位与貔貅开始平分秋色,凤的形象尚不占主要位置。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貔貅的形态开始立体化,其地位也已让位于龙凤,从中也可说明龙凤崇拜起源于中原文化,西周以后中原文化已起主导地位,良渚文化随着商朝的没落而被逐渐边缘化,但良渚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之内,许多目前普遍认为是中原文化的东西,其实来源于良渚文化。比如,用玉器辟邪、防腐;各类祭祀器造型;家族祖先牌位的形式等等。汉朝出现强调中原文化的正统性,非中原文化受到排挤,但由于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经过商周时间的混合传承,已很难彼此区分。中原文化的基础在汉朝已基本定型,其正统地位自此没有再做动摇,即使在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中原文化的主体地位也是牢不可破,所有外来的文化只能被融入、吸收。

良渚玉器神人及神兽身上多刻有涡纹,其表达的含义尚不清晰。笔者认为有二种可能,其一,表示花纹,即豹纹。其二,表示谷纹。从目前发现的良渚玉器上看,涡纹大量存在,其不仅出现在神鸟神徽上,而且也出现在玉壁上。因此,最大的可能还是谷纹,良渚文化属于农耕文明,祈求谷类丰收是部落最大的愿望。如涡纹即是谷纹,则兽脸纹代表的是能主宰粮食丰歉的神兽。在远古时代,良渚人对自然的敬畏产生的神灵崇拜,从黑夜中猛兽发光的眼睛得到启示,用最令人胆战心惊的大眼睛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感,是理所当然的。这些涡纹在商周时期演变成云纹、皿纹等各类纹饰。商朝开始出现的玉跪人是否是良渚文化神人所演化尚待进一步考证,目前,文博界普遍认为的玉跪人是贵族的说法,尚缺乏有说服力的起源说。

良渚文化另一神徽是鸟纹,由于其主体与神兽眼睛的表现手法一

致,故有学者称,良渚人同样用眼睛来表示鸟纹,笔者通过对良渚玉器研究后发现,上述表达并不准确,那个眼睛状图案其实表达的是鸟的身体,鸟首与鸟尾在绝大部分图案中被简化,左图清晰地描绘了神鸟神徽的全形态,其鸟首、鸟尾位置非常精准,唯一尚待研究的是位于鸟胸前的部位所表达的是什么?翅膀,还是胸毛?如果是翅膀,那其表达的是飞翔还是孵卵?如果是胸锦毛,则仅表示神鸟的外形,如果是飞翔,则表示通天,如果是孵卵,则明确暗喻生殖。还有一种常见的鸟纹是一只站立于祭台上的神鸟侧面图形,鸟的造型非常写实,祭坛部尚可见龟似图案。此图案中鸟身下的多个圆圈代表什么含义?如果是鸟蛋,侧此图案就不是鸟立祭台,而是神鸟孵化图,象征多子。综合二种鸟纹分析,鸟纹最大可能还是祈求多子。史前古人最始的信仰,死后并非追求升天,而是入地为安、进入仙山。中华文化中,战国晚期道教的出现,天、地、人、鬼四界的论述被世人广泛接受,天界神仙、得道成仙升天始成为人间追求。由此,原始崇拜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宗教发展。史前古人由于生活资料匮乏,追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避害求平安是其最大的愿望,因此,原始崇拜物必与之相关。纵观良渚古人所崇拜的图腾,似乎可以推测如下含义:神人是具有法力的先祖,化身为巫神;神兽即辟邪,主宰着土地的财富,凶猛贪婪;神鸟代表多子,是人丁兴旺的象征;龟代表长寿;鱼代表丰产;涡纹代表谷类。

良渚的祭祀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是最为完善的,这也是夏朝禹任命欢兜来主持祭祀礼仪的原因。神兽形象,随着良渚后裔建立商朝,其在兽面纹在青铜器上得到了再次重现,并成为列朝皇家装饰用纹。龙凤崇拜源于中原文化,周朝开始成为主流纹饰,良渚神徽辟邪的作用逐步淡化,汉以后辟邪与麒麟、雄师一起成为祥兽,更多的是赋予了避邪、去灾、招财进宝的功能。当我们手捧麒麟时,有谁会想到其历史可追溯到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历史总在发展、演变,但我们的根永远不会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