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符氏郡望与堂号

 jtq感恩一切 2016-05-03
  符氏郡望

  郡望,顾名思义,即是指某一地方行政区域中的名门望族,通常包括两层涵义,一是郡中的望族,二指望族的根源地或发迹地。因郡望即把望“族”和其祖居地连接为一体,所以她也成为子孙后人追本溯源的情结所在。虽然作为一历史名词,随着其社会附着体的消亡而或沉与史海,但郡望一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更成为联结海峡两岸,海外华裔,炎黄子孙们的重要情感纽带。

  符氏郡望中历史最久、影响最为广泛的即为“琅琊郡”,其不仅为符氏子孙后裔所公认,更是多见于各家史籍、典册。最早记叙符氏郡望“琅琊郡”的资料见于唐代敦煌文献《贞观氏族志》残卷,“琅琊郡六姓:王、颜、诸葛、惠、符、徐”【1】另《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也载曰:沂州琅琊郡六姓有符氏【2】。

  纵观符氏家族历史,《贞观氏族志》能够收录符氏郡望,并将其列为琅琊六大郡望的缘故何在?正史中已无从考证,即使符氏宗族的谱牒文献中也难得端倪。考其原因,应不外乎两点:一、符氏,乃鲁国国君后裔,鲁顷公嫡系长孙;二、中唐时期符令奇、符璘父子的拥君护国之功。

  “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符氏),琅琊”【3】,从该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是符氏郡望能够入志的重要原因之一。贞观五年(631年),因太宗不满于山东及江南士族在社会上的声望,责令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等“遍责天下谱牒,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辩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经过核查考辩,“于是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幹(山东士族)为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颁于天下”【4】。

  《贞观氏族志》的目的旨在建立以李氏皇室为首,以外戚、功臣为核心的新的门阀体系,而符氏宗族能够位列琅琊六大郡望的具体原因已不得而知。考当今临沂符氏宗支的历史只能上溯到明末清初,至于其源于何时,已不得而考。据当地人介绍,康熙七年(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被估测为8.5级,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地震记载),

  [1]《北平图书馆馆刊》5(6)《敦煌丛书》(1931),转引自:毛汉光著:《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2002,P440

  [1]转引自: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P3029

  [1](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二,三六七条,卷二,1994

  [1]《资治通鉴·唐纪十一》,一百九十五卷,中华书局,2006

  “城楼垛口、监仓衙库、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1】,一切的家族文献、文物故址也随之荡然无存。另据海南《义阳堂·符氏族谱》载,唐朝初年有符敦敏者,“(唐)赠节度使,迁沂州府(今山东省东南部)”【2】,但其影响似是尚不足于成为当地郡望,但其四世孙符令奇,却是在建中三年平定李希烈反叛的战争中立下首功,并为此英勇就义,在事后的封赏中,唐德宗封其为琅琊郡王,赠户部尚书,其子符璘加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后又擢拜辅国大将军,行左神策将军知军事,拱卫京师凡二十年,次子符琳授检校太子宾客,琅琊郡公,三子符瑶授沂州别驾,琅琊县男。【3】至此,符氏家族可谓显赫。

  须要指出的是,符令奇父子之所以能成为贞观时间琅琊六大郡望的入选标准,并非时间上的错误。据台湾学者毛汉光先生考证,现今存世的《氏族志》并非贞观年间的初奏本,而是后世士大夫的私修本,“今日所见《北平藏谱》保持《氏族志》初奏本的外壳,内容略有变更,……撰成于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距初奏本已一百零八年以上”,而收藏于伦敦的谱本则是“撰成在元和十五年至咸通十三年间(820-872年),其承袭关系亦难考证”。【4】

  考符氏家族史,其另一郡望之地为陈州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地)。符氏根在琅琊,得姓之地咸阳,而其家族最为辉煌史实为五代、宋初时期,其地缘即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地,古称宛丘。五代十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符存审即宛丘生人,也是他开启了这一时期符氏家族的盛世伟业。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丘人,欧阳修《新五代史——义儿传》中,惟符存审复其本姓,别自为传。正史记载其:“为将有机略,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与周德威齐名”,【5】而符氏族谱载其有九子,分别为彦超、彦饶、彦图、彦卿、彦能、彦琳、彦彝、彦伦、彦昇,其中以四子彦卿最为知名,《宋史》有传。符彦卿,字冠侯,陈州宛丘人,“将家子,勇略有谋,善用兵。存审之第四子,军中谓之‘符第四’,……辽人自阳城之败,尤畏彦卿”,【6】周太祖郭威时期,先后封其为淮阳王,大名尹、天雄军节度,进封卫王,周世宗时拜为太傅,改封魏王,周恭帝即位加守太尉,宋太祖即位,加守太师;周世宗宣懿皇后、宋太宗懿德皇后,皆其女也。同一时期,符彦卿父子兄弟,多封王拜将,其祖父符楚“追封吴王”,【7】父存审封为秦王,其兄弟子侄领兵一方、出任中央及至地方军政要职

  【1】谢毓寿、蔡美彪主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PP182-184

  【2】符国海主编:《海南符氏族谱》,2003

  【3】《长安历代名碑·苻(符)璘碑》,陕西省博物馆藏本,1990

  【4】毛汉光:《敦煌唐代氏族谱残卷之商榷》,录自于《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2002,PP426-445

  【5】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4

  【6】《宋史·符彦卿列传》,卷二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85

  【7】李源河主编:《翰墨石影·符昭愿墓志》(五),广陵书社,2003,P8

  卿一门二后,累朝袭宠,有谋善战,声振殊俗,与时进退,其名将之贤者欤?

  现今符氏宗支分布于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海南乃至东南亚者多为该支之后。江西符氏尊符存审为一世祖;江苏丹阳等地尊符彦卿为一世祖;浙江余姚迁徙世祖符承谟,实为符彦卿之孙;海南渡琼始祖符元生,原籍即为河南宛丘,等等,以至近年来国内外各地符氏宗支多次组团至古宛丘地域寻根交游。也正鉴于符氏家族五代、宋初时期的声名显威,现亦成为当前史学界关注、研究的热点,《从宋史·<符彦卿传>谈宋太祖对元老功臣的政策》、《符氏家族与宋初政治》、《北宋外戚将门陈州宛丘符氏考论》【1】等研究成果即是对这一时期符氏家族的品评。

  符氏堂号

  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是用来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也是寻根联谊的又一重纽带。但堂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地,或以其声名最为显赫的郡望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狭义的堂号,多指宗支迁徙后另立的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堂号或郡望之外,又多以新迁徙地域名称、或先世之名号、德望、嘉行、或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等等自立堂号,其形式多样,但都意在彰显先祖之功业、美德,或教化族人如何修身、处世。

  符氏家族人口相对不多,但其分布不可谓不为广泛。据估计,仅就其人丁分布在国外及港、台者即达三十万之多,这在其总人丁的比例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各姓氏,也正因为此,符氏堂号数量为之众多。

  符氏郡号或称总堂号即琅琊堂,其成名原因与郡望相同,但需指出的是“符氏根在琅琊”,并非传统中所认识的符氏宗族辟姓后即在琅琊(今临沂地带)发迹,此处的“根”是指其受姓始祖雅公的祖籍地,即鲁国末代国君鲁顷公生息的地域。现今居住于琅琊故籍地的符氏宗支应是后来才迁入的,具体迁徙年代不详,而非直接承袭其受姓始祖符雅公,有史可考最早迁入临沂的始迁祖为唐朝初年的符敦敏,“(唐)赠节度使,迁沂州府”,但现今“琅琊堂”已为符氏子孙所公认,如浙江余姚的符氏祠堂门楼的顶脊即刻有“琅琊流芳”字样,湖南的符氏族谱亦标明“琅琊郡甘霖堂”,分布在各地域的符氏宗支为纪念先祖,更是喜好逢年过节时刻在厅堂前悬挂一对大红灯笼,上标字样,亦是

  【1】胡坤:《符氏家族与宋初政治》,见于《宋史研究论丛》(第六辑);何冠环:《北宋外戚将门陈州宛丘符氏考论》,见于《中国文化研究学报》,2007年第四十七期(新第十六期)

  “琅琊”。

  符氏另一堂号,亦是当今使用群体最多的堂号乃“义阳堂”,主要分布区域为海南、东南亚侨众聚居的地区。其来源是因中唐时期的辅国大将军符璘公,符璘军旅时期曾被封为义阳郡王,其后裔“因袭符氏始祖鲁顷公雅以职官取姓氏之先例,唐代先祖取封爵之名,在家居大堂横楣书刻‘义阳堂’,取名义阳堂,寓义于符氏忠义之名节,以祈后世祭典列祖列宗,不忘先祖重义忠君、殉身爱国之精神,使符氏忠义家治传之万世”【1】

  符氏堂号中以纪念先祖功德而命名的还有“惠民堂”和“玉玺堂”。惠民堂主要分布区域山西洪洞县一带。“惠民堂:宋朝符惟忠为西梁院副使,不久升开封主簿。他会治河,惠民河和刁河合流合流,惟忠筑闸杀水势,从此无水患,民感其惠”【2】,始得名。玉玺堂则主要是为纪念其受姓始祖雅公而得名,主要分布区域为安徽蚌埠、怀远一带。

  而其他各地域的符氏宗支则多是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自立堂号,如湖南衡山、益阳等地堂号为“甘霖堂”,湘西则为“眘笽堂”;江苏丹阳符氏为“榖贻堂”,无锡符氏为“任德堂”,常州符氏为“优然堂”,苏南则为“积善堂”,或“忠厚堂”;浙江余姚符氏为“显承堂”,衢州符氏为“明远堂”;江西新建县符氏“衍庆堂”,永丰县为“敦本堂”,南昌为“崇礼堂”,婺源县为“绍源堂”;山西朔州符氏为“善修堂”;山东郓城县为“志远堂”;川东达川符氏为“报本堂”;广西博白符氏“追远堂”等。

  以先祖名号命名的堂号则是福建地符氏的“绳武堂”,源自于其北宋年间的先祖符绳武。

  作者:符孟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