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建英:写作应情感至上

 虹72 2016-05-03


徐建英:写作应情感至上

 
  红薯
 
       微小说胜在微妙。微者,体察入微。如果短而平,再短也是冗长的。而妙,即创造性与独特的内涵,见人之所未见,挖掘别人未曾留意的思想内涵。
      喜欢小小说,到走近小小说正式成为小小说作者至今,刚好四年时间。记得我获2013年度小小说十大新秀后,友人问我,你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写作就是不憋曲自己,自己和自己对话,闲了得空了,自己和自己聊聊天。
  如此简单?
  是的,如此简单!
  当然,还有些话我没再接下说。我没有莫言等大作家有着天赋异禀的写作能力,也没有为人师者口若悬河能讲出一大堆隽永智慧的人生道理,成为点亮别人照亮人生的明灯。我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只凭一颗心写作,带着有温度的情感在触笔的。能把自已平凡的人生之旅变得轻松、欢快些,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意义。至于能否对他人和社会有益,当然,也企求文字上多少有点造化。
  2011年7月的一天,打理店铺的空隙,我在网上闲逛,无意中一头闯进小小说作家网。那些小小说每篇均在1500字左右,文虽短,但语言的精准,人物个性异常鲜明,情节安排也是独具匠心。作品的现实感非常强烈,充满了生活气息,一如发生在我身边,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作品读完仍然回味无穷,它们就像一只只小小的精灵牢牢地吸引着我。有时遇到些迷茫的时候,搜些优秀的小小说来读,也能让我茅塞顿开。从那时起,我好像发现了一个精神的富矿,闲下来的时间就留在小小说作家网,看那些让我读来酣畅淋漓的文字。
  其时,小小说作家网里的佛顶山征文大赛正如茶如火地进行着,我逐篇追帖学习,并一路追看、跟帖、点评。半月后,我也贴出了首篇小小说作品《凉风拂过的夏天》。不多会,这篇作品就有许多文友跟帖,让我受益匪浅。其时,小小说高级研修班正在招生,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小小说作家高海涛的学生。
  相对,我是接触小小说比较晚的学生。高海涛先生推荐了《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小小说三十年》《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国小小说典藏品》《中国小小说金麻雀获奖作家作品集》等书籍给我,一点一点引导我走进小小说队伍。其间,我也得到杨晓敏、刘建超、夏阳、非鱼、红酒、雪弟、卧虎等众名师的指导和鼓励,特别就刘建超老师,在我创作上提出的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也曾经幼稚认为,小小说是最好写的,1500字讲一个故事多容易啊。到自己真正写了,才发现自已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可笑。小小说不是短篇小说的压缩版,再好的短篇缩写成的梗概,也不会成为好的小小说。它最忌的是削足适履,压缩干粮,好比是一只大象和一只蜜蜂,不能说大象就比蜜蜂有用,好比不能说独轮车就是汽车的轱辘一样。同理,小小说就是小小说。
  我也曾经尝试过不少小小说写作技巧,天马行空地虚构,比如单线串珠,双线交叉,反复回环,前后对比,甚至链接式手法我都尝试过。结尾画龙点睛,首尾呼应,仅一个欧·享利式的出人意外,我一度特别热衷这种手法……但感觉这样写下来的文字,斧痕的印迹还是过重,且空洞而乏味得很。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提笔写字,因为不知如何动手的好。
  回顾数年来我读过且喜欢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真挚,读后回味无穷。我尝试抛弃章法,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反复打腹稿;创作时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溶入自己的情感在其中;叙述中尽量让场面感强烈些,把每一个细节做到精致,然后适当地运用技巧,照应铺垫和伏笔……这些带着情感写下的文字,都平安出嫁且多处转载,也就是这些充满情感的文字,连同我和名字一起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小小说刊物上,数次在全国性的小小说征文大赛中获小奖,连续三年出现在年度小小说选本上,被评十大新锐作家,十大热点人物,签约湖北省作协2015年青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然,每个人行事的方式不同,写作的历练不一样。而对于我来说,小说最深刻的东西就是情感。小说首先要在情感上打动人,然后再判断其别的价值。写出了情感,日常生活亦有其深邃的精神性。写最熟悉的东西,写那些曾经打动过我们心灵深处的东西。
  人,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而文字,只有渗透有温度的情感才会打动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