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新秀徐杨![]()
丹青妙手 ——记画坛新秀徐杨 提起徐杨,艺苑里的人不会陌生。一是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徐杨;二是当今画坛新秀徐杨。 徐杨1980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名字乃中国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所赐。她的父亲徐东法是书法大家,其母杨泓在书画界也颇有名气。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艺术熏陶,徐杨自幼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时代就受到众多老前辈如启功、吴作人、萧淑芳、秦岭云、李琼久、廖静文等众多老前辈的精心指点,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这些大师们也成了她一生从艺的榜样。 徐杨绘画才情在她五六岁时,在一些小石子的绘画中便已有体现。她家楼下有好多石子,她捡了好多拿回家,根据小石子的不同大小、形状,借形画物,以状赋彩,非常生动形象。徐杨作画完全是凭着童心童趣,无拘无束,正是这种自然天成的环境给了她后来腾飞的空间。一次,她的父亲请四川大画家李琼久来家做客,李琼久发现了她画的小石子,非常惊喜,便以画换石,并在给小徐杨画上题字云:“我对画画追求一生,探索一生,求新求变,今见小石子是童心、童趣、童体的缩影,对大人画画很有启发。”还有一次,她的母亲带着她画的“作品”,领着她去拜访艺术大师吴作人和萧淑芳老前辈,还向二位出示了她画的“作品”。二位老人看后说:“天趣自得”。夸她:融四岁,能让梨,徐杨四岁能画鱼。大师们对她的赞扬和夸奖,对她鼓励很大。
为培养徐杨学画,高中毕业后,父母把她送到法国,开始了长达8年的之久的留法学艺生活。她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大茅舍屋画院、法国巴黎创作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在法国期间,徐杨学习涉及面广,在语言、美术等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尤其是油画创作,作品多幅被校方陈列和收藏,硕士毕业时的毕业作品《茗品》还被校方申请为《INDI》法国形象专利。
徐杨的国画,追求自然美、形式美、意境美、气质美,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情趣,融合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追求。她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并捕捉到生活中的美,以自己掌握的绘画技巧去表现自然美,画出了自然,画出了灵气,画出了生动,画出了气韵面貌,展示了时代的审美意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看到她的画以后非常赞赏,在其所画水仙图上题下“仙人九子母,妙笔写风姿”。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秦岭云评价她的国画山水时题到:有大家风范,在评价其水仙画时题句为:“作画以观察物象入手,兼及神韵,徐杨初试得其妙处,趣出法外,可喜也。”著名画家孙大石评价徐杨说:“画有定理,没有定法;有了定法,必定僵化。徐杨所画清新雅洁、气韵生动。”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刘继瑛曾在她的作品《雁来红》中题写到:“傍水依石老少年,今朝少年胜前贤,意气风发样彩笔,缤纷云霞落九天。”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沈鹏先生为她所画的罗汉人物题款:“默坐烟霞散,静观水明月”。 寥寥几笔勾勒出僧者的神情动态。沈先生认为,面部最为精彩,笔笔到位,造型准确,惟妙惟肖。 徐杨的油画思路较宽,有人物,有动物,有风景,既表现了西方古典现实主义的风貌,又突出了个人崇尚自然的风格,画风贴近生活,视角开阔,色彩淡雅,简练中内涵丰富。她的油画作品定期刊登在《阳光财富》的封面上。
徐杨现为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邀画师、、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出版《十六应真造像》、《徐杨画集》、《徐杨油画集》,其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书画报》、香港《大公报》、《艺术名家》、《中国收藏》等报刊均有报道和评介。 徐杨得到中国美术界大家首肯不无道理,这是界内极其难得的现象,她便有了“才女” 的殊荣。 我们相信徐杨在艺术这条探索之路中会走得更远。 作者通联:杞县县委群众信访工作部 电子信箱:kfqxzgz@163.com 手机:13781184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