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低温巴氏奶销售数据专题研究(零售市场)

 gong111 2016-05-03
近年来销售形式

2005年-2010年,在蒙牛特仑苏的带领下,国内高端白奶增长迅速。伊利、蒙牛在全国范围内圈地跑马,国内液态奶消费以常温为主,巴氏奶发展缓慢。2010年,销售额、销售量增长率分别仅为7.68%、-0.70%。
2011年-2012年,国内巴氏奶迎来高速增长期。其中,2011年,销售额、销售量增长率分别达到34.98%、15.28%。2012年,国内巴氏奶销售额、销售量增长率分别达到40.54%、27.75%,刷新历史增长纪录,并且引领行业增长。
2013年-2014年,国内巴氏奶开始向高端突破,2014年,国内巴氏奶销售达到历史峰值,销售额约为41亿元、销售量约为27.6万吨。
2015年,巴氏奶却迎来冬天,出现行业负增长,销售额增长率为-10.3%、销售量增长率为-10.23%。

从市场阵营来看:

光明独占国内巴氏奶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2015年,光明市场份额约51.15%,然而却呈现-14.01%的负增长。三元位居国内巴氏奶的第二位,市场份额约占10.09%,然而却呈现-13.98%的负增长。卫岗、香满楼、新希望雪兰位居国内巴氏奶第三阵营,分别占据国内巴氏奶3.24%、2.59%、2.50%的市场份额。

从销售渠道来看:

2015年,概括来讲,是体量和增速的抉择。2015年,现代渠道占据国内巴氏奶91.5%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率为-10.63%。其中,巴氏奶的主要销售渠道大卖场,销售额贡献达到29.11%,却呈现-16.70%的负增长;而销售额贡献仅为10.93%的便利店渠道,却呈现5.31%的正增长,远远高于行业增长率为-10.3%。

从城市级别来看:

2015年,总体来讲,除乡镇市场外,城市级别越高,销售额贡献率越高,但同比增长率较低。2015年,北、上、广、深、成中心城市,国内巴氏奶销售额贡献率达到39.70%,却呈现-12.14%的增长率。全国A、B、C、D类城市,销售额贡献率分别为23.76%、16.45%、6.12%、2.27%,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11%、-9.80%、-6.28%、10.28%。

各区域市场增长率及权重:

概括来讲,2015年国内巴氏奶销量下跌,主要来源于巴氏奶的主要销售市场均呈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而呈现较大增长趋势的区域市场,巴氏奶销售体量很小。上海、江苏、北京,分别是光明、卫岗、三元的大本营市场,销售额贡献率分别为27.17%、18.93%、10.74%,同比增长率却分别为-13.96%、-16.11%、-10.73%;而同比增长率较高的区域市场,河南、贵州、湖南、黑龙江,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2.06%、39.83%、28.21%、22.61%,销售额贡献仅为0.92%、1.89%、0.55%、0.02%。

结束语

2016年伊始,业内有媒体报道,伊利、蒙牛正在低调策划低温巴氏奶,欲涉足巴氏奶市场,尽管还未得到两大乳企的回应,然而在中国推动品类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消费者的认知,而是厂商的集中引导!目前2016年已过去一个季度,国内巴氏奶能否再次迎来品类繁荣,还需要光明、三元、卫岗等巴氏奶主要销售品牌的集中引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