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五 ——比“多读”更重要的
一
鲁迅先生说,写文章的秘诀在于“多看和练习”。
张中行先生说,作文的秘诀就是“多读多写”,“这正如说不吃饭活不了一样,听来简直像废话,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
两位先生的话,语文老师们耳熟能详。然而,究竟读多少算“多读”?一个小孩子,一个月读多少字,就可以界定为“多读”了?是不是一有空就拿起书来,才叫“多读”?
曾听一位很有名望的专家说,学生读上1000万字,不会作文也难。其言若真,中国语文教学的“诺贝尔奖”,当颁发给此君。办公室的P老师,儿子书房里的书,已经过了200本,P老师自豪地说,这些书,咱儿子都读过了。以每本10万字计,也有2000万字,P老师纳闷的是,怎么就没觉得儿子作文如鱼得水,信手拈来?
我们那一代人,很多人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读了很多的金庸、古龙、梁羽生,至今一个武侠故事也编不出来。也有很多人泪流满面地读了很多琼瑶、席绢、岑凯伦,至今一个短篇的爱情故事也写不出来。
一位老师说,学校搞“大阅读”,挺扎实的,学生读了不少书,只是作文没多大变化。
另一位老师说,教了二十年语文,有一个现象引起我关注: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必定爱看课外书;那些爱看课外书的,却不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二
曾国藩的儿子,没读几天书,急着要做文章。老曾教育小曾,不要急吼吼,要多读、多背,读多了、背多了,文章自然会写了。
老曾教子,我同意。那时候,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言,完全不一样。大量地阅读、背诵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材料,日后才能作文。
白话文流行这么多年了,口头的话跟书面的话,有差别,却不大。现代人写作文,不用像曾国藩的儿子那样,一定要“读”很多的“文言”,才能战战兢兢拿起笔来。
生活里,到处是语言。你去山上,一木牌写着“一棵大树能做成无数根火柴,一根火柴能毁灭无数棵大树”,多妙的话!去上厕所,墙上贴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多有创意的话!电视、电脑、广播、网络、广告、包装袋、说明书、宣传纸,到处是语言,活泼泼的语言,充满生活味的语言。
一定要“多读”,才能写作,这道理越来越变得没道理了。我当然不是说,写作可以不读书。读书的重要性,谁也不会否认。我只是说,别拿“多读”来吓人。哪怕一个字也不识,哪怕一本书也没读,孩子已经可以“写”了。不过不是用圆珠笔,用录音笔罢了。
三
你到书店买书,第一要做的事是找书。你绝不会书架上随便抓一本就去收银台。你在寻找,寻找自己需要的书。
20世纪80年代,只要冠上“金庸”两字,什么武侠小说都能卖个好价钱,于是出现了很多连金庸先生都不知道的“金庸小说”。这个世纪,青春小说只要挂着“郭敬明“三个字,就能卖出知名作家都羡慕的数。有一种阅读,像“追星”式阅读,这种阅读对作文会有啥帮助呢?
近年,给儿童、青少年写东西的作家多了,祖国大地,一夜春风,冒出了无数的“儿童作家”“校园作家”。小孩子读书,凭的是感性,觉得那故事好玩,那故事和自己身边的差不多,买。就像老婆大人,什么电视都能迷上一阵子,都觉得挺好。那样看一辈子电视,也不会拍出一个片子。
我以为,对于作文而言,好的阅读,应“寻找”表达上与你相近的“书”。读到一本与你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书籍,你就有一种冲动,想把他的书全部看完;你就有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不同于当年看“金庸”,它不是来自故事,而是来自作者的表达气质。
读书这件事上,我认同林语堂的观点,阅读,不断发现属于自己的作家。这个阶段读喜欢A作家,下个阶段读喜欢 B作家。这“喜欢”,不只内容,还有语言风格、言语个性、表达气质。
一些人,读一辈子书,一本气质相近的书也没有找到。他始终没找到自己的“师傅”,也始终不会“写作”。他的阅读,从来就没指向过“写作”。他也不明白自己的语言气质是什么。一个明白自己语言气质的人,他的阅读就是真正“有选择”的阅读。我以为,真正的阅读,总是从他明白自己的“语言气质”开始的。
一定要我承认“多读”的真理性,那么,你必须答应我,“多读”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寻找那本“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书。“多读”,显然侧重于“量”,对于写作,更重要的是“质”。“量变”是否一定会引起“质变”?“阅读”的量的积累,一定会引发“写作”的质的飞跃?
一个人寻找到属于“他”的书,质变的时刻就快要到来了。
四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时不时、冷不丁说出让你惊奇的话,那话语是儿童所独有的。
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保护,是发掘,是呵护儿童的语言,纵容儿童的语言,让儿童用自己的“诗”的语言来写作。
著名作家赵丽宏写过一篇小文章叫《用自己的话作文》,说的是小时候,赵丽宏喜欢看课外书,老师表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私下里,老师还要求赵丽宏摘抄好词好句,积累好的语言。很多同学也学着赵丽宏摘抄。赵丽宏先生说,起初一段时间,似乎有点用处,写作文,把好词好句用进去,不久就发觉,这不就是抄袭吗,不就没了自己的话了吗?可老师要检查“摘录本”,怎么办?把自己的话写到“摘抄本”上,交给老师检查。
幸好赵先生发现了“摘录”的没意思,他成了赵丽宏。那些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摘录的同学,一个也没成为张丽宏、王丽宏。读书重要。然而,我反对以积累语言为目的的阅读,更反对以“摘抄”为目的的阅读。我反对猎取语言以丰富儿童语言、为儿童写作打好基础的观点。我反对将儿童看作没有语言个性、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表达能力的理论假设。很多的语文老师,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摘录到最后,学生对摘录深恶痛绝,继而对阅读也害怕起来。
我还反对以读书的名义,用作家的语言来同化儿童的语言。每个人自己的语言才是最好的,最流畅的,最贴己的,最有自己的温度的。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改变学生的语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本性,小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同样的,一个人语言的本性,或许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定好了。
五
理想的状态,是老师看到自己学生的作文表达,呈现出鲜明的语言个性———每个人只要放开心思,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故事,他的语言就会呈现出个性。一个人10岁的时候有10岁的个性,20岁的时候有20岁的个性,40岁的时候有40岁的个性。个性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作为老师,你发现他的语言个性和某位作家相似、相近,你就推荐他去读那位作家的书。正如于永正老师经常念叨的,中学的他写了篇作文,老师评语:此文有老舍风格,建议投《中国青年报》。于老师说,课后,他就把找得到的老舍的书啃了个遍。
这有点难,老师要有大量的阅读,胸中藏着众多的语言个性不一的作家,对作文教学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遗憾的是,阅读和写作能如此打通的语文老师,太少了。
一味讲求“多读”,追求阅读的量,对于消遣是件好事,对于作文未必有用。
来自: ZMXXX995 > 《方法》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白金声:我作文教学的十个主张
白金声:我作文教学的十个主张。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教育,使儿童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指导学生对面临的作文材料进行系统的思考,学会...
我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模仿
我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模仿。我们都知道练习书法须经摹帖、临帖,学生学习作文亦如此,也须先模仿他人佳作。因此,我在训练学生作文时重视模仿,鼓励学生模仿佳作得其巧妙。模仿再阅读和作文教学中随时...
新书序言:“写作进行时”:一个经典的实践样本
习作教学大赛折桂,管见他表达和应对素养之纯青。当下习作教学的根本症结在于只有写作内容而没有教学内容,只有教学过场而没有教学过程。“写作进行时”力主“教学存在”,并作为该主张的核心和支撑,...
凌宗伟:有怎样的理解就有怎样的“主张”
【异史氏曰】几位老师聚在一起谈及如火如荼的“教学主张”的梳理与策划。他们问我究竟怎么看这,我还是那句话先将“教学主张”是什么给...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2014-10-27 21:44:02)转载▼。这本《我的作文六讲》是他2014年新版的书,书中分六个部分:一、我为什么重视“讲评”,二、什么是好的语言,...
一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小叙 - 作文教学
一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小叙 - 作文教学一年级作文教学的意义: 心理学表明,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5至8岁是黄金时期,作文起步太晚就无法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失去了最好的练习说话的机会。一年...
第十八讲:语文教师必须发展多种能力
同时,儿童的说话、作文能力要*教师的说话、作文能力来培养。他说,“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话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10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正视所面对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从“怕写”转变为“想写...
【只因有你】遇见你,真好(刘知林)
以前我觉得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上了涂老师的作文课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好马还需伯乐相”,是涂老师及时挖掘了我的作文天赋,让...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