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妙地批评

 zhw9888 2016-05-04

         销售部经理在电话里气呼呼地将小林叫到办公室,“这个月你的销售业绩怎么这么差呢?你看看小卫,刚来第三个月的业绩就名列本月榜首。这样下去,你还能做多久的销售冠军?”小林正准备解释,销售经理就把一叠厚厚的报表扔在他的面前。

        “经理,我想说说原因……”小林本想为自己申辩,但经理却很不耐烦地说:“你什么都别说了,回去反省反省吧。再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下个月你不能把业绩提升起来,我就要扣你年终奖金。出去吧,你先出去吧。”

        小林忍着满肚子的委屈走出了经理办公室,心里越想越窝火:进公司以来,一直任劳任怨地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使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客户投诉率,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这个月经理派小林去开发的新市场,虽然目前客户不多,但这个数量依然在稳步提升。由于本月总公司发货不及时,致使很多顾客取消了订单,才导致自己的业绩不佳。而小卫被安排到原有的老市场,客户资源稳定充足,客户关系网坚固牢靠,形势大好,自然业绩优异。小林认为经理只看表面数字,不问事实,心里觉得非常委屈。

        显然,经理批评小林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一味用指责的语气和蛮横的态度对小林横加批评、指手画脚,丝毫不给对方申辩的机会。这种强硬的批评方式是一种无情的独裁,是一种生硬的打压,非常没有人情味。这其实不是批评的本意,也起不到批评应该有的作用,反而使对方心生委屈和逆反心理,甚至会激起上下级之间的矛盾,非常不利于今后管理者对下属的管理和领导。

        批评的目的是让下属在批评后有所收获,有助于下属成长。所以在对待下属的错误时,管理者一定要采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批评和训诫。下面介绍几种巧妙的方式给大家作为参考:

▼模糊式的批评方式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了员工大会,领导在会上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公司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人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聊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模糊式批评,用了不少模糊语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他的批评没有指名,并且又具有某种弹性,通常这种批评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正调反唱的批评方式

        这种批评方式是指领导者知道员工的过错但不提出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员工的长处和成绩,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员工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在一般情况下,当员工工作中出现过错时,管理者要及时进行批评。所以员工普遍的心理活动是:一旦出现过错,就等着挨领导的批评。领导者不批评员工,员工心里反而不安宁。当受到领导者的批评之后,心里的包袱也就放下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仿佛员工出现过错,挨了领导的批评,就一对一拉平了。然而从逆向思维来讲,对有些出现过错的员工,完全可以不用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本人或他人的优点,特别和其过错相对立的优点,可以促使其本人扪心自问,主动自我反省,很快认识过错,改正过错,从而收到批评的效果。

▼请教式的批评方式

        生活中有个例子:有一个人在一处禁捕的水库内网鱼,远处走来一个警察,捕鱼者心里想这下可糟了。警察走近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您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污染了?”这情景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诚恳地道歉而去。同样的道理,当下属发觉他的过分行为伤害了你后,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自责的。这个时候,你就没必要厉声训斥他,而应用温和的方式作一个“冷处理”,这样更好。

▼安慰式的批评方式

        有的情况下,员工的错误举止是基于人之正常心理驱使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时候,尽管你对此不能接受,但你也应当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下属的真正思想。或者你会发现如果你站在他的位置上,你也可能这样做,只不过不像他那样厉害罢了。既然能意识到这一层,你就应该注意去照顾下属的心情,在给予批评的同时,也留一些余地,给对方一些安慰。然而,你要明确你的态度是批评性的,绝不可以给下属留下一种鼓励、劝勉的印象,那样同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暗示式的批评方式

        暗示式批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具一定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避免了你在批评某位下属时的直接对立或尴尬。一般而言,这种批评方式非常适合于那些过分献殷勤的异性下属。假设在工作中,你的某个异性下属总是有事没事地去找你这位中层管理者献殷勤,而你又正在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份重要文件的处理中,可她却三番五次来干扰。她以为是好意,要么问问是否用咖啡,要么去打听一番你的工作进程。对于这种下属,你可以告诉她:“我看××倒是很好!安安静静的。”通过两相对照来暗示这位异性下属不要太和你亲近,她自然会心领神会你对她的批评。而这种批评方式既不会暴露自己的不满,又能使下属保住面子,维护了她的自尊,同时也令下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能使她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这可谓是种“一箭双雕”的做法。

        其实,批评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下属不是不能批评,问题的关键是批评的态度和批评的方式是否正确;批评的态度是与人为善,还是粗暴蛮横;批评的方式是合适得体,还是无所顾忌,这就是忠言顺耳与否的根本分界点。



来源:本文摘自《这样管理最有效》,购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