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个书法碑刻让人心生恨意?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天下豪杰云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刘邦消灭群雄统一天下,田横自己所在的国家齐国已经灭亡,但坚决不肯归顺刘邦,他与战友五百人困守孤岛(据说是连云港市前云台田横岗,也有说是在山东的,让他们两地去争吧,我们不管)。刘邦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是个统帅级的人物,很担心他,于是下诏令说:田横,如果你投降,我可以封你或王或侯,如果不投降,我会派兵灭了你。

田横收到消息后,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个人的生命,于是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京城进发。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自刎而死,死前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刘邦,表示自己誓死不降,希望借此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刘邦感动,用王礼安葬了他,还下旨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都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刘邦于是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当那五百人听到田横已经自刎身死的消息后,五百人全部蹈海而死。


这是《史记·田儋列传》上的故事,我第一次读时印像不深,那次看徐悲鸿的名画时,再次想起,盯着画面,想想那些壮士,痛心直至泪下。

是人,谁愿意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刘胡兰这样的故事所以壮烈,在于人用生命捍卫自己的思想。

书法碑刻方面,也有个事,据说也是七个主人公愿意同死,后人以墓碑纪念她们,碑刻名《七姬志》,启功老先生在他的《论书绝句》第八十首专诗提到,原诗如下:

七姬志里血模糊,片石应充抵雀珠。

孤本流传馀罪证,徒留遗恨仲温书。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七姬志里血模糊,指《七姬权厝志》的事儿,话说潘元绍是张士诚的女婿,张士诚是谁,对,就是那个元末起兵抗元“十八条扁担起义”的事儿里的首领。事成之后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祐。张士诚也算是灭元的盖世功臣,但实在是斗不过比他更牛的朱元璋,最后被朱元璋所杀。潘元绍出兵打了败仗,回家后就逼七妾同死,然后焚尸建了一个墓,这个墓的墓志是宋克的书法。后面所说的“血模糊”,即指七妾同死的悲惨状。

第二句,片石,指《七姬志》的墓石,应充,应当拿来充当。抵雀珠:以珠击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七姬志》的墓石应当打碎,用它来当打鸟的石头。

第三句,孤本流传,《七姬志》墓碑的石刻拓本流传下来的只有二本,而且其中之一还是翻摹的,并且“拓墨模糊,展现令人想见七姬血肉”,馀罪证,说是流传下来的墓志刻本是潘元绍迫害姬妾的罪证。

第四句,徒留遗恨仲温书。宋克字仲温,书法水平不错,可是流传下来这样的书法作品,实在是空留遗恨。

《七姬志》里,我们看上图,开头就写“七姬皆良家子”云云,后面还不停地夸七个姬妾如何的“皆”美姿容,“皆”识礼义,“皆”感主恩,“皆”愿同死等……那阵势,仿佛可以跟田横的五百义士的劲头一样,其实,在我想来,可能性不大。


其实,更可悲的是,这个《七姬志》的作者是这三个人,张羽撰文,宋克书丹,卢熊篆盖,三个作者都是潘元绍的账下之人,后来明朝建立,前二人皆被朱元璋政权逼死,卢熊则下落不明,三人先为潘元绍逼迫下写了《七姬志》,又因为政治见解的原因被明王朝逼死,人生在世,实在不是件自由的事儿。

每次看到这个碑文拓本,心中恨意油然而生,一恨志士不展情怀,二恨旧制度对女性的摧残,三恨书家好字不得好用。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8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