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软坚散结:痰乃津液停聚而成,随气运行,无处不到。停滞不行,结聚成块则为痰核、瘿瘤、肿块等症。常用生天南星、生半夏、浙贝母、牡蛎以燥湿化痰,软坚散结。 痰热凝结者,加玄参、天葵子、山慈菇、夏枯草、竹茹、天竺黄等养阴清化痰热;寒痰客滞者加白芥子、鹿角胶、补骨脂、肉桂等温化寒痰。 痰湿流注者则加生薏苡仁、白芥子、陈皮燥湿化痰;痰气凝结者加瓜蒌、海藻、皂角刺、僵蚕、青皮、猫爪草、黄药子等行气化痰之品;顽痰胶结者加礞石、海浮石、海蛤壳等。 活血化瘀消症:肿瘤肿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如刺、入夜尤甚,此为瘀血内阻。常用全蝎、蜈蚣、土鳖虫、炮穿山甲通络止痛;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大黄破瘀消症。 寒凝血瘀,以桂枝茯苓丸化裁散寒行瘀;瘀热者加赤芍、牡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气滞血瘀者加急性子、八月札、水红花子、藤梨根、石见穿等。 祛湿利水消胀:肿瘤患者,痰瘀阻脉,气机不利,脉道壅闭,则水液停积不得宣化,或正气虚弱,肺脾肾三腑虚损,三焦不利,气道闭塞,水湿不化,停滞于胸腹而为胸水、腹水。 常以猪苓、茯苓皮、泽泻、薏苡仁、防己、瞿麦、车前子等品祛湿利水。同时参用温肾健脾,宣肺行气之法。杏仁、桔梗、炙麻黄、桂枝、白术、巴戟天、淫羊藿、附子、肉桂等随证选用。 消食导滞除痞:患者放疗、化疗引起的胃肠道毒副反应,耗伤脾气,或病久体虚,脾胃运化失职,食后胃脘满胀,食滞内停,积而不化,舌苔厚腻,常用枳术丸、保和丸加减。 消法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广泛,但应用要有据适度。应做到“消而勿伐”。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虽擅用消法,但很少单独应用,每与它法配合相兼为用。 调畅气机,痰瘀得化,症瘕渐消: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机调畅,则气血流畅,脏腑功能正常;气机阻滞,血瘀痰凝,相互搏结,成积为形,或为症瘕,或为积聚,或可渐消。 气机调畅,生化有源,虚可得补。故应用消法时,疏调气机法亦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常选用柴胡、香附、青皮、陈皮、枳壳、木香、佛手、乌药、八月札、砂仁等调气理气之品。 健运脾胃,气血化生,绝痰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以及中医消法的应用,均可造成气血受损,脾胃损伤。因此,应时时重视保护胃气。健脾丸、香砂养胃丸、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皆可选用。 清热解毒,以毒攻毒,驱毒助消:癌瘤形成,气滞不畅,痰瘀胶结,久蕴化热生毒,及放化疗引起热毒伤阴,感染引起的内热瘀结等。 在消痰化瘀之时,应兼驱毒,或清热解毒,药选山豆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石上柏、山慈菇、黄药子、冬凌草等抑制肿瘤作用的药物;或以毒攻毒,可选用蟾酥、藤黄、槐花、肿节风、白屈菜、壁虎等药,同时应监测其不良反应。 补虚扶正,攻补兼施,正复邪却:恶性肿瘤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临症要权衡虚实,消补兼施,不可一味消伐。 宜根据病情的标本虚实,轻重缓急,恰当选择攻与补,做到驱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扶正祛邪,邪去正复,扶正与驱邪之法,相得益彰。有形之积,必以消;无形之气,宜当助。 临证喜用水蛭与肉桂相伍,水蛭咸苦平,性缓善入,使瘀血默消于无形;肉桂气味俱厚,温通血脉。并选用薯蓣丸、鳖甲煎丸等攻补兼施剂。 原文发表于《中医杂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来自: ZHENGNS33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