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十)

 江山携手 2016-05-05

三、炼字炼句与诗眼

 

炼字

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贾岛同时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未必很熟。贾岛在“推敲”的时候,幸好冲撞的同样好文章的韩京兆,不但不罪还帮他一起推敲。另外一次,还是骑驴走在京城的大街上,也是冲撞了京兆尹,贾岛正在构思“落叶满长安”,这次运气不好,虽然同是京兆,这个可姓刘叫刘栖楚,结果被关了一个晚上。两次冲撞京兆尹,两次都推敲出千古名篇,一首是《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i]一首是《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ii]

洪迈《容斋随笔》载,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

宋人吴开《优古堂诗话》引欧阳文忠公《诗话》中一个故事:陈公时得杜集,至《蔡都尉》“身轻一鸟”,下脱一字。数客补之,各云“疾”“落”“起”“下”,终莫能定。后得善本,乃是“过”字。其后东坡诗:“如观李杜飞鸟句,脱字欲补知无缘。”

以上几则诗话故事,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大家是如何炼字和。慧洪《冷斋夜话》:“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荆公:“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iii]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髙烧银烛照红妆。”[iv]……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语,韵终不胜。”这些都是说炼字炼句的意思。

刘勰说:“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文心雕龙》),从这里可以看出,一首诗中对字、句、章的明确要求:字不妄下,句宜清英,章要明靡,篇则彪炳。最基础的还是字。所以炼字就显得尤为重要。“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炼字就是反复推敲所得,可以使读者浮现情景,感受形象。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正如陆机所“或妥贴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据宋代诗论家魏庆之在他所著的《诗人玉屑》一书中举的例,认为孟浩然诗“微云淡河汉”,(此为断句)工在一“淡”字;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v],工在一“压”字。王国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vi],据说是从先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据考是南唐江为的断句,全诗已亡失)的诗句化出来的,这里将实物“竹”与“桂”虚化便使整首诗变得空灵秀逸,而成千古绝唱。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vii]“澄”与“破”用得妙到毫巅,“澄”字犹可,“破”字却是人人得见,人人道不着的妙处,如果让我来写也只能想到“散”“走”“移”等等,想不到这个“破”字,“破”字加上下面“洞门开”动感立现,似乎“洞门开”使“白云破”,一种天上人间的境界全出。

 

诗眼

过去的诗论家把诗句中这一个用得精辟的字称做“诗眼”。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诗眼可谓匠心独运,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能语达。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存在。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诗眼在诗中既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或一联,也可以是一段。就是指上面经过反复锻炼出来的好字好词好句。以单个字为诗眼的,如《红楼梦》作者中借香菱之口说:

我看他《塞上》[viii]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这里虽要说明的是:曹夫子实际上也是从前人诗活中抄来的,我又从他这里抄来。(一笑!)这里很形象说明了炼字与诗眼来,的确“孤烟直”、“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圆”表现落日浑厚之美,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则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这“直”和“圆”正是该诗的诗眼。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ix]该句中的诗眼为”咽”和“冷”,它巧妙地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日色”是视觉意象,“冷”是触觉感受,诗人巧妙地使视觉向触觉转移,相互交通,从而更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一句,前人刘辰翁评:“等闲星月,着一‘涌’字,复觉不同。”诗中“垂”“涌”二字描写明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江流涌动着白色月光,此情此景与诗中“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完全交融,使诗人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形象跃然纸上。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湿”(《曲江对雨》),因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令后辈学人颇费心思,苏轼用“润”、黄庭坚用“老”、秦观用“嫩”、佛印用“落”补缺,都不及“湿”字下得精确,诗人乃写长安乱象,与色彩明快之“润”“嫩”不合,花在雨中,不一定就“落”,也未见得就“老(色暗)”,此处“湿”正为诗眼。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吐”和“明”也是诗眼,使画面具有动感,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杜甫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老杜妙用“坼”“浮”二字,对洞庭湖水势浩瀚广阔无边的景象作了精彩的描画,气势恢弘,意境深邃,为咏洞庭湖五言诗之绝唱。齐巳咏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巳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传为佳话。王荆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上文已经讲过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给写活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一个“关”字反衬了春意活跃,一个“出”字则表达了春色扑人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浓烈的生命活力,诗句蕴含着一种冲破压抑脱颖而出的意味,意境深远,韵味深长。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老”、“肥”经由形容词转成动词后,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周邦彦咏蔷薇词:“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我们再看一下同光体最后一位诗人陈散原是如何炼字的《叠韵再答伯夔》:

看截堆盘酒泻盆,万花围客啸歌存。荒区移植开三径,冷月携魂并一痕。夜气自肥虫语静,烟光初漏鹊栖尊。何当蹑屦从诸老,世外餐英卧石根。

四句“并”、五句“肥”都是炼字。前人说“吟安一个字,拧断数茎须”,可见炼字是很重要的,但要有耐心和挚着才能选取一个精微的字眼。有时换好一个字能提升整首诗的品位。

最后给大家谈两个心得,如果听上面这样一说,大家会觉得炼字很玄,其实,一点都不玄,说穿了,所谓炼字就是在很多同类同意的字中拣一个最准确的字,这个字不单要求准确,还最好要不习用即避生。另外要注意尽量的雅,尽量的清,一些浅薄、俚俗的字应尽力避开。第二个心得,我们取前贤作品,将关键字(如我们常说的虚词部位)遮住,然后按我们自己的体会补上,然后反复与前贤进行比较,再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用,我们为什么就想不到,这样长期的锻炼,对我们以后的创作不无裨益。

也举个炼字失败的例子。宋代大诗人王安石著有一首《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诗中“一鸟不鸣山更幽”是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翻案诗句。黄庭坚评王安石是“点金成铁”。同样我们后面谈“诗病”的时候也会举到相类似的例子。

 

炼句

再说说炼句。刘坡公说“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不讲究也。”这是说得很有道理的。由两个或三四个字给成一个词,由几个词组成一个句子,所以有炼字也就有练词炼句。上面说了,炼字是拣最准确的最恰当的字眼,那么练词或炼句是练什么呢?练词很少单独提,实际上包含在字句之内。炼句就是要注意一个句子的句法、音韵、节奏,节奏包括徐疾并通过节奏所传达的情绪。炼句要务新求变,翻出新意,提高境界。实际上炼字练词炼句或练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割裂开来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炼句更比炼字练篇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句子就象三维中的线,承带字词组成全篇,句子不同于单个的字句、词,他单独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构成了一个单独的意思单元,甚至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意义。这样讲,似乎会觉得抽象与枯燥,我们试举前贤的作品看,杜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大家反复读一下,体味一下他的节奏气韵。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一联,单独每一个字可以独立,合起来就传达了大量的丰富的意思。我们说一个句子一般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初写的人,能顺利地表达就不错了。稍微熟练点的可以表达两层三层,而前贤可以从一句里味出几层,就象桂林的九马画山,一般人只能看出两三匹马,厉害的可以看出五六匹,而最厉害的可以看到九匹。后来的义山就深受杜法影响。如“重吟细起真无标,已落犹开未放愁”(《九成宫》)。清朝黄景仁的“不禁多病聪明减,讵惯长闲意气消。”“千载后谁传好句,十年来总淡名心。”(《言怀》)[x]

炼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安排句子的句式结构,上面所举的杜、李、黄诗,就是很注意句式结构的。我们说对仗的时候说到,对仗实际上是句式结构的相同,这是在一联里面,但在邻句里面,也力避句式结构相同,这也是炼句的一个重要任务。哪怕只是一个词组的相同也不行,古人就有齐平之说。句式结构不,是我花了三十年才悟到的,用在对联与炼句中是度人金针。炼句的时候,有时讲究倒装,如杜甫“香稻(有作红豆)琢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如果按平常的意思去理解,会被老杜理工糊涂的,其实正常的表达当读成“鹦鹉琢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咏怀古迹五首》)正读当是“春风省识画图面,月下空归魂环佩”。“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正读当为“频繁三顾天下计,开济两朝老臣心”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倒装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音律方面,一是句式结构,与邻句避免平齐之类。如《蜀相》一首,“频繁”“开济”与上联是“映阶”“隔叶”与下联的“出师”“长使”就会平头,这样结构一调整救了三联,让整首活了。

前面说过的诗眼,多指一字或一词,也有以句为诗眼的如陆机《拟明月何皎洁》:“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赴洛道中》:“虎啸深涧底,鸡鸣高树巅”,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等等,都是练的句,都是诗中的眼。古人说山无常貌,水无常势,便是炼句的要点,桃红柳绿,山青水秀,第一个人写出来应该是奇才,好句子;第二个人跟着写出来便成了庸才,因为是抄袭,人云亦云,陈词滥调,全无新意了。

 

但是总体有一句话,叫做炼字炼句虽然重要,练意更重要。什么叫练意?“极无两致”“尽不可益”而已。一首诗中不可能有两个中心(重点),重点所在点到为止,不可恋恋不舍,此练意之所在。

 



[i]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ii]忆江上吴处士(贾岛·唐)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iii]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iv]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v]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vi]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vii]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唐·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viii]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ix]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x]言怀二首(清·黄仲则)

听雨看云暮复朝,谁于笼鹤采丰标?不禁多病聪明减,讵惯长闲意气消。静里风怀元度月,愁边心血子胥潮。可知战胜浑难事,一任浮生付浊醪。

岂意瞢腾便到今,一声钟动思愔愔。蠹鱼枉食神仙字,海鸟空知山水音。千载后谁传好句,十年来总淡名心。何时世网真抛得,只要人间有邓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