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学篆刻时,莫名其妙地找了一方黄牧甫的印来刻,当时喜欢的原因大致是印章的白红结合以及纵排的布局,真真喜欢,诺,就是这一方:
后来,经了些世事,那方自刻的印章丢掉了,图书上的印章还在,满满都是回忆,于是想起查这句话的出处。没料到,这竟是苏轼在一首写书法的诗歌里的句子,一首《石苍舒醉墨堂》开篇便是这句,“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随后通诗都是在讲书法,而后人记得这首诗时,大部分原因却是因为开篇的这句话。
相对于大家不识的乡野村夫,还有那些没有追求的市井小民,甚至玩弄权术的达官贵人来,所谓的读书人,儒生更容易多愁善感、更容易因诗文、语言触怒时政,也正因此在自己的人世生活和政治生涯里受到排挤和倾轧,因此人生充满忧患。而在此时,满腹诗书往往不再是人生成功的捷径,而是人生之路艰难跋涉的思想负担。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有感于心,于是“人生识字忧患始”的感叹由心生发,看似自嘲,实则是古往今来读书人心头永远无解的心结。觉得,人生在世,“姓名粗记可以休”,认识自己名字就可以了。 可以列出来因文获罪的书生历史上有许多,不必细列。书生们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又历尽坎坷、一生蹉跎。别说大展抱负,甚至平安一生、得一善终都难。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书生,迹近“一语成谶”,回望历史长河,忧患于人,可不正因读书识字所致。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