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忧患是诗的灵魂

 杏坛归客 2018-09-09

        丁酉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吸引千家万户,激活着国人的文化基因。其中,直抵诗心深处的灵魂便是那一股强烈的忧患意识。何为忧患?忧者,忧虑、担心也;患者,灾难、祸乱也。


        忧患意识是安而思危,治而见乱,得而知失,乐而怀悲,甜而觉苦。忧患意识是一种可贵的前瞻意识,预见意识,是源于自觉的危机意识,是对现实的审时度势,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思索;忧患使人警觉,弘毅不怠,对可能遭遇之危困,枕干戈而应变,闻鸡起舞;察风云之萌动,未雨绸缪。忧患使人清醒,不似蓬檐喧嚣之雀,纠结于虚名蝇利,沉醉于一得之喜,而师沧海奋翥之鹏,眸送千年之境,神驰万里之遥。为戒安逸,锐气不衰,先民贤哲,置自身利害、荣辱、成败于度外,而将全体、社会、乃至自然宇宙之命运萦系于心,初心长笃,以期持续进取,健康前行。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中断,正是自上古迄今,发端于黄河不裕的中华民族始终满怀忧患的结果。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是也。


        忧患意识更是中华诗词的一条主线。诗人作为民族精神的代表,诚为人世间忧思之深重者。向以肩负兴亡使命的天下意识,高吟豪唱忧患的强音!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中,《伐檀》《硕鼠》《黍离》等等便已开创了中国忧患诗词的先河。屈原更是人类千古的伟大忧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性堕落、唯利是图的丛林中,诗人忧患满怀,坚守圣洁的心灵珠峰,为祖国命运,改革图强,献身真理,九死不悔,成为后世永恒光照的精神太阳!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铁马冰河入梦来”已然成为我们忧怀国事的座右铭;岳飞“怒发冲冠”气壮山河的满江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一座座忧患的丰碑,以生命血泪,钢浇铁铸,锤炼一代又一代英雄志士的灵魂!

【岭梅诗话】第二辑 | 傅占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