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巷深处的立夏习俗

 苏迷 2016-05-05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在吴地风俗中地位颇重——
小巷深处的立夏习俗

   图为留园街道留园社区的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编织蛋网。   □记者   徐志强   摄
  □苏报记者正华
  “五一”长假过了,今天迎来了立夏节气。
  “老底子”的苏州人特别重视立夏,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吃咸鸭蛋、办饯春宴、立夏“称人”、孩童“滚”夏……或许许多现代苏州人对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感到陌生,但在古城区一些社区的小巷深处,这些习俗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称人是民俗也是游戏

  昨天,姑苏区留园街道西园社区的志愿者找来一杆一米多长的老秤,孩子们坐在吊篮里,荡秋千似的称上一称,司秤人则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这杆大秤可有近80年的历史了,是社工小陈家中珍藏的“宝贝”。小陈说,这杆秤是她的曾祖父年轻时做生意用的,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年立夏,秤就被高高地挂在门框上,由爷爷司秤,先是孩子一个个上秤,然后开始紧张地称大人,因为重量太重,总拉得门框嘎吱作响,让人战战兢兢。这样一个小小的民俗活动让家里充满了欢乐,现在老房子拆了,家人住得也都分散,“老秤”被收藏了起来,十多年没再用过。
  今年立夏,小陈看到很多社区在举行“称人”活动,便想起了被遗忘多年的“老秤”,特地找了出来,让所在社区的居民也体验体验。

  吃蛋天热避免疰夏

  每逢立夏,苏州人都会在孩子的胸口挂个网袋,装上白水煮蛋或者咸鸭蛋,用来压邪。因为鸭是“压”的谐音,咸鸭蛋就是“邪压蛋”。
  近日,留园街道留园社区、仁安社区和观前街道察院场社区都分别举办了编织蛋网、给小朋友挂咸鸭蛋活动。社区的阿姨们带着彩色编织网袋,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个一个戴上,看着咸鸭蛋被包裹在彩色的编织网袋里,整个社区都被快乐的氛围包围着,大家都在开心地迎接立夏这个节日的到来。
  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民俗专家蔡利民告诉记者,“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自古以来,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饯春宴“立夏见三新”

  立夏时节,苏州家家户户都要用樱桃、青梅等时新食品供神享祖,名为“立夏见三新”。因为立夏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就有人将这个季节的宴饮称为饯春宴。
  昨天,娄门街道齐门社区邀请挹秀幼儿园的小朋友与辖区居民欢聚一堂,办了一场饯春宴。居民朱阿姨大清早就去菜场买了本地蚕豆,向大家展示了蚕豆、酒酿、芥菜等拿手菜,满屋香味引得大家垂涎欲滴。
  立夏前两三天,家住嘉业阳光城的陈和英阿姨依照老苏州的习俗做好两大罐酒酿,她说,每年立夏这天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品尝,这一碗美味把全家带入了夏天。
  吴门桥街道南环社区的居民则用吃豌豆饭迎接立夏的到来。豌豆饭是用新鲜的白花豌豆和米饭、咸肉一起煮熟,味道香甜可口,老苏州人最是喜欢这一口。居民张阿婆告诉记者:“立夏这天一定要吃时鲜的东西,现在正值豌豆成熟之际,豌豆和米饭的搭配吃口好,所以豌豆饭也成了老苏州人在立夏喜欢吃的一道传统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