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玉麟校友谈“实事求是”

 SZTsmz 2016-05-05

“实事求是”是天津大学的校训,是我们毎一位天大学子心中的明灯和前行的动力。谨以此文献给母校120华诞(1895~2015)——孙玉麟。

1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该成语有三层含义,分別来自于“是”的三种释义。
2
“实事求是”的第一层含义:客观、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外部事物和相互关系。要求我们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要弄虚作假,故弄玄虚。这里的“是”指事实本身及相互关系。
3
“实事求是”的第二层含义: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找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要求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里的“是”指规律和本质。
4
“实事求是”的第三层含义: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践行中求得关于宇宙天地人的正知、正见和正确认识。也就是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这里的“是”指正知和正见。实事求是”的前两层含义广为人知。第三层含义似有求证之必要。《说文解字》:“是,直也,从日从正。”并注:“是,籀文是从古文正”。亦即“是”的最初意义为直、正。
5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尤其是认识规律和正知呢?《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则为有效途经。因为“是”的后两种释义几近于道。“为道日损”就是要做减法,有两方面内容:

1

一是透过表象去观察其背后的内在逻辑。《实践论》指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和本质。

2

二是剔除杂念以回归到自己的本来状态。通过减少可有可无的相对知识、日益积累的世俗偏见、以及个人特有的各种不当欲求、回归“吾性自足”的初心和良知。这里的损即“见素抱朴”之意。“朴”是指人们本性的原始状态,即人的心灵没有被污染之时,简单而纯粹、质朴而无华。而“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朴素之道。


综上所述

“实事求是”的三层含义为:重事实、遵规律、致良知。“为道日损”是其重要实现途经: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剔除私欲见初心。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