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前期怎么办?

 wzawxt 2016-05-05

有一天,你无意中发觉自己的血糖不正常


于是,你请教医生,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医生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他说:你其实是糖尿病前期




于是你纠结了,我到底算不算糖尿病?




实在没办法,只能使用终极召唤术,请会长来解释这个要命的问题


会长捻着新买不久的小金刚菩提,喝了一口加了高价黄芪和菊花、枸杞的补气“神水”,摸摸自己那发际线已全面撤退的二秃头,说出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语。


首先,糖尿病前期还不算糖尿病,其实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通常会分为两种情况:


A、空腹血糖在6.1-7mmol/L(毫摩尔/升)之间,即超过正常值最高限6.1mmol/L,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7mmol/L,就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B、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即超过正常血糖最高限7.8mmol/L,而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1.1mmol/L,就是糖耐量减退(IGT)。


这两种情况都是糖尿病前期,说明你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


得了糖尿病前期的人,会大大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这个危险有多大,美国疾控中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没有采取措施降低危险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大约15%-30%的人5年后病情升级至2型糖尿病。


在咱们天朝,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糖友,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后备军”。如果任其发展,每年至少会有10%左右的“后备军”进展为糖尿病。




咋了,你没事吧?


先别急着害怕,如果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或药物治疗,可以让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下降30%-75%,恢复为正常血糖状况的几率最高可升至70%




那么哪些人应该特别当心血糖呢?

1、常规体检中,空腹血糖介于5.7mmol/L-6.1mmol/L者;

2、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

3、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

4、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5、血脂异常、高血压;

6、血管病变者,如常见的中风偏瘫等;

7、妊娠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

8、习惯久坐者;

9、使用过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如果单纯检查空腹血糖,会让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其实还会有一些蛛丝马迹。


餐前低血糖——很多糖尿病人在患病早期都有低血糖经历,饭前饿得不行,这顿饭管不到下顿饭,都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迟缓了。


常感觉累——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体重和体力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是,糖尿病前期的很多人并不消瘦,只是容易累。即使体重有所下降,人们还觉得是减肥成果,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就发展了。


警惕并发症——血糖高的人皮肤易搔痒、长疖子;有的人会出现一种叫做胫前黑斑的表征,腿上一碰黑一块;还有的人是视力不好,远处近处都看不清楚。


伤口不易愈合——以前,不小心碰伤了根本不当回事,伤口很快就长好。现在,一个小伤口都不易愈合。


如果发现自己有糖尿病的风险,要及早到医院检查。


检查前一天必须吃晚餐,检查当天早上不吃饭,不能有发烧、感冒等疾病。


一般先查空腹血糖,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水或淀粉食物,两小时后再测血糖,即餐后两小时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的范围,应该换一天复查,倘若仍然异常,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


检查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这两个指标,一个都不能少。


糖尿病前期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进行防治,控制得当,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逆转恢复正常。


1、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首要治疗措施。


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负担,纠正已发生的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同时可以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对胰岛β细胞的刺激,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糖尿病前期的人应少食油炸食物、糕点、炸薯条等高热量食物,合理控制米饭、馒头等主食摄入,多食青菜。


中国人一般早上习惯喝粥,,粥尤其是喝熬的很烂的粥易升高血糖。推荐早晨适量喝牛奶、豆浆或豆粥(只放豆子,不放米),早餐最好也搭配青菜。


2、适量运动。


保证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


有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公斤,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就能减少16%。每天进行30分钟的体力活动,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8%


3、别忽视其它慢性病。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中,不少人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症,要积极治疗,别顾此失彼。


4、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31%的患病风险。


@糖尿病之敌 致力于

传递有用、有趣、有温度的控糖知识

连接同苦、同乐、同健康的糖友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