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

 雨润秋实 2016-05-06

一、理解无障碍的深层含义


由于医学发达,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也因高龄而呈现器官性机能衰退,导致日常生活必须借助各式各样的辅具来维持基本活动,因此必须理解无障碍环境在“生理”与“心理”的影响,从而认识这些要素是维持生活品质的必要条件。以下通过类别分析来理解无障碍的深层含义。


1、类别一:物理空间障碍


养老设施的建筑硬件因高度、尺度、速度、时间、重量等因素所造成的障碍称之为「物理空间障碍」。一般养老设施规划时,为防止雨水倒灌会调高进出口位置的高度,但是几公分的高低差,对坐轮椅的老年人而言仍然是非常大的挑战,只能借助斜坡或是采用辅具协助进出。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了未来运营的需要,预先设置合理的动线,有些障碍也是结合老年人康复训练的需要而科学设计。


大部分建设以快速完工为目标,使得后续运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辅具来消除障碍。辅具的使用牵涉的专业范围越广,发生变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增加成本。因此,辅具应用与无障碍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必须全面考虑,择优而行。


2、类别二:信息传达障碍


养老设施提供老年人信息服务,没考虑老年人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器官功能衰退而产生的沟通不良,造成的障碍就称为「信息传达障碍」。为去除这些障碍必须使用不同的手段,除了改善照明采光,调整设施用色外,一般使用的手段就是辅具补充。


例如:


1)有肢体残障的沟通器具

键盘式、按钮式等各种会话辅助器、文字盘。


2)有视觉障碍的沟通器具

放大镜、盲人用录放机、手语影像机、导盲砖、音响诱导器、声音合成器、自动点字机、盲人用电脑、触控式手表等。


3)听觉障碍的沟通器具

助听器、人工耳、扩音器、震动式手表、文字型电话、屋内讯号指示器、火灾通报系统、瓦斯通报器等。


3、类别三:意识形态障碍


服务人员受到自我认识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偏见、怜悯心态的影响,无意识之间形成「意识形态障碍」,强加给老年人过度的心理负担,阻碍老年人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看不见的障碍。


例如:


1)阶级差观念

服务人员对于老年人的无知与不关心而导致形成偏见与阶级的观念。认为老年人对社会已无贡献,是社会包袱,轻易地与负面形象挂钩。


2)慈悲心观念

原本服务人员心存善念并无好坏,但总是认为老年人好可怜,无意间表现出庆幸自己很正常,自觉地过意不去,露出应该为不幸的他们做些什么事的态度。殊不知老年人未必自觉可怜,其所争的、所需的只是想拥有与一般人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待遇而已,过度的怜悯反而让他们被误认为是有缺陷的,产生负面心理。


4、类别四:流程制度障碍


在流程制度设计上出现限制性的字眼或是未考虑老年人机能退化等因素,产生使老年人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流程制度障碍。


例如:


1)投诉、外出等手续异常繁琐

异常繁琐的服务程序就是给老年人带来障碍,间接阻止了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2)咨询流程不方便

咨询流程过度讲究专业,不同专业问题有不同的咨询流程,这对老年人的单纯思维而言反而会让他们搞不清这件事该问谁,间接阻碍他们求助的动机,造成障碍。


二、合理设计不能一味追求无障碍


养老设施的无障碍环境营造,根据老年人机能衰退类型不同,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同属肢体障碍的老年人,对环境需求就有着极大的分歧,视觉障碍的轻重,在设计上也有不同的考虑,因此,试图满足全部老年人的需要并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在技术上也不可行。


当我们讨论无障碍环境时,我们必须建立一项共识:“无障碍环境”并非意谓着环境内的每一要素均必须满足各类不同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换言之,只要该建筑环境中,能够先满足入住者身心机能的下限设计,使该环境里每一个人均能自由选择他们适合的需要,则每个人也都方便、不受限的自由从事活动,这样就可称为“无障碍环境”。


反之,过度地追求无障碍环境而无适当的配套辅助措施,可能造成另一种反效果。例如:日间照料或临时托老等性质的养老设施,当彻底实施无障碍环境时,老年人熟悉了机构生活空间后,回家后失去了原有的移动感觉,反而导致跌倒频繁发生。因此可知,养老设施的定位形态、服务种类、经营策略等因素均左右无障碍环境的规划,不可不慎。


三、无障碍设计的十项原则


在考虑无障碍设计时,为确保设计与运营保持平衡状态,因此在设计上还要遵守下列原则:


1、基本事项确保舒适


养老设施是为老年人集中地提供相同服务为主要形式,服务人员的合理作业程序与动线应优先考虑。为了营造似家的气氛,房间的采光、通风、照明,冷暖气、内装风格、房间舒适性等,一定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2、日常生活确保个性化


材料的使用等级与颜色搭配、家具摆设等,在某些程度需配合老年人的意愿,顺从其意向,让其保有自己的生活风格。在制定管理规范时,应该考虑房间内的各种个人行为(自带家俱、宠物饲养、电器使用、房内作菜、内装变更等问题)与生活习惯(起床、用餐、就寝、沐浴等时间)的个性化需求。


3、确保安全安心


(1)建筑物的安全性

对于老年人在建筑物内发生任何事故灾害时的报警装置和避难设施都需要仔细考虑,比如紧急呼叫装置、防滑地板、子母钟等。


(2)控制机构内感染

不同的感染途径有不同的控制策略,必要时可以实施隔离手段。洗手设备、消毒设备必须完备,能够协助服务人员养成洗手习惯。


4、确保隐私不受侵犯


要保证浴室、厕所的每人最少使用面积,电话、邮件、包裹可以独立处置,要有独立的家属面谈房间。


5、确保社交康乐的空间


设置各种集会场所、娱乐设备、户外运动的设施。


6、确保各类辅具正常使用


考虑拉门种类和移动距离,确保轮椅、平车等进出顺畅。


7、确保信息交流的顺畅


养老机构是生活的场所,必须确保老年人充分的知情权。不仅在设备使用、服务内容、收费情况等方面保持透明,老年人与家属的沟通也是不可或缺。


(1)建筑物内的信息交流

音像设备、布告栏、服务台的位置、服务人员的职务姓名,建筑物平面图、避难逃生图、各功能设施的标识牌等,都要设置得清晰易懂。


(2)会议室或交谈室等空间信息交流

应设置较大的会议室,提供志愿者、社会团体、宗教聚会等使用。可设置单独隐密的较小房间,提供家属聚会或才艺学习等。可采取复合式设计更有效利用空间或节省人力。


8、确保考虑身体衰退的变化


老年人随着老化带来的机能衰退以及康复训练的需要,对建筑物内外的高低差、走廊扶手、门口进出等各种状况都需要考虑到无障碍处理。


9、确保对失智老人的防范


用不同的颜色、图案区别各类活动场所和房间,使失智老年人也能够辨识。


10、确保设施的充分利用


院长室、护理室、社工室、洽商室、会议室、值班室等,可根据实际业务量而灵活调整。公共的浴室、厕所、餐厅、休息室等以每区不超过40人的配置为最佳。


【作者:YLYJ养老研究网注册会员 杨德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