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讲座】现代人诗词写作入门

 昵称33091786 2016-05-06


第三节 长期学习实践

    学写诗词,要循序渐进。
    诗,先学写七绝,再七律,再五律,再五绝。
    词,先学写平韵,再仄韵,先字数少的,再字数多的。
    择韵先宽韵后窄韵。宽韵指的是字较多的韵部,比如《诗韵新编》七齐、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等韵部。窄韵是指字较少的韵部,比如《诗韵新编》三歌、四皆、九开等韵部。可选韵字越多,写作难度就越小。
    上述难易程度的排序,虽然是经验之谈,但也不是铁定的路数,这个顺序是可以打破的,不一定写四句就比写八句容易。
    去年,我偶然进入一位朋友的空间,看到她用《十六字令》写藏头格,觉得《十六字令》字数不多,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很适合即兴而作,也更适合初学者练习。今年我参加“品洞庭西瓜,享生态岳阳”采风活动,就用一组《十六字令》藏头格交的作业:
    《十六字令·西瓜王周泉》
    西。食物平常品种奇。盘中味,辛苦有谁知。
    瓜。避暑邀凉实可佳。原生态,品质最堪夸。
    王。世上甜瓜看岳阳。研销产,廿载创辉煌。
    周。强国兴农志未休。科研路,热血谱春秋。
    泉。黄雪红冰比蜜甜。新优特,天下美名传。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篇先要成句,练习句子可先从“对对子”开始。常言道:“吟诗作对”,吟诗和作对是密不可分的。对子,它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它用于诗词歌赋之中时叫“对仗”,用于社会民俗叫“对联”,用于建筑装饰叫“楹联”。律诗的第二、三联规定要用对仗,有部分词牌也规定要用对仗的句式。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这三种蒙学读物,都是按韵部编写的,记熟了“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既学会了对对子,又熟悉了韵部,还掌握了很多自然、社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也就夯实了学习诗词的基础。而且对对子是很有趣味的事情,我们平常只要稍加留意用心,所见、所闻、所思,都能写成对子。比如:黄鹂;白鹭。翠柳;青天。两个黄鹂;一行白鹭。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分解杜甫《绝句》的头两句,就可以看到对子是怎样成为五言、七言对仗诗句的。只要勤于从小小的对子作起,逐渐熟悉,长期积累,脑海里有了丰富的储存,到时候就能厚积薄发,一个个对句信手拈来,组合成一首首零部件十分精美、整体质量上乘的好诗来。
    写诗词跟烹调菜肴一样,并无定法,且因人而异。比如七律,一共八句,不一定是按顺序从第一句写到第八句。往往是突然有兴趣,或者拿到一个题目,一下子会想出许多符合主题的句子,每一句都有可能首先想到。一般方法是,把这些句子放到一起,选一句最好的,用它的韵脚作为整首诗的韵部,接下来将其它较好的句子,拼接起来,反复诵读和审读。一看平仄是否合律,二看声韵是否顺口,三看用词是否妥当,四看整篇主题思想是否集中。如果觉得有问题,就推敲修改,完成初稿后别急于定稿,通常一两天之后,再重新诵读和审读,确实认为不需要改进了才算完稿。有可能时隔多日,会发现更好的词句,修改之后,整首诗的档次明显高了许多。这就是古人说的诗不厌百改,多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作品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有时想出了一两句,接下来硬是找不到下文,无法成篇,那也不打紧,可以放一放。有一次我读有关月夜的诗词,读到李白的《静夜思》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当时写了“床前易得吟霜句,天上难闻把酒篇”两句就再也写不下去了,直到第二年过中秋节,才续成一首《七律·中秋》:
    每逢佳节望团圆,客路思归又一年。
    寂寞婵娟何莞尔,彷徨岁月独潸然。
    床前易得吟霜句,天上难闻把酒篇。
    不信苏词千里共,流光依旧照无眠。
    写诗需要灵感,但人的灵感不是全天候的,需要触发,需要唤醒。能立竿见影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写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每个人总会对一件或者几件事情最感兴趣,比如读书,郊游,钓鱼,打篮球,做健身,看演唱会,玩网游,朋友一起吃宵夜,等等,能否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在做的事情,用诗写出来?再比如爱情,异性交往,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最能调动脑细胞,初学写诗,能否从爱情题材入手?
    写爱情。不管你是不是处于恋爱之中,如能永久保持初恋一样的情怀,那你每时每刻都激情四射,一生一世都年轻漂亮。在爱情面前,你会很聪明,也显得很傻,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你一定能写出诗,写出好诗,写出很多的好诗。
    《生查子·春宵》
    去年初见时,尝道相逢晚。情动暑窗前,心结秋江岸。
    今宵独倚楼,怕睹春风面。月魄泻轻寒,应是嫦娥怨。
    很多年前,我曾邂逅一段爱情,虽然短暂,但很珍贵,虽然她不懂诗,但我却为她写了很多诗,分手以后,也还在继续写,这首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人到中年,情爱已炼化成关爱,体现在写诗方面,更多的是厚重,但也依然鲜活。
    当下的年轻人喜欢网购,喜欢旅游,喜欢健身,喜欢打游戏,都可以写进诗里,这些爱好本身也能激发你写诗的热情。比如我,喜欢摄影,喜欢武侠,所以我在参观株洲菊花展时,就写了两首反映自己兴趣爱好的词《江城子·株洲之行二首》:
    文学版——菊花展
    满城金甲著霜寒。越人山,面花冠。回头伴侣,柔指覆酡颜。行问此间能几日,朝出发,夜归还。
    武侠版——武林客栈
    冲霄怒气挟风寒。菊花残,鸟声湮。分崩秒杀,一剑破蛇蟠。可叹江湖多少事,长恨水,薄情天。
    二是让别人逼着自己写。
    爱好写诗的人,要大胆走出去,要有爱好相同的朋友圈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时同处一个场合,别人先写了,自己不写好像略输一筹,低人一等,这种惭愧的感觉能激发上进心,活跃智慧,增进写作水平。善于自加压力,并且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无论写诗还是做其它事情,一定会决心更大,毅力更强,成绩更好,收获更多。如果身边写诗的朋友不多,获得的帮助有限,那就到网上去找朋友。我曾经在网络上发现三位女奇人:
    北京的“尽心”,她22岁时成了中国诗词学会最年轻的会员,24岁出了格律诗集《二十四番花信》。
    湖南怀化市的“梦中影儿”,擅长抒情散文,但只两三年功夫,她的网络诗词竟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湖南郴州市的“湘夫人”,她学诗写诗的时间不长,但她的诗友在新浪、天涯等网站建立的纪念博客,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在诗词理论探讨和写作实践两方面,有很多问题历来争论不断,由于争论者各执一词,各不相让,令初学者莫衷一是。我的观点是,走正道,随主流,求同存异,我行我素。下面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初学者参考。
    第一,关于入声字。《中华新韵》取消了入声字分类,将入声字分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建议保留入声字,而且强调,如果用入声字做韵脚,那就一韵到底,不要与上声、去声字混用。
    第二,关于韵书。我建议初学者用《诗韵新编》和《词韵简编》。
    第三,关于工具书。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写诗参阅工具书是十分正常的。现在网络发达,网上什么资料都有,应当乐于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平水韵部》、《诗韵新编》、《中华新韵》、《词韵简编》、《唐宋词格律》、《格律术语简释》、《诗词入门》。
    第四,关于诗词的本质。有两种学术观点,一种认为诗言志,为教化而作。一种认为诗言情,为享受而作。从诗歌的起源来看,后者更反映了诗的本质。现在格律诗已经不像古代那样用于科举考试和官场应对了,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当我们有感动、有感想时,念几句或者写几句诗,都是很享受的事情。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吟唱,再用诗词语汇把它写出来,写不完一首,写得一两句也行,这次用不上,以后肯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第五,关于成语典故。口语和散文经常用到成语典故,诗词用典更是常有的事。因为诗词篇幅短小,用典既可以增大表达的容量,又可以使诗词语汇显得更有深度和意蕴,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是,用典一定要适度,不能堆砌,也不能过于生僻。比如我写的《鹧鸪天·壬辰端午》:
    暑气微消起薄云,环球凉热赖天尊。小钱能买雄黄粉,大国难逢清白人。
    鸥鸟梦,竹林魂。稻粱未许自由身。汨罗江上呼声急,寸水功名何足论。
    “鸥鸟忘机”、“竹林七贤”、“稻粱之谋”,都是讲的生存、处事之道,并没有什么深奥,但通过用典,压缩了字数,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用典要善于化典,典故要用得天衣无缝,要化典于无形,随便一看好像没有用典,仔细深究才知道是用了典。比如我写的《七绝·答友人》:
    梅边月下忆曾经,顾曲鸣嘤手足情。
    桃未芳菲天又雪,诗来如炭暖三更。
    顾曲——《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遂以“顾曲”为欣赏音乐、戏曲之典。
    鸣嘤——《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顾曲”表示共同爱好写诗,“鸣嘤”表示友情珍贵,在“顾曲鸣嘤手足情”七个字中连用两个典故,渲染、深化了兄弟之情。这两个典故是用在明处,还有一处“诗来如炭暖三更”暗含“雪中送炭”——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但是,这里可以说用了典,也可以说没有用典,这就是“化典”。
    第六,关于拗救。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不合规定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韩(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我个人认为,古典诗词对于今人来说,本是一件难事,既然入了这个门,就不要怕难,就要拿出尽善尽美的精神来。因此造句时,最好不要出现拗句,万不得已也尽量本句自救,不要把通篇的平仄搞得太复杂,更不必故意作“拗律”。
    第七,关于诗庄词媚。“诗庄词媚”的观点始于宋初,后来逐步固化,它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有人总结出三点:一是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二是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三是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我认为,诗和词都发源于民间,开始都是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供人们歌唱的。诗较早地脱离音乐,与科举考试结下不解之缘,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功名利禄的烙印,而词则受官家的影响较少,受市井文化的影响较多,古人将诗和词明确区分,是有道理的。但今人写诗词,与国家考试、官场交际无关,主要是个人用来抒发情感,享受乐趣,只是借助诗词这个载体“旧瓶装新酒”而已,因此无需把诗和词的区别分得那样清,还是随意的好。
    第八,关于口语入诗。诗词语汇讲究典雅,我们讲写诗词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也不能过于口语化,否则就会变味,成了打油诗。我个人主张,雅俗并用,恰到好处。比如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总之,现代人学习诗词写作,一定要静下心来培养兴趣,多读诗词佳作,背诵妙语,初通格律知识,要勇于尝试,经常练习,坚持不懈,还要与诗友多多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促进,这样才会走向成功之路,才会让你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写诗填词还会让你的人生境界高端大气上档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