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之概念内涵与基本理念

 许愿真 2016-05-07

【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之概念内涵与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专题之 

  

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之概念内涵与基本理念(一)

 

冯为民

 

 所谓微探究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从微观视角入手,通过选择切入点小、提炼精当、质量品位高等“微小”“精微”“微妙”的微任务,以可控的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为特征,以期达成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效能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具体而微又不失宏观视野,能体现语文课堂教学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为探究对象,以价值意义大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小中见大、知微见著的微问题为重要参照,以优化可控性探究过程为活动主线,以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向导,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主动思考、感悟和体验,又是参与微探究活动的学习者为基本前提,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探索研究等方式,开展个人、小组等学习者间的活动,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由表达,旨在培养探究意识、完成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微探究教学着力于“微”,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经济而高质的课程资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并能确保取得尽可能显著的教学效果。微探究教学不仅是追求语文教学必须开展正确的语文活动,更是追求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地进行语文活动,而且是追求又好又快地优化语文课堂活动。

 

 微探究课堂教学属于导学课堂,课堂追求的是开放的、高效的、高品质课堂。微探究教学中的“微”显然是属于微观层面的,虽然首先指向于“小”,但这个“小”是以小见大或化大为小的“小”,“小”在能四两拨千斤,能牵一发动全身,能窥一斑而见全豹,能知微见著;“微”也强调“精”,即精微,“精”就是要精要、精确、精彩,既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又有利于激活学习者的思维,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探究的欲望与热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微”还强调“妙”,即“巧妙”“精妙”“灵妙”,通过探究感知微妙、感觉微妙、感悟微妙,发现价值,理解深意,有所领悟,唤醒自我。“探究”本指探索研究,从文献看,唐宋时期就略有所见,如唐代元行冲的《释疑论》:“康成於窜伏之中,理纷挐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宋代苏轼《寄周安孺茶》诗:“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就教学法而言,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有三层含义:作为学习内容的探究,它要求学生把科学当作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它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探究,它要求教师以探究的态度对待教学。这三层含义主要阐明了科学教育中的探究离不开科学学科内容,探究包括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方面,即探究涉及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和教的要求。其实“探究教学”不只限于科学教学,也适用于人文学科教学,上述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有关科学教育中“探究”的三层含义恰恰也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已经远远溢出了科学教育的意义,对人文学科的教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首先必须明确两大基本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好?学什么和如何学好?教什么和学什么解决的是内容定位问题,怎样教好和如何学好解决的是方法选择和艺术追求及目标达成问题,只有两者都做得好,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能很好地融通教与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一切学科教学都需要“探究”,探究不仅能让学习者增长学科知识、理解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而且能培养其探究欲望,使之具备研究能力,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从学习动因看,“探究”属于最高层级。目前学界一般把学习者的学习动因分为四个层级,一是尝试性学习,这是基础层,此时促进学习行为和决定学习结果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外部的刺激成了学习的主因,如儿童学习;二是能动学习,这是承上启下层,能动性是指人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是个体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而能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内在要求和外部刺激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三是自主学习,这是较高层,这一层级的学习动力主要源自内部的因素,学习者内部的学习动力能弥补外部因素的不足和减少,其特点是学习者对学习具有明显的正向态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效率高。四是探究性学习,这是最高级的认知层,强调对知识的挖掘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发现和探索,在探究过程中学习者会有许多障碍与失败,学习者必须用毅力和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取得理想中的成果,收获成功的喜悦。探究性学习动因取决于内部因素,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自我要求、理想现实等。微探究教学是对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突破与提升,微探究性教学一改探究性教学耗时过长、容易把问题导向复杂化甚至难以掌控、容易务虚的弊端,而使探究活动变得耗时短见效快,容易使问题趋于明朗化、简约化变得可控且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界,课改以来曾一度力荐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亦称探究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义是:主体是学生,但离不开教师指导,必须从问题或任务出发,必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目的是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增加情感体验。从渊源上看,发现教学法的思想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如卢梭、第斯多惠等人的教学思想,而我国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探究学习其直接来源则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研究成果。高中语文微探究教学兼顾教与学两方面,不仅关住教授者的教,而且关注学习者的学,其教学精神的表达建立于现代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成功的微探究教学不仅能关怀生命、唤发自主、善待差异、宽容失误,而且能做到教学相长。微探究教学的教育价值观体现于能力取向,期待通过“探究”实现知识构建、能力提升、情感丰富,学会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学会发现和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