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小课堂(三):教你画小人儿

 朴庐主 2016-05-07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 横10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此画画巨峰巍然耸立,山涧中瀑布飞泻而下,山峦雄峻浑厚,树木繁茂葱郁,岩石的皴纹也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全景山水”,“大山大水”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朦、怪石兀立、老枝虬劲、溪流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经过。



某位作家曾经这样调侃

他的一位山水画家朋友



「你们山水画家不尊重人。总是把山画得那么大,把人画得那么小。我们作家就不是这样,写书即写人。」



他说的好有道理

我竟然无言以对

(⊙□⊙)

以上面那幅画为例

虽称行旅图但······

咦,人呢?




细看画面的右下角

我们依稀能够看到

在小丘与岩间

一驼队正匆匆赶路

人,的确小如蝼蚁


/


不过话说回来

我们都称之为“山水画”了

为何还提“人”的大小呢?

山川林木反映大自然之美

“人”仅是山水的点景而已

这并非小视,而恰恰相反

人气升华了意境、点明了主题



北宋范宽的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苍山巍巍,细流涓涓,林木丰茂,山路蜿蜒,一派大气磅礴之势,仅在右下角有旅者牵着驴驮队在艰难跋涉。虽然所占面积极小,却表现了行旅者勤劳坚韧的性格,创造了积极昂扬的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

——摘自《历代山水画名作解析》



作家“写书即写人”

画家“写画亦写人”

这“人”又该如何画呢?

且看——



—| 画人物法 |—




十笔画人





人物站立姿势



抱琴



独坐


倚石


荷锄


遮伞


擔柴/负柴


菏竿


画竿


相语


老少俱攀轮车


两人看云


独坐/对坐


耕地


扫地


抱琴


担琴


煮茶



骑驴诸式


担囊


扫庭


山行


曳杖


读书


携琴



山水间人物点擢者,多真静野朴之风。冠裳简古,气象生动。吾侪罕见真跆想象而得其意也。法以庄重端严为贵,不可臃肿垒堆,形如木偶傀儡,有不可犯背驼腰曲头大身小长短诸病,而行立坐卧顾盼言语之势。

妙在俨然相似,安置之处必要境缘。若于云泉,要有引领眺望之状;若于山内,要有俛首感慨之容。临流似赋诗之态,入林如见句之形,倚楼有安闲放逸之仪,把钓有志不在鱼之表,架舟有飘然四海之怀,登山有傲游五岳之思。

或策杖溪桥,或倚童采药,或偃卧松间,或煮茗石畔,或访逸寻幽,或抚琴弈棋,或读易山窗,或谈玄水阁。

此高人隐者之事,若画心想而出如斯者,其人品格可知矣。




* 图片选自《费汉源山水画式》;

* [清]费汉源,浙江湖州人。工画山水、人物。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中游日本长崎,极为彼邦所重。著有山水画式,日人为之梓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