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老北京胡同门墩 京味儿文化雕刻板记录时代变迁 | 北晚新视觉

 dingminga113wf 2016-05-08

老北京的胡同里,谁家门口还没个门墩?这些 “蹲”在大门外的石头,仿佛一个个京味儿文化的雕刻板,默默地承载着时间的印记,也悄悄记录着北京的变迁……

263-7770_调整大小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 安置在大门门轴的底部,其作用是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下门纂。古时,战场上常用的兵器底部多有纂,如刀纂、枪纂、槊纂、矛纂、锤纂等。下门纂因为承载着一扇门的重量,所以,使用人要求门纂接触的物件要有一定的硬度。普通的人家多用木制,为使用的长久和转动的灵活,人们常常在门纂的转动处加些油,以促其灵活。一则轻松无声响,二则门纂轴处不易腐蚀。

稍微讲究一点的大门,将门纂下面的石头向外,向后加长。从形状上看,有做长方形的如似人们睡觉用的枕头,人们称这种门墩也叫门枕。如将外面做成鼓形,人们称之为门鼓。总的来说,北京人还是总称它们为门墩。每到夏天,外面一片火热,而门道里十分凉快,过堂风使得人们爱在石鼓旁聊天。小孩子怕热,妇女便抱着孩子在门墩旁凉快或等家人回来。闲来无事,便有了“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的这首儿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