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其窝囊离职,不如「迎头痛击」 | 搞定4种最难沟通的主管

 时间变成水 2016-05-08

之前扫尘君和大家分享了关于领导的若干管理类型以及你如何与其配合。(《管不住老板,你谈什么工作?》)

不过,我们之前的分析,是基于领导是一个可以正常沟通的对象进行的。

但是在职场中,你会发现有些领导,客观上就是难以沟通。

这时,你怎么办?

有些朋友,会因为主管的难以沟通而离职

我的建议,在职场上沟通能力一定是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与其「缴械投降」,不如「正面迎击」。

下面扫尘君带你看看,这4种难以沟通的主管,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情绪化型」主管

是个正常人,都不愿意面对情绪化的人

不过可惜,你的主管就是这样的类型

所以,你必须作为职场生涯中

最重要的课题来面对

事实上,与情绪化主管的相处之道,没有你想象的困难

绝招1: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

所谓的「见面三分情」

人与人之间经常打照面,会产生一些亲切感

也能从中了解主管的个性、了解情绪化的源头

就比较能提前离开或避开情绪暴风圈

不过,主管与部属的位阶不同

该如何建立朋友关系?

很简单,就是增加与主管的接触频率

在工作上经常主动去提问,征询他的意见与看法

或者透过社交场合,很自然的增加出现在他面前的次数

例如午餐时间可以主动跟随主管及同事一起吃饭

绝招2:把最后决定权交给主管

与情绪化主管一起工作时,不要自作主张

要将最后决定权交给主管

情绪化主管通常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人

他们喜欢员工办事能力强

但却不喜欢部属锋芒毕露

甚至超过自己

所以,当你要向主管汇报时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研究透澈是首要之事

但最重要的关键在于

保留或提供主管可发挥的空间

也就是将主导权交给主管

让他做最后的决定

(这里强调三遍!)

二、「一意孤行型」主管

这类主管通常自我感觉良好且自我意识强烈

很多白手起家的老板,大多属于这类型

他们多半得失心较重,容易造成主导欲望强烈

一意孤行主管的独断专行、忠言逆耳

使得部属经常选择沉默以对

只要按照指令行事就好

省去与主管沟通的麻烦

但长久下来,工作团队将会失去战斗力

这对自己与公司都没有帮助

绝招1: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

想要了解这类主管的心情或想法

除了透过他身边的人

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也是办法之一

我们不在其位,并不了解主管的真正难处

但如果我们愿意换位思考

或许就能了解主管为何会一意孤行

了解之后,除了能较释怀外

也可以找到与主管好好相处的关键

绝招2:以中立、客观的数据,引导主管自我反思

一意孤行主管的优点就是决策明快,但这也是他的缺点

有可能因为思虑不够周详而发生错误

因此,你应该提出专业的数据作为策略突破点

藉此突破主管的心防,取得他的信赖

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三、「逻辑差型」主管

同一件事,有些主管话说得条理分明、指示明确

有些主管却「没重点」,甚至颠三倒四浪费大家的时间

这就是「逻辑差的主管」

遇上此类主管,身为部属的你

必须有放下身段的决心,和比主管更强的逻辑力

否则就会白忙一场。

绝招1:帮主管抓出重点

表达不精准、说话不明确的主管

通常搞不清楚自己想说的是什么

因此抓出主管的说话重点并导出结论

便是和逻辑差主管相处的第一要务

绝招2:提升自我战斗力

遇到逻辑差的主管,你不应该只是到处抱怨

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提出改变与建议的人

想要让主管接受你的建议,你就必须提升自我战斗力

包括专业能力、提出有利数据的信息能力、洞悉局势的前瞻力

让主管知道你是为了公司着想,争取他的认同与信任。

四、「紧迫盯人型」主管

有些主管总是耐不住性子,急于掌控所有事情

于是喜欢利用电话、email、微信或当面关心的方式

紧盯你的一举一动

(满满都是泪有没有?)

不管是出自好意或恶意,这种「过度关心」的管理做法

经常会让部属或员工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有时反而会影响工作情绪而导致工作效率低落

对于这类随时要求回报或待命的主管

可以称为「紧迫盯人型主管」

急性子是他们最大的特征。

绝招1:自己也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

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既然主管喜欢紧迫盯人,那你就让自己变成紧迫盯主管的员工

采取主动报告、主动出击的积极对策

以舒缓主管的不安全感、焦躁感与急迫感

同时也让他逐步信任你

绝招2:再加口头报告提升信赖感

由于网络的普及

许多部属认为把报告email、微信给主管,就算是完成报告工作

其实最好再以口头报告方式提醒主管一声

(这里强调100遍!)

要知道,如果你的信息被淹没了呢?

这可能导致主管以为是你没有交或迟交报告

冤枉就大了

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再次确认

嗯,没有谁是围绕你的信息转的

好吗?少年!

每一次阅读,都离梦想更进一步

我们邀请您一路同行,扫去知识尘埃,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扫尘”(saochen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