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详解 | 《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花小鼠 2016-05-08

邶风·击鼓

序:《击鼓》,怨州吁也。卫 州吁 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一章)

注释


《说文》:钟鼓之声。

用兵

使用兵器。朱熹 集传:“踊跃,坐作击刺之状也。兵,谓戈戟之属。”《左传》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曰:“金鼓以声气。”故先击其鼓,而众皆踊跃用兵也。

土国

谓于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郑玄 笺:“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 漕城 。”


卫邑名。

毛诗正义

此章言州吁初治兵出国,命士众将行,则击此鼓,其声镗然,使士众皆踊跃用兵也。军士将行,以征伐为苦,言今国人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漕城,而我独见使南行,不得在国也。州吁虐用其民,此言众民虽劳苦,犹得在国,己从征役,故为尤苦也。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二章)

注释


忧愁的样子。

毛诗正义

国人从军之士云:我独南行,从孙子仲,成伐事于陈与宋。成伐事者,先告陈,使从于宋,与之俱行也。当往之时,不于我以告归期,不知早晚得还,故我忧心忡忡然,豫忧不得归也。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三章)

注释


于也。


处所也。

于以

犹言于何。在何处。

毛诗正义

从军之士惧不得归,言我等从军,或有死者、病者,有亡其马者,则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若我家人于后求我,往于何处求之?当于山林之下。以军行必依山林,死伤病亡当在其下,故令家人于林下求之也。

汇评

诗经通论
懈散之况可掬。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四章)

注释

契阔

勤苦,劳苦。毛 传:“契阔,勤苦也。”

成说

定约;成议。朱熹 集传:“成说,谓成其约誓之言。” 笺云: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救也。

偕老

共同生活到老。常特指夫妻相偕到老。晋 潘岳 《怀旧赋》:“欢携手以偕老,庶报德之有邻。” 笺云:执其手,与之约誓示信也。言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

毛诗正义

从军之士与其伍约,云我今死也生也,共处契阔勤苦之中,亲莫是过,当与子危难相救,成其军伍之数,勿得相背,使非理死亡也。于是执子之手,殷勤约誓,庶几与子俱得保命,以至于老,不在军陈而死。王肃云:“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此似述毛,非毛旨也。卒章传曰“不与我生活”,言与是军伍相约之辞,则此为军伍相约,非室家之谓也。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五章)

按:击鼓五章,章四句。

注释

于嗟

叹词。表示悲叹。


乖阔,离别。


生活,存救。笺云:州吁阻兵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军士弃其约,离散相远,故吁嗟叹之,阔兮,汝不与我相救活,伤之。


远也。


郑笺云:“言从军之人与我疏远,不复与我相亲信。” 毛氏则曰:信,古伸字。故《易》曰“引而信之”。伸即终极之义,故云“信,极也”。

毛诗正义

既临伐郑,军士弃约而乖散,故其在军之人叹而伤之,云:于嗟乎,此军伍之人,今日与我乖阔兮,不与我相存救而生活兮。又重言之,云:于嗟乎,此军伍之人,与我相疏远兮,不与我相存救,使性命得申极兮。

汇评

诗经原始
姚氏疑为卫穆公背清丘之盟救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言颇近似,然细玩诗意,乃戍卒嗟怨之辞,非军行劳苦之诗。当是救陈后,晋宋讨卫之时,不能不戍兵防隘,久而不归,故至嗟怨发为诗歌。始叙南行之故,继写久留懈散之形,因而追忆室家叙别之盟,言此行虽远而苦,然不久当归,尚堪与子共期偕老以乐承平,不意诸军悉回,我独久戍不归,是曩以为阔别者,今竟不能生还也。曩所云与子偕老者,今竟不能共申前盟也。夫国家大役无过土工城漕,然尚为境内事,即征伐敌国,亦尚有凯还时。惟此边防戍远,永断归期。言念室家,能不怆怀?未免咨嗟涕洟而不能自已。此戍卒思归不得诗也,又何必沾沾据一时一事以实之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